小同学患重病孩子们捐出零花钱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蒋依娴感染慢性活动性eb病毒,师生家长及热心人捐款10多万元
上图:蒋依娴在医院住院治疗。(翻拍)下图:市育苗小学师生为蒋依娴捐款。
近日,惠州市育苗小学举行了一场“节约零花钱,捐助蒋依娴”的捐助活动。蒋依娴是该校二年级5班的学生,安徽人,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她上个月被确诊为感染“慢性活动性eb病毒”,该病常引起器官损伤和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尽快接受治疗。为了让孩子能恢复健康重返校园,已经花光积蓄的父亲蒋利在网上求助。该校师生听说后,自发举行了一次捐助活动,不少经济并不算宽裕的家庭纷纷伸出援手,为延续小同学的生命增添一份希望。
一笔善款
捐助活动筹得师生善款2.6万多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6月2日下午4时许,一首《感恩的心》环绕在该校上空,约1600名师生随着音乐摆动起了双手,做起了手语操。一场“节约零用钱,捐赠蒋依娴”活动正在操场上举行,学生们掏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共同为就读二年级的蒋依娴筹集善款。
今年5月,8岁的蒋依娴在惠州市中医医院和广州中山二院两次确诊为感染慢性活动性eb病毒。据了解,受该病毒感染的患者,常有多器官损伤以及严重的并发症,约半数的患者因脏器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于4~5年后死亡。此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需要化疗和骨髓移植。然而,光是配型和骨髓移植这两个过程就需要30万元的治疗费用,若加上前期和后续的化疗费用,预计至少需要五六十万元。这对经济并不宽裕的蒋依娴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巨额数字。
蒋利称,在孩子确诊后治疗的首个星期里,检查和治疗费便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利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求助。令他出乎意料的是,短短几天时间里,这件事就在学校师生中传开了。在微信上,家长和老师纷纷给依娴捐款,除了在网上捐款,全校师生还自发举行现场捐助活动,蒋利一家收到了源源不断的祝福和支持。
“蒋依娴,你要勇敢,你要坚强,我们和你在一起!”活动现场,该校师生们大声喊出了自己对依娴的支持和鼓励,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也备受触动,不少家长流下了眼泪。据介绍,此次活动共筹集了26258.96元,将全部用于依娴的治疗。
一份爱心
家庭并不宽裕,却第一时间在微信上捐款
家住市区河南岸的张女士,两个孩子都在该校就读。从微信班级群里得知了这件事后,张女士第一时间就为依娴捐了50元。“孩子还这么小,就生了病,每天都要与病魔抗争,真是太难为孩子了。”张女士其中一个孩子刚好与蒋依娴同龄,对此,她很是触动。
张女士家经济并不富裕,一家人从四川来到惠州务工,丈夫是家中经济支柱,而她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只能做临时工。“工作量不大,可以腾出时间来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相应的工资也不高。”张女士说,她的工资按每小时12元算。即便家庭经济状况不那么好,但她仍然慷慨解囊。“滴水成河,我这份微薄之力希望也能够帮助到一点点。”
已经在惠州安家的湖南人谢女士平日里常教导孩子要做个有爱心、懂得感恩的人。此番,同学依娴得病,两个孩子都对她说,再也不闹着买零食乱花钱了,把这些钱存下来捐给依娴吧。面对孩子的成长,谢女士很是感动,她先后在微信班级群、学校活动上捐款3次。“就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那么的真实,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来帮助,又有谁去帮助呢?”谢女士认为,除了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人,她也希望能通过此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助人为乐的意义。
家长赵晓红的孩子在该校读一年级,她也伸出了援手。活动上,她的女儿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
该校校长姚瑶表示,该校学生家长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家庭都不富裕,有些甚至家庭负担较重。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此次活动都根据自身情况献出一份爱心,有的多,有的少,都很是让人感动。
万分感恩
面对人们的雪中送炭,蒋父十分感动
说起女儿的病,蒋利一脸疼爱。2015年开始,依娴就经常发烧,每个月约有两三次。直到今年4月份,才最终确诊。由于在广东还没有治愈先例的医院,孩子于5月22日转移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现在,还在惠州处理事情的蒋利每晚都要和孩子通上一会电话。依娴在电话里听了父亲说起学校同学捐助的事,激动地说:“谢谢所有好心的老师、叔叔阿姨们、哥哥姐姐们,我现在很好,不发烧的时候没有不舒服,只是看到邻床的姐姐那么难受,还是有点害怕。现在我特别想去上学,哪怕作业有点难写,但也想和同学们一起蹦蹦跳跳的。所以,我一定会坚强起来。”
面对懂事的女儿,蒋利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非常自责,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东莞、惠州两头跑,平时疏于对女儿的关心和照顾。蒋利是个IT自由职业者,和朋友一起接散活,收入并不稳定。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他,妻子需要照顾依娴和两岁的弟弟,于两年前辞去了工作,他一年的收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当生意略有起色,他想多陪陪妻儿外出游玩时,女儿却不幸得了重病。
原本为了女儿治疗费用一筹莫展的他,及时得到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面对雪中送炭的人们,他很是感恩:“谢谢热心的人们献出了爱心支持我的孩子,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总之感谢大家的善行义举。”文/图 本报记者陈 澄
如今,通过网络和学校捐助活动,截至记者发稿前,热心人们已为依娴筹得了10多万元。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笔治疗费用仍然杯水车薪。如果有热心市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可将捐款汇至蒋利(蒋依娴的父亲)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账号:6217995950001482972。或者拨打《惠州日报》热线电话:2239110与本报记者联系。
新闻推荐
看漫画轻松学防溺水 赵喜昌编著《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出版
本报讯(记者周丽琴通讯员严怡斐)昨日,一本生动的漫画《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正式面世。昨日下午,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