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横沥汤粉缘 □苏祖寨

惠州日报 2017-06-17 03:31

前不久,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东江时报》开展了惠州本土早餐评选活动,“横沥汤粉”以绝对领先的优势摘取“惠州十大早餐”桂冠。《惠州日报》和《东江时报》都分别作了报道,看了十分高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对横沥汤粉情有独钟,可以说是它的一个“老粉丝”了。欣闻此事,十分高兴。重复细读报道之余,不禁回顾起自己与横沥汤粉近三十年断断续续的饮食情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家住在南坛下埔一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位于下埔的市第九中学旁边小巷内悄悄地开了一家横沥汤粉店。那时还不用打商号名称,直接就叫横沥汤粉。虽然没有经过考究,但我想那应该是当时最早进城为数不多的横沥汤粉店了。因为离家较近,因而周末或平时有空,我都会时常去光顾,感到既适合胃口,也适应当时的消费水平,开始时二元、三元、五元一碗都有,丰俭由人,简单快捷。和大多数人一样,早餐对我来说很简单,平时上班在家里吃,碰到什么吃什么,一般不大讲究,周末有空就去外面街边大排档打打牙祭,有时自己一个人去,有时也随便叫上个把好友同去,通常都以方便就近解决为主,没有固定的品种和地点。可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就从这家小小的横沥汤粉店开了以后,我会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相对固定地一吃就吃了近三十年,真可谓吃出经历、吃出情缘了。近三十年下来,这家小店老板换了两代人,伙计走了一批批,但他们都基本认得我这个老顾客。只要我一到店里坐下,从掌勺的师傅到店面的伙计都会知道我喜欢的招牌品种:猪皮肉丸粉,外加一个卤蛋。刚开始是五元一碗,后来是八元,现在要十元一碗了。

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有一次我一大早就来到店里,刚一坐下,老板娘就冲着我问:阿同志呵,你说说为什么要我的店改名啊?我可是最早进这里来的啊,那时还没有其它横沥汤粉店呢。要改也是他们改啊。我听了一脸懵懂,不知所惑。细问才明白究竟:原来,随着惠州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横沥汤粉店越开越多,街头巷尾已随处可见。为区别于各家小食店的不同,管理部门要求在“横沥汤粉”前面要加上一个商号以示区别,变成一个完整的商店名称:“××横沥汤粉”。这既是管理的需要,也是商品发展的必然。我弄明原因后,跟老板作了简单说明。其实他们也是明白的,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这一变化表明,横沥汤粉已从最初进城时少数几家早餐店逐步演变成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商品品牌,需要外加商号予以区别了,这也反映了一个商品从量变到了质变的过程。

进入新世纪后,我从市区到了县城工作,一去就十多年,住家也从下埔搬到了江北新区。但是每逢周末回城,往往还是要抽出一个早晨专门驱车回到下埔老店去吃一碗猪皮肉丸粉,以解一周之馋,不吃饱喝足一顿那热辣香醇的横沥汤粉,就是感到不痛快,不过瘾,即使碰到刮风下雨或天寒地冻的特殊天气,也难以阻挡我的“瘾情”。碰到这种情况,往往老板娘都不禁会问一声:那么不好的天气也过来呵?看得出来,他们既高兴又感动。而我每次都会风趣地回答:你们这家店是否在汤里放了“罂粟”呵,让我忘不了这味道了。这时大家都会哈哈大笑,整个小店其乐融融。的确,江北或东平也有其它横沥汤粉店,但我始终感到还是下埔那家味道合适,因而不惜驱车十里,心甘情愿舍近求远,图的或许就是那种味道、那种感觉、那种氛围。记得某个周末早晨,天寒地冻,细雨霏霏,家人都叫我在家里吃早餐算了,但我就是经不起那啖汤味的“诱惑”,还是独自开车前往。当汽车驶过东江大桥时,仰望满天愁云,俯瞰滔滔江水,我蓦然想起了宋人辛弃疾的《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对照自己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再联想到晋人张翰,“鲈鱼绘”的典故就不难理解了。后来我回到了市里工作,为了叙述我出城这十多年与这家小店的早餐情谊,表达我对小店的认可和善意,我还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送给他们:“惠州小吃真不少,横沥汤粉味无穷。街头巷尾处处有,到了此家算正宗。”原来我是想写成:“唯有此家算正宗”的,但这样一来就得罪其他店了,于是就改成了“到了此家算正宗”。或许你会不信,那就请你也去尝尝。

横沥汤粉有什么特点能够吸引这么多惠州人光顾,成为本土早餐第一品牌呢?这个问题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人有千个说法。我曾就此事问过两位原籍是横沥的老友:潘生和卢生。潘、卢两姓都是横沥大姓,他们的祖先都曾是当地望族,此两君都是土生土长的横沥精英,自小吃着横沥汤粉长大,对横沥汤粉的评价既有代表性,也有权威性。潘生答曰:配料多!卢生评价:汤底靓!我认为他们都说到点子上了。以我一个吃了近三十年的老惠州之见,我感到横沥汤粉与其它类型的汤粉对比,有几点明显的区别:首先是口味烧、咸、肥。这是区别于其它汤粉的最大特点,具有明显的客家特色。所谓“烧”:就是客家话“热”的意思,一碗横沥汤粉端上桌来,热气腾腾,香飘四溢,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所谓“咸”,就是口味浓重、香醇,符合绝大部分老客家人偏咸偏香的传统口味;所谓“肥”,就是配料全荤,偏重肥腻。其次是汤水浓、醇、香。诚如报纸所言,横沥汤粉精华在于汤水熬制精良,口味特别,精选各种食材长时熬制而成;我认为,最精华特别之处是在于选用东江河虾(粉)和大海左口鱼(烧烤鱼)进行调味提鲜,因而形成有别于其它汤粉的香醇、热辣特殊口感,这是其它品牌汤粉无法比拟的。第三是配料卤、蒸、酿。谨以报上照片为证,粉面配料就有卤猪脚、卤鸭蛋、卤猪肠、蒸肉丸、酿猪皮等等,这么多的荤料搭配,其它品牌汤粉是难于做到的。此外,出桌快捷,物廉价美,也是横沥汤粉的一大特点,符合早餐大众化、赶时间的要求,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以上所述纯是本人愚见,或有偏褒不妥之处,愿与各位食客共商榷。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的报社为传播惠州美食,宣传惠州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值得赞扬,正是他们的挖掘和比较,才使得这一品牌“破土而出”。通过这次评比,横沥汤粉牢牢地确立了它在惠州早餐界的江湖地位,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慢慢变成,或者说已经开始变成惠州人的一种记忆、一种乡愁,甚至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但愿不管是远在天边,还是近在眼前的惠州人都能热爱它、想起它、记住它、吃到它……

人人都说爱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在的行动。爱国从哪里做起呢?不同的人群和个体,其能力和作用有所不同,爱国的方法和行动也有所区别。就普通民众而言,我认为爱国是可以有共同属性的:那就是首先要从珍惜今天、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开始。秉承这一精神,我认为热爱“横沥汤粉”,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家乡、爱祖国具体行动,你认为对吗?

让我们都为做一个惠州人而自豪吧!二零一七年初夏于惠州

新闻推荐

产业环境城市潜力吸引落子惠州 惠州市南方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助力企业降本提效

人工智能已走进我们的生活。致力于智能制造产业化、生活化的研发机构———惠州市南方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研发的智能机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