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革命旧址发力红色旅游 惠东安墩曾是粤赣湘边纵队诞生地,留存多处革命斗争遗迹

惠州日报 2017-06-24 03:11

忠义堂。

郭屋祠堂。

黄沙小学。

更多内容请关注惠报民声公众号。

建党96周年在即,近段时间,惠州市不少党员干部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诞生地——— 惠东县安墩镇,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日前,《惠州日报》记者了解到,安墩一些革命旧址进行了重修。忆当年碧血铸就丰勋,安墩镇曾发生过怎样的革命斗争故事?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有哪些看点?

郭屋祠堂

大型三进客家围屋,内如迷宫

安墩地处惠东县东北部山区,南与白盆珠镇相邻,北接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安墩镇黄沙村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的所在地。

自从潮惠高速公路通车后,从市区前往安墩方便了许多。但从安墩圩镇前往偏僻的黄沙村,仍要花费不少时间。村头有座宏大的建筑,依山坡而建,是当年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办公旧址——— 山下村民小组郭屋祠堂。

据了解,郭屋祠堂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大型三进客家围屋。围屋坐北朝南,背靠山岭,是郭氏祖祠与民居合一的建筑,共有天井5个,房间30间。

郭屋祠堂地理位置很好,祠堂旁边就是进村的道路。围屋内的巷道四通八达,侧门可通往外面。

革命故事:曾是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所在地

据了解,在解放战争期间,郭屋祠堂曾作为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所在地。1949年7月,东江行政委员会在龙川老隆成立,下设第一行政区(即江南地区)督导处,办公地点设在郭屋祠堂,管辖江南地区各县。

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成立后,积极开展干部训练、财经管理、支前等工作。支前工作是当时的中心任务,江南地区督导处领导全区人民热烈响应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提出的“动员所有人力、物力,一切为了支援前线,一切为了迎接并配合南下大军,加速解放广东、全华南”的号召,全力投入支前迎军工作,为解放广东作出了贡献。当年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的猛虎队、白虎队、扫北队都曾在郭屋祠堂驻扎。

黄沙小学

地处乌禽嶂腹地,按原样进行重修

从郭屋祠堂出来,继续往深山走,来到一个不大的校园——— 黄沙小学。这里地处乌禽嶂腹地,四周高山连绵不断,是一个很隐蔽的地方。黄沙小学始建于1939年,坐北朝南,背靠山岭,当时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简称边纵)司令部旧址。这个旧址进行了重修,工程才基本完工。

这是一座两进类似四合院的客家围屋建筑。从内凹式的大门进去,里面是一个院子,四面都设有房间。村干部郭妙环说,当年这座房屋,属普通客家围屋,共有教室5间,教师宿舍两间。原围屋历经几十年风雨,已破烂不堪,有几间房子已经倒塌,当地政府按原样进行了重建。院子侧廊的一些花岗岩柱础、院子四周的花岗岩条石都是原建筑物件。

由于房屋重修才完工不久,里面没有任何设施,“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惠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粤赣湘边区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旧址”两块牌子还没挂上去。当年司令部会议室办公台,至今存放在旁边一间教室里。

革命故事:曾是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

1948年3月,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在黄沙集训休整期间,司令部曾设在黄沙小学。1948年12月初,中共江南地委在海丰大安洞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期间,因受到国民党顽军骚扰,后转移到安墩黄沙小学继续开会。

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在黄沙小学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建立九连山五岭和惠紫五海陆两大战略基地的构想,强调“前者可破坏广东之敌据守的五岭防线,迎接野战军南下广东;后者可完成路东数十县的首先解放,成为支援解放广东的中心”。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简称粤赣湘边纵队)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成立,标志着粤赣湘边区人民武装力量已经由小到大,从而大大地鼓舞了粤赣湘边区军民夺取更大胜利的信心。

忠义堂

呈四角楼围屋布局,占地面积2713平方米

蓝天白云下,安墩镇大布村鹞子岭巫氏宗祠忠义堂显得格外壮观。这是一座面阔42.2米、通进深32.2米、占地面积达2713平方米的四角楼围屋布局的建筑,属于祠宅合一的客家围屋。

据了解,忠义堂建于清同治初年,为巫氏如彬公亲建。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仅一大门出入,四角处分别设置3层楼高的碉楼,碉楼上还设有窗户。大门一侧,挂有“惠东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的牌子。

