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建设绿色发展海洋强市 惠州市政府副市长 刘小军

惠州日报 2017-06-08 03:59

(2017年6月8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也是“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国家海洋日活动的主题是 “扬波大海 走向深蓝”,广东省的主题是 “同绘大湾区宏伟蓝图,共创粤港澳美好明天”。

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空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定了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富有魅力的蓝色海洋景观带。这是党中央和省从战略高度对海洋事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

惠州市是海洋大市,多年来,我们坚持海陆统筹、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海洋工作,成效显著。现已形成了以临海工业为龙头的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16年惠州海洋产业增加值102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30%,海洋经济已成为惠州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惠州市海洋生态环境始终稳定优良,近95%近岸海水水质达到一、二类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居全省前列。出台了全省首部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对海岸带空间用途、开发强度和时序实施分类管控。2015年惠州成功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沿海地级市,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惠州最大亮点之一,也是未来发展优势所在。

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目标。全市第四次海洋工作会议提出以绿色化统筹海洋工作,努力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绿色发展的海洋强市,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良、海洋文化繁荣、科技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的绿色发展的海洋强市。

要统筹陆海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百里临海工业带。湾区经济是以海洋资源为重要依托的滨海型经济形态,惠州市要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找准目标定位,深化与湾区内城市海洋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努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定位,加快修编和组织实施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规划,统筹陆海国土开发空间布局,注重用海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环大亚湾新区战略平台作用,以新区发展引领海洋强市、滨海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以“两港三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陆海统筹发展的支撑能力。优化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经济,着力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百里临海工业带。

要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富有魅力的蓝色海洋景观带。围绕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的目标,共同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海洋环境治理、海洋生态修复以及海洋生态制度建设,建设好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力实施“碧海”行动,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围填海总量控制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管控,制定实施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依法科学配置、集约节约利用海域资源,严控陆源污染物排海,强化海洋生态修复,确保惠州市海洋生态环境持续优良。加快建设一批海滨公园、红树林公园等亲海设施,为百姓搭建亲海近海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享水平。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海洋意识。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宣传惠州海洋文化遗产。依托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月湾、巽寮湾等现有知名海洋宣传载体,加大对惠州市海洋自然资源、海洋历史文化、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经济的宣传力度,培育和提高广大市民的海洋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爱护海洋、支持海洋保护开发的良好氛围。

海洋是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空间和资源。我们倡导全市人民关心海洋、爱护海洋,积极参与海洋的开发与保护,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海洋强市建设,助力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为广东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惠州学院市交投集团建“双向基地”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金伟)昨日上午,惠州学院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双向基地”签约仪式在惠州学院举行,双方就进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