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设专项资金引导科技成果在惠转化 首届科交会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惠州日报 2017-06-13 03:43

发布会现场。 记者姚木森 摄

跨越产学鸿沟,携手创新共赢。随着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脚步日益临近,惠州市举办此次盛会的氛围愈发浓厚。昨日下午,首届科交会新闻发布会在惠州会展中心召开,通报相关筹备情况。

据了解,首届科交会将于6月22~24日在惠州会展中心举办。截至目前,科交会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高校和企业报名情况超出预期。截至昨日,已有近300所高校报名,其中参展高校200多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80所,港澳高校3所,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高校10所;科交会组委会已征集到高校推介成果项目近万项。报名参会企业已有838家,已填报技术需求277项,这两个数字还在上升。

首届科交会由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信委及惠州市政府共同主办。

1名诺贝尔奖得主和10余名院士将参会

据介绍,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宇宙胚胎学之父”乔治·斯穆特教授将参加科交会。此外,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参与科交会。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首届科交会组委会秘书长李志民介绍,目前已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周琪,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丁文江、刘韵洁、贺克斌、麦康森、张运、李言荣等10余位两院院士参加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就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分别在惠州当地院校作专题报告。

根据目前统计数据,科交会组委会已征集到高校推介成果项目近万项,经筛选后,计划在大会活动现场重点展示项目1500项,重点推介项目近1000项,其中重点发布路演项目100项。

“综合高校报名以及项目组织情况,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组织高校科技资源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易会。”李志民在发布会上指出,科交会将被打造成推动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高校与珠三角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对接交流、交易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重点展示高校最新科技成果项目1500项

据介绍,首届科交会活动分为展览展示、论坛会议和推介交易等三大板块,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微电子、大数据与通讯、新材料、海洋科学与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精准医疗、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等十大行业领域,设置了交易合作、重点项目展览展示、论坛会议、“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等多种交流活动。在展览展示部分,将设置面积1万平方米的空间,以高校为单位设置特装展位和标准展位,参展高校达200所,其中香港高校3所,国外高校10所,重点展示高校最新科技成果项目1500项。

为进一步加深交流、增进合作,科交会将推出 “10大科技成果发布”和“10大技术需求招标”活动,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商定设立蓝火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资金

发布会还透露,为鼓励高校和企业通过科交会平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惠州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商定共同设立“蓝火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同资助全国高校在惠州开展的产业化合作项目,并纳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科研项目。同时协调有关基金公司设立三年内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风投基金,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广东省也将设立产学研专项财政性资金和创投基金,支持高校科技成果交易合作、落地产业化。此外,组委会还将设立“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大会奖”,对优秀成果项目、优秀成果持有人和企业家以及组织参展参会取得突出成效的高校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将在首届科交会的开幕式上签约。据介绍,潼湖生态智慧区将提供1平方公里的用地用于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的建设,计划引进20所以上“985”“211”高校在此设立研究机构。此外,首届科交会暨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中心·广东惠州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也将在本届科交会上正式启动。

■相关链接

企业可“三步走”对接科技成果

据了解,首届科交会已开通官网(www.chinakjh.com)供高校与企业进行成果对接。为抓住科交会在惠州举办的机遇,推动科技成果落户惠州,解决企业生产研发中的难题,惠州市已广泛发动企业参与科技会成果需求对接。

对接主要流程分三步,具体如下:

1、在科交会官网www.chinakjh.com上进行注册并登录;

2、点击“成果/需求填报”栏进入企业账户控制台,然后点击“科技成果中心”搜索查看十大领域的科技成果,点击成果详情页的最底端“对接”按钮,即可弹出成果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与成果负责人线下联系商谈合作事宜;

3、若无需求的成果,请在上述企业账户控制台点击 “我的技术需求”,再点击 “发布需求”填写相关资料并“提交”。等待高校对接查看企业联系方式,取得联系后线下商谈合作事宜。本报记者游璇钰

新闻推荐

以诚筑城增添文明底色

据《惠州日报》报道,为进一步助推惠州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冲刺工作,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惠州市于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