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出生缺陷防控“守门员” 市第一妇幼产前诊断中心带头人陈剑虹荣膺“惠州最美青年医师”称号

惠州日报 2017-06-16 03:35

悉尼儿童医院教授凯瑟琳·卡罗莅临市第一妇幼开展访问交流。

产前诊断中心陈剑虹博士在县区地贫筛查中心督导。

陈剑虹在科普地贫知识。

陈剑虹在解答市民咨询。

陈剑虹在为患者解释病情。

PCR实验室。

“此次能获评最美青年医师,我既高兴又有些意外,一方面是有很多优秀的同行一起评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其实很平凡……”得知自己荣膺“惠州最美青年医师”称号,陈剑虹感到有些意外,然而,在熟识她的人看来,这份殊荣确是水到渠成。

作为惠州产前诊断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陈剑虹的专业与敬业得到普遍认可,但她从未在过去的成绩上停留,而是一如既往爱钻“牛角尖”,带领团队攻克新领域,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和服务能力。

陈剑虹认为,自己近几年的成长与成就离不开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这方沃土的培养,尤其是该院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产前诊断中心,不仅为她和团队实现价值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还承担起全市出生缺陷和地贫防控三级网络转诊和会诊工作,每年筛查唐氏和地贫标本超过2万例,成立产前诊断中心刚满三年,中心已成功阻断149例重型地贫严重致残致畸胎儿出生,并诊断7例罕见病患儿,79例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直接避免了200个家庭可能承受的痛苦和负担,为惠州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出重要贡献,在这点上,陈剑虹称得上是全市出生缺陷防控的最美“守门员”。

遇上疑难病例,爱钻“牛角尖”

陈剑虹告诉记者,她的学医之路是受到家庭影响。出生于医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的她深知,治病救人责任重大,所以自己从医后特别自律、进取,二十年前父母在她大学毕业到市中心医院上班前一天语重心长地提醒,"来看病的都是江东父老,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毕业后跟随中心医院老一辈妇产科专家林静吟主任、黄凤英主任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为后来的业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要说陈剑虹是个坚持严于律己的人一点儿也不为过,就以学英语为例,她从大学时就每天晨起坚持听、练英语,时至今日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晨起后哪怕在刷牙时也要学几个新的单词。“学英语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能让我跟外国病人流利地沟通,查阅英文文献,这样在遇到疑难病例或者最新技术时我就能主动掌握最新的前沿医学知识,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热爱专业,业余时间坚持学习是陈剑虹多年来雷打不动的另一个好习惯。她解释说,产前诊断是一门涉及产科、检验科、遗传学、影像学等的综合学科,涉及面广且发展快,每一个胎儿都有个体化的特点,对专业知识和医学素养要求颇高。为此,她每天都固定留出部分时间来看文献,有时是学习新知识,有时却是为了钻 “牛角尖”——— 遇上疑难病例,她从不敷衍了事,哪怕是已经找到解决方案,她也坚持要弄清原理。

“比如有一个胸廓畸形的婴儿,软骨发育也不正常,一年了都查不出原因,经过详细的遗传咨询,考虑为罕见病,结合情况,我就帮产妇和家属联系了国内专门的科研机构做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是极其罕见的疾病,系由一个调控软骨发育的基因突变导致,概率是七万分之一。”陈剑虹一脸惋惜地说道,最后这个孩子还是没能存活下来,如果不去琢磨病因,夭折了就算了,但能查出原因对家属的再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坚持业余时间学习,爱钻“牛角尖”的陈剑虹还不遗余力地进修深造:考取中山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研究生和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博士研究生,并先后到广州市妇婴医院进修遗传咨询,南方医科大学系统学习医学遗传学课程,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胎儿医学中心系统学习胎儿超声和宫内手术治疗,考取英国胎儿医学基金的超声相关资质等。

在此基础上,她还创造条件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医学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SCI文章两篇。

面对大众,坚持科普宣传

“产前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陈剑虹提到,自己之所以在这条路上无止境地学习,正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每一例出生缺陷都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以惠州高发的地中海贫血为例,重型α地贫胎儿表现为宫内水肿胎或出生时即死亡,孩子存活率为零,对母体的心理和身体损害也相当严重;重型β地贫通常出生后3~12个月内发病,呈现慢性进行性贫血,平均存活年龄仅10岁左右,长期靠输血和除铁治疗维持生命,每月仅输血就要上千元,一生大概要100万~300万元的治疗费用。目前尚无彻底的根治方法,因此这类重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可想而知,因此坚持科普宣传和防治出生缺陷极为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出生缺陷已逐渐成为我国婴儿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幸福和谐,也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二孩”放开,高龄产妇增多,产前诊断与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更是刻不容缓。

产前诊断作为婚检、孕检后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可谓举足轻重。“我们作为 "守门员",更是任重道远。”陈剑虹回忆说,尽管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产前诊断,但仍有不少人存在误区,甚至质疑。