大布村村干部巫炳泉说,2013年,当地政府出资49万元,加上巫氏族人的捐款,对忠义堂进行了重修。木梁、脊檩都刷成红色,墙楣上也画上了色彩鲜艳的人物、花鸟、龙凤、卷草等图案,显得华丽高贵。子孙梁和封檐板上的木雕也重修刷上色彩,整座建筑显得规模恢宏,气势磅礴。重修后的忠义堂已成为当地一个红色旅游景点,经常有不少人前来参观。

革命故事: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1948年2月,中共江南地委成立。3月初,江南地委书记王鲁明等地委领导人到安墩,集中江南地区各部队在安墩鹞子岭忠义堂整编,成立“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忠义堂成为江南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和后方整训基地。从1948年7月起,江南支队发动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铁马关、多祝等战斗,消灭了广东国民党军的1/4兵力,彻底粉碎了宋子文的清剿行动,把江南地区逐步建设成为“解放广东的战略后方基地”。

1949年1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下令,将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设在忠义堂。

延伸阅读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解放惠州

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后,1949年2月,主力部队1200余人从安墩出发,挺进紫金、五华边区,开辟新解放区。

首先发动了春季攻势,先后解放了紫金、五华、陆丰边境的大片地区,从而打通了江南地区与九连地区的联系,海陆惠紫五边战略基地已初步形成,为建立大块战略基地创造了条件。

为配合两广纵队和迎接野战大军南下作战,解放全广东,东江第一支队接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1949年10月10、12、13日,分别解放多祝、平山、淡水;15日,解放粤东重镇惠州;17日,解放汕尾、东莞、宝安;21日,解放九龙海关。当年11月下旬,解放陆丰碣石镇、龟龄岛。1950年1月6日,配合两广纵队,解放大亚湾三门岛。1950年2月,部队整编完毕,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番号随之取消,从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二期工程在建

胜利来之不易,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2003年8月,在安墩镇青山坳,开始兴建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2004年10月,基本完成了首期建设工程。纪念公园有粤赣湘边纵队革命英雄纪念碑、革命英雄雕塑群、飞鹅嘴革命烈士纪念亭、大门牌坊等主要建筑。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的建成,填补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重大革命设施建设的空白。现已成为惠州市重要的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墩镇是集中共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革命历史纪念地。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事业,让更多游客感受红色文化。2016年,当地政府启动筹建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第二期工程,加大革命旧址的保护力度,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惠东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看点

●雕塑群

是边纵革命英雄部队的形象标志。由红旗手、战士和民兵3个人物代表雕塑组成,象征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军民团结战斗、英勇抗敌、奋勇前进,为中国解放事业生生不息、战斗到底的革命精神。雕塑底座为正方体,占地面积11平方米,整个雕塑群高4.2米。

●飞鹅嘴革命烈士纪念亭

是纪念原飞鹅嘴税站周俊、周桂、周进友、吴仔、朱显珍、甘木如、谢水(又名谢水安)、李金庆(又名李庆)等8位烈士遭到土匪王坤部队埋伏,在激战中英勇献身、肚被破、头被取的悲壮事迹而建的一座6角凉亭。占地面积24.8平方米,高约6.5米。

●图展廊

详细反映了粤赣湘边纵队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再到走向胜利的全过程,共分为前言;分散隐蔽、自卫斗争;恢复武装、建立基地;集中兵力、粉碎清剿;边纵成立、全面发展;春季攻势、开辟新区;夏季攻势、肃清顽敌;建立政权、培养干部;广东战役、迎军支前;三军并进、解放南粤和后记等10个历史篇幅。

●纪念馆

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是根据原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 (黄沙小学)原型设计,纪念馆采用回字型结构,单层盖琉璃瓦,中间有天井,四周有走廊,内有9个功能室及两个陈列大厅。

●纪念广场

长70米、宽58米,总占地面积4060平方米。

●革命英雄纪念碑

碑高18.8米,外型设计正方形碑座、碑身八角形、顶端三层八角,象征累累果实,意味着革命精神一代接一代。8个角寓意下辖8个支队。顶端3层八角寓意这支部队从1946年7月至1950年2月历时3年8个月,部队最后发展壮大至3.8万人。正方形碑座方径为5.8米,碑体坐北向南,碑座正面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提写的“革命英雄纪念碑”镀金碑名,北面扼要记载了粤赣湘边纵队的发展史和革命史。(综 合)

文/图 (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朱如丹陈春惠 通讯员郭怡泽

统筹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主题公园谱文明曲选树榜样吹文明风 惠东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传统美德引领文明创建

中洞革命纪念广场入列全省第三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资料图片)文明城市创建进入百姓生活。市民在南湖公园唱红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