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惠州非遗文化宣传更加鲜活
据 《惠州日报》6月10日报道,通过自述体方式展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讲古仔》,第一季于6月9日开播。
惠州市目前有惠东渔歌、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小金口麒麟舞、黄金酥丸制作工艺、舞火狗、莫家拳等一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好这些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维系惠州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本土文化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惠州通过《讲古仔》这种拍摄纪录片的形式推进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保护方式的一次创新。市民通过这部本土非遗文化纪录片,就可以了解惠州的非遗文化。《讲古仔》将是一部系列片,以音像制品的方式保存和收藏,再加上惠州市编撰的有关非遗文化的纸质书籍,这种“双保险”方式使惠州市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变得系统。
《讲古仔》让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相关人物通过自述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传承方式使非遗文化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并保护非遗文化。《讲古仔》的开播,可让市民在欣赏纪录片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故事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和传承非遗。同时,这部纪录片的开播,也能让惠州非遗文化宣传方式更加鲜活。(向春宇)
新闻推荐
台风“苗柏”期间,惠州市一货车陷入烂泥路。台风“苗柏”虽已走,但这几天惠州仍然是连绵雨天。雨天给开车出行的人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