“我们都能理解家属的心情,怀上宝宝不容易,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给她客观而又慎重的建议。”陈剑虹举例说,有一对夫妻是同型的B地贫基因携带,反复劝说,我们要求一定要进行产前诊断,孕妇及家属都抱着侥幸的心理,多次拒绝,从绒穿到羊穿到脐穿,都不愿意来。不幸的是,分娩半年后的孩子确诊是重型到医院输血治疗,夫妻后悔莫及。二胎时,她早早就来咨询我绒穿事宜,这时她才开始相信产前诊断的科学之处。”产前诊断的相关知识科普要坚持,不断宣传下去,涉及到社会每个角落,她每年坚持参加出生缺陷防控相关义诊,派发宣传资料,建立微信群,宣传产前诊断相关基础科普知识。

感恩成长沃土,当好“领头羊”

在陈剑虹看来,“最美”的荣誉不仅是她个人的,亦是整个团队的。“目前,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拥有一支24人的临床与学术精英团队,其中博士1名、研究生6名,平均年龄仅30出头。”陈剑虹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专业而好学的团队,科室团队学习气氛浓厚,每周均会组织举行疑难病例讨论、文献学习,还定期举办多学科会诊等,每年举办省、市级专业学习班。短短几年间已获省级课题1项,市科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2篇被SCI收录。此外,她带领的团队不断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产前诊断、优生优育领域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填补多项惠州市技术空白。目前该中心去年已常规开展经腹绒毛抽吸术,将产前诊断的干预时间从中孕提前到早孕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感恩的,当然是医院领导对我们科室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搭建广阔的专业平台。”陈剑虹介绍说,2013年,市第一妇幼经省卫生厅批复同意筹建成立产前诊断中心,并于2014年5月正式开科。凭借高起点、高标准的人才、设备配置,以及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水平,该中心于2015年9月顺利通过广东省卫计委专家现场服务技术评审和考核,成为惠州市取得资质的产前诊断技术指导中心之一。惠州的产前诊断水平也迈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一个PCR实验室就足以诠释高起点、高标准。”据介绍,位于市第一妇幼门诊楼三楼东侧的产前诊断中心占地1150平方米,是目前惠州地区面积最大的产前诊断中心。其中,经广东省临检中心检测达到国家Ⅲ级标准的PCR实验室,是一个十万级洁净层流分子基因临床扩增实验室,设置专业功能为细胞遗传、生化遗传、分子遗传和分子肿瘤细胞遗传专业实验室,是惠州市乃至省内医院难得一见的高标准专业实验室,为更多高技术的业务开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引来国内和省内同行的参观和赞誉。“有这么专业的设备与人员,我们一天就能出份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常见微缺失综合征的快速诊断检验报告,让家属能在最短时间内得知结果,大大缩短了孕妇及家属们焦虑的等待时间。”最新的高通量分子测序仪器购买申请已在医院获许通过,拥有I代和II代测序仪器这个利器,下来对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更加精准,更好地服务广大惠州地区百姓,在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产前诊断中心能做到更多。

目前,该实验室经过科学规划,已经被充分利用起来,该中心的“一站式唐筛”,早、中孕期超声监测胎儿重型α地贫和复杂性双胎孕期管理等多项创新技术都走在惠州前沿。该中心也已在全市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产前筛查与诊断网络,作为龙头作用同各级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医院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通便捷转诊的绿色通道,网络已覆盖7家医院,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其中每年唐氏筛查和地贫筛查标本均超过2万例,每年网络转运各类咨询患者达1万人次,为惠州市胎儿出生缺陷率的降低、家庭和社会幸福感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市第一妇幼重视人才战略坚持专家立院

设立专项基金培养青年人才

在采访中,陈剑虹屡次提到,市第一妇幼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而在采访之前,记者也了解到,市第一妇幼成立6年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迅速成长为集保健、医疗、教学、科研、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市级三级妇幼保健院教学医院,现已成为备受市民信赖和青睐的“母婴港湾”。带着对这所年轻医院的好奇,记者采访了市第一妇幼党委书记陈伟明。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都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在陈伟明看来,卓越的学科技术,优秀的人才团队,是该院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医院自开业以来,始终坚持突出“专科兴院,专家人才立院,质量服务惠院,经营管理建院,医院文化强院”的战略目标。六年来,通过建立学科人才引进和用人管理机制,成功引进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专家,迅速组建了一支“德艺双馨,专科技术精湛,社会口碑良好”的医疗技术管理团队。目前全院拥有各类人才730人,其中高级职称93名,中级职称109名,硕士研究生29名,博士1名。

陈伟明提到,年轻医院所吸引的多数也是青年医生,为给他们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医院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支持医生们出去培训乃至深造,尽量让每一位年轻医生、护士都能到外面学习,并准备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进修学习,也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带回医院,使得我院多项技术能与国际接轨。”陈伟明介绍说,与此同时,医院还不定期邀请外面的专家来讲课、培训,营造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促进团队提升进步。

此外,市第一妇幼特设立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青年人才培养,对学成回院开展技术创新、高水平科研论文项目等进行奖励,并表彰奖励承担省、市、科研论文项目获奖学科带头人。

目前,该院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梯队建设和完善人才储备,力争实现名医群聚发力,将医院办成具有省级领先水平的市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始终把握为群众服务的办院宗旨,坚持公立性,深化医改、卫生强市,为全市妇女儿童保驾护航。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 通讯员李惠婷

新闻推荐

惠州市参评候选名单公示 第一届广东省文明校园评选表彰活动

根据省文明委《关于开展第一届广东省文明校园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粤文明委〔2017〕16号)工作部署和要求,市文明委在全市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