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拟在潼湖建大学创新园 惠州市已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个

惠州日报 2017-06-16 03:32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研究人员在做实验。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本月22~24日,一场为高校科研成果和企业“联姻”的创新盛会——— 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将在惠州会展中心举行。产学研合作成了当下惠州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近年来惠州市产学研结合情况如何?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措施有哪些?相比省内其他地市,惠州市产学研合作的路子有何不同?接下来惠州市将如何充分利用科交会,制定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昨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

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推动产学研合作

“目前惠州市以各种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例如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以及成立一批流动的特派员科技服务站等。”邹平生告诉记者,多年来,惠州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多场专场活动,形成了市、县(区)上下联动,与各高校科研院所互动良好的产学研氛围。

在产学研政策方面,惠州市目前已出台《惠州市建设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与广东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等政策,为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资金扶持方面,惠州市从2011年起设立了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积极有效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市财政每年安排产学研结合专项经费1000万元,引导带动其它经费投入和企业经费投入,推动惠州产学研合作工作。

产学研结合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展开

惠州市两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邹平生告诉记者,惠州市产学研结合的工作也正是围绕两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院所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

“比如在大亚湾区,我们设立了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它是以石油化工为主要研发方向的。”邹平生举例说,中海油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建立院士工作站,对核心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除了支柱产业,惠州市在传统产业方面也不乏产学研合作的例子。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养鸡公司,也跟扬州大学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就疾病防控防疫等方面进行合作。”邹平生说。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企业已与全国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了600多个产学研结合项目,合作领域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化工材料、LED、机械制造、医药、建筑材料、汽车电子、现代农业等产业,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惠州已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个,院士工作站3个;建立了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中南大学技术转移(惠州)中心,以及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德赛工业研究院、亿纬新能源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惠州华阳汽车电子研究院、市硕贝德科技创新研究院7家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超20所高校将在潼湖建立科研机构

邹平生分析说,惠州市产学研结合路子非常广,既包括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也包括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既包括与名牌大学的合作,也有与普通院校的合作。

“此外,惠州市还着重搭建大平台,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吸纳超过10家产学研合作的研究院,为惠州市各领域提供技术支撑。”邹平生说,今年惠州市政府还将联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建立“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提供1平方公里的用地,引进20所以上“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在这里建立科研机构,每个高校都会带一批高科技企业,形成一个大学科技成果聚集的态势。

本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惠科宣

新闻推荐

力争一校一主题一级一品牌 惠州市全面推动高校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覆盖

昨日,惠州市201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全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回顾过去两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并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