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精神品质新境界 惠州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市区金山湖公园风光。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市区龙丰美食街小贩中心。 资料图片
2017惠州市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再现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惠州要实现“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在经济质量和效益上的“更好质量更高水平”;同时,也要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上“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使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精神品质上升到一个新境界。
———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文明委主任陈奕威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一马当先的冲劲迅速行动,形成“天天都是创建日、人人都是创建者”的良好氛围,掀起文明创建新高潮;要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排除各种难题,补齐工作短板,确保得高分、不失分;要以一鼓作气的拼劲确保目标实现,进一步完善“四级联创”机制,确保实现“四连冠”。
———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麦教猛
全国文明城市,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一个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
“励志姐”曾彩香荣登4月中国好人榜,成为惠州市第22位“中国好人”;市区东平发生的市民合力抬车救人事迹、暴雨天龙门消防人员和民众合力救被卡下水沟的农妇两件事受央媒点赞,惠州“好人之城”美名再度远扬;“七大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实施,推动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提升……为了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惠州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路高歌,不断丰富着全国文明城市的色彩和内涵,经济与社会同发展,城市与市民共成长,创建与成果共分享。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正深刻地塑造着惠州、改变着惠州、升华着惠州。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站在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关键节点,惠州锁定目标,扬鞭奋蹄,城市精神文明节节攀升……
凝聚强大合力
努力实现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上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惠州上下一心,凝聚强大合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惠州已连续三次高水平获评全国文明城市,通过文明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及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文明惠州得到广泛认同。
然而,对于这座“老牌”全国文明城市而言,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何杜绝创建工作 “一阵风”“突击式”的弊端?如何避免“躺在功劳簿上”的惰性思维?如何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惠州要实现"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好发展 "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在经济质量和效益上的"更好质量更高水平";同时,也要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上"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使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精神品质上升到一个新境界。”在今年3月28日召开的2017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文明委主任陈奕威掷地有声,对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麦教猛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一马当先的冲劲迅速行动,形成“天天都是创建日、人人都是创建者”的良好氛围,掀起文明创建新高潮;要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排除各种难题,补齐工作短板,确保得高分、不失分;要以一鼓作气的拼劲确保目标实现,进一步完善“四级联创”机制,确保实现“四连冠”。
文明创建是一项全市性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为做好这项工作,惠州上下一心,凝聚强大合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此外,惠州还组建了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五人领导小组,五人领导小组按照市文明委的任务分工,担负起牵头统筹责任,深入到分工部门督查指导创建工作,推进落实。
践行核心价值观
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让道德可知可感可为
惠州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色彩绚丽、雅俗共赏的龙门农民画之中,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树立了独具一格的文明城市品牌
深植精神沃土,文明之花才能常开常盛。惠州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面上的公益宣传,深入实施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落细落小落实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文明没有写入画中,却已无处不在。文明很大,所有古今中外美好的道德都在其中;文明很小,每一个人都能让文明加分或扣分。”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旁一处工地围挡附近,市民秦小姐正在照着墙上的公益广告为4岁的孩子讲述文明的含义,这些话语就像一颗颗种子,播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惠州将各类公益广告、文明提示“移植”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房一景中,力求让“景”与“魂”有机统一,彰显出独特的韵味,营造了浓郁的文明氛
围。走在惠州大街小巷,一幅幅公益广告映入眼帘,在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主村道两旁,长长的墙画蜿蜒浮现于道路两旁房屋墙壁上。白色墙壁上,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赵云救孤、关羽千里走单骑等历史典故跃然墙上,辅之以竹、荷等中国古典元素,连片的墙画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在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主干道的墙壁上,绘制了100多幅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的“客家谚语”壁画……这些“文化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美化了心灵,引领农民树新风、倡新风,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活课堂”。
惠州还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色彩绚丽、雅俗共赏的龙门农民画之中,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树立了独具一格的文明城市品牌。
不久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选用了18幅感恩主题龙门农民画,制作成今年第一批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全省推广,继而在全国推广。事实上,龙门农民画公益宣传早已花开全国各地,目前共有273幅龙门农民画被全国各个城市作为公益广告推广使用。
此外,惠州市还结合重要时段、重大主题,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好家风好家训”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项项主题鲜明、亮点纷呈的活动将抽象的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道德可知、可感、可为。
