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献血助他人乐自己 《惠州日报》记者走近3位无偿献血10年以上积极分子
李继坤(中)在献单采血小板,曾志建(左)和郑茵(右)在一旁帮忙。
“我献血,我光荣”。 市中心血站供图
今天是第14个“世界献血者日”。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广大无偿献血者通过捐献血液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献血法》实施至今,惠州市共有6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180吨。其中无偿献血最多的是邹美翠,超过10万毫升!第二名为李国强,献血量有94600毫升;第三名唐会银,献血量超过了8万毫升。从1996年就开始无偿献血的谢静音,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4万多毫升。
2016年,惠州市共有6万多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每年都会新增一批无偿献血的人。近日,记者走近3位无偿献血积极分子,了解他们无偿献血的经过和感触。
人物:李继坤 献血时间:13年
刚成年就献血 如今已坚持13年
住在仲恺高新区的李继坤,为了能顺利地在当天献单采血小板,一大早就坐车赶往市中心血站。他开了一间小型电动车维修点,好几次,他计划要到市中心血站献血,还没出门,客户就来了,献血只能改期。所以之后,他在约定献血的当天,早早就出门了。
几乎每月都要献一次单采血小板
李继坤生于1986年,河南人,2003年来到惠州打工。2003年底的一天,他从市区花边岭经过,正好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停在路边。他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无偿献血宣传单看了看,觉得无偿献血是件好事,当即就想上车献血。但那时他还不满18岁,没献成。
第二年满18岁后,李继坤进行了第一次献血。刚开始他献全血,后来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建议他献单采血小板。李继坤了解到,单采血小板主要用于临床医疗急救,近年来惠州市血小板用量一直在快速增长。采集血小板受场地和时间限制,采集要求比较严格,只能到市中心血站捐献。之后,几乎每个月他都要捐献一次单采血小板,至今已捐献全血9400毫升、单采血小板77个治疗量。
带动亲戚朋友一起献血
李继坤之前在惠城区小金口上班,每次到了献血时间,他就乘坐公交车去血站。去年他在仲恺开了一间小店,虽然离市中心血站较远,但他不嫌麻烦,都会定期去献血。李继坤是B型血,每年春节后,B型血库存都会比较紧张,春节后比较早返回惠州的他,都会积极地到血站献血。
参加无偿献血13年来,李继坤认为自己很平凡,献血能救人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他还带动身边亲戚朋友一起献血。弟弟看到他有10多本《无偿献血证》,了解无偿献血的一些知识后,也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我的妻子也曾献过两次全血。”李继坤开心地说,他很快就要迎来第二个宝宝了,以后会更忙,但还是会坚持无偿献血。
人物:曾志建 献血时间:18年
父子3人同献血小板
今年5月,曾志建又收到了市中心血站发来的血小板捐献成功短信通知。他经常献血小板,已记不清献了多少次了。曾志建是市区小金口街道小铁村的村民,献血时间已长达18年。除了自己献血,他还带动两个儿子捐献血小板。父子3人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风雨无阻。
坚持捐献血小板13年,接到预约电话都会去
曾志建献血时间要从1999年算起。“我曾帮一家公司开车,有一次开车时发生了事故,和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了二死一伤。”虽然曾志建的车有全保,个人不需要付多少赔偿费,但他心里一直很难受。“我想要做善事,帮帮他人。”
后来,曾志建在江北看到了一辆采血车,于是就上车献血了。此后,他坚持每年献血,“那时都是献全血,半年献一次。”2004年,在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建议下,他开始尝试捐献血小板。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捐献血小板了。“一般相隔40天左右就可以捐献血小板了,每次接到志愿者的预约电话,我都会过来。”曾志建前些年不仅养鱼,还养了不少猪,虽然很忙,但他坚持去市中心血站捐献。
去年被评选为“献血大使”
除了自己捐献,曾志建也带动亲朋好友捐献血小板。“原先,我去献血时,有的村民误认为我去卖血,后来我就跟他们解释有关献血政策。”
曾志建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在仲恺做民警,小儿子在江北做老师。”在父亲的带动下,两个孩子这些年都坚持捐献血小板。只要志愿者打来电话,父子3人必定到场。市中心血站机采科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父子3人都十分熟悉。“有一次,我刚到血站,工作人员说我儿子采完血小板刚走。”曾志建说,他们父子3人已将捐献血小板当作生活一部分。
曾志建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关系很好,常常邀请志愿者们到他的农场玩。去年 “世界献血者日”,他被市中心血站评选为“无偿献血大使”。“能为无偿献血做点事,我很开心。”他说。
人物:郑茵 献血时间:15年
既参与献血还做无偿献血志愿者
“下午我还要去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开会。”郑茵是一名公益事业爱好者,参与无偿献血只是她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她参与无偿献血有15年了,还是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队员。
休息时间到采血车做志愿服务
郑茵是仲恺高新区一家工厂的文职人员。每次接到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的预约电话,她都爽快答应下来。
“我是从2002年开始无偿献血的。”那时她刚大专毕业,在惠州一家酒店工作。那时,酒店组织员工集体献血,当时郑茵和同事一起去献血。有了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后,郑茵后来在街头看到采血车,就上去献血了。了解到无偿献血不仅对身体无害,还能帮助到别人,于是坚持每年献血。
2006年8月,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立,郑茵第一时间加入。平常她工作很忙,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到采血车或者献血屋做志愿服务。有时,她还和队员一起下乡开展志愿服务。
“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很开心,可以帮到很多人,也能看到听到一些温暖的故事。”郑茵说。
献血利人利己,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
除了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郑茵还做其他公益。“我现在还是扶贫志愿者、文明志愿者。”郑茵加入了好几个公益队伍。“到了周末都是去做公益,只要有时间,都在做公益。”郑茵说,已把做公益的时间都当成了休息。“做公益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快乐。”
2012年,郑茵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行列,定期捐献。这些年来,她也遇到家人的不理解。“首先是父母,他们很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此外,身边也有一些人对无偿献血有误解。郑茵有些无奈地说,其实自己捐献了这么多年,对身体没有产生影响。她希望,大家都能去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和相关政策。“献血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好事,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通讯员黎 云
新闻推荐
创新方式载体确保走在全省前列 惠州市正式启动普法·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周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汪金牛)昨日上午,惠州普法全媒体发布暨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产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