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宣传走进村头巷尾

惠州日报 2017-06-27 03:01

今年6月26日是第30个国际禁毒日,昨日上午,惠阳区平潭镇普法办、禁毒办等多个单位联合禁毒志愿者,开展了一场以“无毒青春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

工作人员走进村头巷尾、社区、学校等场所,通过张贴海报、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和学生详细介绍“国际禁毒日”的由来,讲解了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以及禁毒相关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引导群众抵制毒品诱惑、增强防范意识。

本报记者罗孝宗 通讯员叶巧城 摄影报道

延伸阅读

新型毒品变身“跳跳糖”“奶茶”

“很多新型毒品,都披上了美丽的外衣。”日前,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李瑾介绍了多种伪装成“零食”和“饮料”的毒品。如看起来像“彩色小药丸”的摇头丸,大多色彩鲜艳,通常刻有十字、奔驰、三叶草标志的小药丸,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服用之后可马上出现幻觉、暴力倾向,最直观的就是不住地摇头,危害极大。

有一种毒品看着是茶叶,被称为“阿拉伯茶”,这种毒品晒干后外形像茶叶一样,极难分辨,不少违法分子还将它伪装成青菜进行出售。无论是生吃还是晒干磨粉冲服,“阿拉伯茶”的效果与海洛因极像,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

“奶茶”“味精”“跳跳糖”……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都成了新型毒品的伪装。此外,还有些则是从饮用止咳水开始而陷入毒品陷阱。

“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私利,公然出售联邦、奥亭等止咳处方药,甚至明目张胆地摆上副食品商店的货架。许多孩子因为无知好奇,听信不法人员的蛊惑,随便将该药大量服用,或是加大剂量地加到饮料里,便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李瑾说。

《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当前呈现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叠加滥用特点。部分地区存在青少年滥用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的止咳药水问题。基层戒毒民警表示,中小学生中已经出现滥用挥发性溶剂、止咳药水及曲马多的情况。

安徽省未成年人戒毒所三大队政治教导员刘宁介绍,目前在所的最小吸毒人员15岁,其中涉毒经历最小的年纪为12岁,入所时毒龄普遍在2年以上,让他们接触“第一口毒”的大多是社会青年。

“来未戒所的孩子往往缺失家庭管教,要么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要么是父母离异甚至双方都不管的,还有些是家庭条件好、父母过于溺爱的。”刘宁总结说,家庭管教的缺失导致他们逐步走向社会,过早进入社会混迹,吸收了社会不良的恶习和陋习。(综 合)

新闻推荐

土 地 权 益 转 让 公 告

浙江融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惠州市金信发展总公司及其合并下属(惠阳市中鹏实业发展公司)的继承主体,依法继承原惠阳市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