市民素质提升
先进典型由“盆景”成为风景,惠州道德海拔不断提高
从“有名英雄”到“无名英雄”,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惠州打造了道德高地,文明之风遍全城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仪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惠州是一片好人成长的沃土。近年来,惠州把擦亮“好人之城”品牌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建立了好人选树、宣传推广、激励帮扶、实践养成的长效机制,使先进典型由“盆景”成为风景,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丈夫患病去世,留给她的是一个残破的家和20万元债务。她相信“有得做就有得饱”这一朴素道理,一个人、一双手、一把锄头,走上了漫长的还债路,一走就是近10年,终于快要将债还清。她叫曾彩香,从她身上,我们读懂了“诚信”。
一位花甲老太,从事志愿服务10多年,组建了“守护夕阳·临终关怀”团队,为身患癌症、余生少于6个月的病人提供志愿服务,减轻受助者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让每个生命有尊严地谢幕。她叫董筱兰,在她身上,我们读懂了“奉献”。
……
在惠州,很多“小人物”用他们的凡人善举,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树起了一个个道德标杆。
“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帮帮忙,生活就少了风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那是道德的力量。今年4月,2017惠州市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举行,活动采用情景剧+主持人采访的形式再现了市道德模范们的感人事迹,让现场观众为之感动。
“惠州有很多好人,我希望有更多人争做好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和我们一起传播爱。”惠州市微笑爱心扶老助学会的志愿者胡嫚妮说的话,也是很多惠州人的心声。
道德之歌,最动听的是大合唱。在道德模范的引领下,在惠州道德之风的熏陶下,越来越多人当上了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问题找志愿者”成为这座城市的风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广大志愿者用真行、真情、真爱、真意播洒爱的阳光。目前,惠州共有46万多名注册志愿者。
建立健全好人宣传推广机制,营造崇尚好人的浓郁氛围;积极探索好人及志愿者关爱机制,让好人有好报;常态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市民向典型学习,从我做起……惠州出台的种种措施,为“好人之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道德土壤,在这座城市,大家都在自发向“身边好人”靠拢,温暖和感动的事情时时在发生。
“我听到了很多声音,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真的很感谢。”5月17日,市区东平发生的市民合力抬车救人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也温暖了很多人。《人民日报》更是在要闻4版“点赞中国”栏目以《一分钟,抬车救人》为题,对惠州市民合力抬车救人过程进行了回顾报道,并为齐心协力抬起面包车的惠州市民送上赞语——— “路见有难,出手相救。一个人能够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但大家齐心合力,就能够在危急时刻救人于危难。”
《龙门一农妇暴雨天被卡下水沟,这群人的举动引来央视的关注》……近日,惠州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样一条消息刷屏。原来,日前龙门部分地区因暴雨引发内涝,一名六旬农妇查看农田时不慎跌落下水管道,身体被卡住。危急时分,消防人员和附近民众冒雨合力将其救出。随后,此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惠州“好人之城”的美誉也因龙门人的正义之举再度在全国远扬。
从“有名英雄”到“无名英雄”,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惠州打造了道德高地,文明之风遍全城。
文明共建共享
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发生巨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惠州不是为了夺一块牌子,而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有一个数字让人惊叹:在多次公众调查中,惠州市民对文明创建的支持率高达90%以上。让群众保持长久参与热情,积极投入创建活动的原因在于:文明不只带来了感动,更让他们共享创建成果。
在他乡过春节,返回惠州的那一刻,市民李雄良心里醉了:惠州城市清新整洁,社区生活惬意,每天呼吸新鲜空气。春已暖,约上亲朋好友骑行惠州绿道,沿途城乡风貌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青山绿水“惠州蓝”已成为惠州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数据更能说明成就:2015、2016年,惠州空气质量均居全国
74个重点监测城市第三名。同时,惠州连续9年获评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优秀……生活在惠州,文明铺就的城市底色,让人们向着“诗意栖居”近了,更近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惠州不是为了夺一块牌子,而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对文明的执著追求,让惠州收获了城市之美,更探索创建了一系列城市建设管理及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看到市区河南岸汽车站附近路边有很多小贩占道经营,道路拥堵不堪,市民揭先生拿起手机拍照向 “惠民城管通”反映,城管队员很快来到现场处理……为回应民众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惠州以问题为导向,以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根本,制定了《惠州市巩固文明成果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深入实施文明素养、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文明村居、文化内涵、体制机制、宣传氛围等“七大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今年4月,位于市区龙丰黄屋路和园新街交汇处 (即上排小学南侧)的龙丰美食街小贩中心正式试业,在有效解决乱摆卖问题的同时,还计划引进惠州本地小吃,打造靓丽的旅游文化名片。
文明创建推动了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巨大变化,窗口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公共秩序更加文明,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感受到家园的美好变化,越来越多惠州人加入进来,为这座城市的文明新风添上自己的注脚。
同时,惠州市坚持城乡统筹,推动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深入开展“文明村居美好心灵”活动,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按照“一镇街一品牌”“一镇街一特色”,“一村居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的目标进行打造建设,真正实现人文美、风尚美、环境美、文化美。
在龙门县城苏如顺村村口路段的绿化带上,4位年过花甲的老婆婆正拿着工具,把生长在桂花树下的杂草割掉。“这是我们村的公共绿化带,看到大家都在积极地搞卫生,让我们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我们也来割草,为文明创建尽一份力。”老婆婆一边说一边干,汗水慢慢浸湿了耳边斑白的发丝。
全民齐动员、争创文明城。惠州市不断丰富和拓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和领域,形成活动五彩缤纷、群众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促进整个城市向文明化步步迈进。
知多点
七大提升工程
1 文明素养提升工程
2 城市管理提升工程
3 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4 文明村居提升工程
5 文化内涵提升工程
6 体制机制提升工程
7 宣传氛围提升工程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龚 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兴华)昨日上午,惠州市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智能制造产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