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企业问计问需挂图作战帮扶企业 大亚湾区主动转变职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惠州日报 2017-06-23 03:14

惠炼二期项目工地。(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提供)

惠州信立泰药业员工在操作高新技术设备。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企业发展地方才能发展。近年来,大亚湾区各级各部门主动转变职能,走进企业问计问需,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据统计,近5年来,大亚湾区仅在企业服务月期间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300多个,已基本全部落实解决。企业服务月既成了企业集中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机,也成了引导各级部门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倾力服务企业的重要契机。

挂图作战推进大项目早投产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是国家“十二五”期间规划的重点石化项目。这个总投资466亿元的“巨无霸”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增加销售收入820亿元,将为大亚湾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保障项目按时顺利投产,大亚湾区专门成立了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区委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定时深入到建设现场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通过实施“挂图作战”和“一线工作法”,惠炼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属区内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迅速有效的解决。据了解,惠炼二期项目建设高峰期,建设工人达二三万人,为方便管理并满足工人居住、生活需求,该区就近划拨用地建设临时营地,满足入住人数12950人。针对惠炼二期项目进口设备需要两次申报、两次查验、两次签证的通关情况,大亚湾区积极协调检验检疫部门,率先实行泛珠三角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企业直接在当地向检验检疫部门申请报检,一次申报完成报检手续后,直接办理货物通关手续,提高了设备通关效率。

提高准入门槛打造石化优等生俱乐部

石化产业是一个高度聚集、集约型的产业,世界一流的石化企业大多集中在一流石化园区内。为了给石化上下游产业打造一个优良的产业聚集区,大亚湾精心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大炼油、大乙烯建设带来的原材料“隔墙供应”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准入门槛,大力引进配套企业和项目。

为了保障石化园区建设成优等生俱乐部,大亚湾区不断提高企业进入园区的门槛。突出产业特色,优先发展上下游配套条件好、符合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进入园区的项目,不仅要规模领先、工艺先进,而且还要求原料和产品对环境的友好性;对入园区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价。

近年来,利用园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和声誉,大亚湾区不断加强在国内外的推介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国内外公司了解园区。截至目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共计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其中石化项目50宗、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3宗。

从细节入手助企业跨越发展

企业不分大小,问题不分巨细。除了石化行业里的巨无霸企业,区内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则更加具体细致。惠州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土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发展成为惠州市药业行业的中坚力量。

不过,惠州信立泰药业作为一个后起的医药企业,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为了帮助其发展壮大,市、区领导带头深入企业挂点帮扶。了解到企业作为一家用电大户,常常遇到电力供给困难的问题,大亚湾主动协调供电企业,减免基地错峰用电申请,保障生产中的电力供给。今年以来,区委、区管委会还在整体规划与布局、土地置换事宜、公交车站牌更名申请等事项上,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大力推动信立泰药业做强做大,支持和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第一年申报第一年获批,使得企业的生产与运营管理更上台阶。

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获补20万元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知识成果的转化,大亚湾区制定了《大亚湾区关于加快新兴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从吸引高成长性企业进驻落户、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产业用地和空间保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8个方面提出37项具体措施。

其中,对进驻落户的高成长性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扶持。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资金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20万元资助;区级以上众创空间最高可获500万元资助。在鼓励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等;对区内企业将服务性业务外包给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同一企业累计最高奖励500万元。

链接

“1+7+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为加强企业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大亚湾区进一步优化完善“1+7+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1”是指《大亚湾区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目标、路径和措施;

“7”是指为创新驱动“七大工程”制订的具体实施方案,“七大工程”包括高等级研发平台建设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工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工程、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构建工程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与培育工程;

“N”是指创新驱动发展其他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全市首个创客扶持政策、技术改造政策、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若干政策以及不断优化完善的人才政策等。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张 晨

新闻推荐

专家学者探讨产学研合作路径

本报讯(记者游璇钰)昨日下午,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创新协作与大学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在惠州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