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3项目入选广东“双十”项目 广东科技成果对接“双十”项目涉及金额约2.1亿元

惠州日报 2017-06-23 03:12

科交会上,浙江大学带来的办公室茶点盆栽项目引人注目。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在昨日开幕的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广东科技成果对接“双十”项目、“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科研基地合作框架协议等相继签约。其中,广东科技成果对接“双十”项目涉及金额约2.1亿元。

“双十”项目是科交会集中打造的明星项目

科交会是搭建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的重大平台,广东科技成果对接“双十”项目是科交会集中打造的明星项目。

据介绍,“双十”第一个“十”是指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让交易;第二个“十”是指10项重大技术招标,即由广东省企业提出10个技术难题,主办方在科交会前收集并和高校进行技术对接,之后敲定资金等问题。

记者获悉,科交会组委会征集到了高校成果约1万项,重点在本次大会推介展示的项目6600项和企业技术需求2500项,经高校和地方推荐、专家筛选,挑选了10项成功对接的高校重大科技成果和10项成功对接的企业重大科技需求。其中包括大功率风机长尺寸分段式叶片研发、第5代移动通讯用核心芯片的研发等10个企业技术攻关难题项目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毫米波长程雷达关键技术产业化、3D打印制造复合材料零部件关键技术产业化等10个高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涉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有3个项目入选并成功签约。其中,2个是高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一是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要进行成果产业化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毫米波长程雷达关键技术,该技术成果由东南大学研发,旨在解决无人驾驶防撞系统的关键技术;另一个是市华阳精机有限公司要进行成果产业化的低能耗、高品质压铸锌合金熔炼、输送技术,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将能解决高端汽车精密压铸问题。

还有一个项目是企业技术难题攻关类项目,它是由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技术难题,由武汉大学教授团队承接技术攻关的高容量长寿命型硅铁负极材料研发。

21所高校同意入驻大学创新园

建设 “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是教育部、省政府“十三五”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的重点内容。

签约的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选址潼湖生态智慧区科教创新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总建设期为3年,计划引进20所以上“985”、“211”工程的高校在此设立研究机构。

创新园将重点建设中国高校 (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总部大楼、设立高校联合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常设机构,共建网上成果交易平台等。

目前,创新园得到了“985”“211”工程重点院校的积极响应,已有21所高校同意入驻,项目推进取得务实成效。

惠州与哈工大共建国际教育科研基地

“共建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智库、建设哈工大机器人智谷……”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昨日共同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透露,双方将在五大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其中,通过共建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共同打造融合国际教育、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智慧社区“三位一体”的科教综合体,探索建立东西方教育优势融合的教育模式和机制体制的“特区”,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战略高地,以及国际合作办学和海外高技术在境内转化的示范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国际教育学院、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科技园、建设智慧社区。

同时,充分发挥哈工大学科和人才优势,双方共同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智库,共享学校研究资源和智力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平台及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提供智力及人才服务。重点将聚焦装备制造、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大数据、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为惠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及企业创新等提供决策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诊断等服务,促进惠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框架协议,惠州全力支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惠城区按照“1+N”产业模式打造全国首个具有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未来生活特色小镇——— 哈工大机器人智谷。项目拟建设成为高精尖人才及旅游人群的聚集与停留区;通过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业资源导入,协助惠州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成为工业4.0的孵化基地;积极推动哈工大与惠州高校联合办学,打造面向工业4.0所需人才的教育基地。本报记者张 斐

新闻推荐

6月28日至7月1日全市禁飞无人机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侯慧妮)记者6月22日从市公安局获悉,为确保近期惠州市有关重大活动安全顺利开展及空中安全,该局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