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街:消失的商号能否重生 ○关注水东街改造 惠州文史学者解读水东街商号前世

东江时报 2017-05-24 23:39

水东街二期改造效果图。 图片来自市住建局网站

王宏宇带记者参观水东街唯一保留得最完好门面“镇记号”。

康宁药店前身曾是民国时期的广生堂,至今算起来也将近百年历史。

不久前,市住建局在官网公示《惠州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草案),曝光水东街二期改造工程范围与模式,计划呈现一轴三街九巷的鱼骨状空间结构,恢复滨江东路、水东街、上塘街的商埠文化、骑楼文化、侨乡文化。草案经媒体报道,即刻引发市民热议,毕竟“每个惠州人心里都留着水东街”。

水东街的报道实在太多,对这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街道演变,同行们已发表多篇报道。看着方案,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水东街上曾经兴盛、如今消失的各种商号,他们可能重生吗?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与惠州博物馆原馆长王宏宇是惠州知名的文史学者,对于水东街商号的“前世”,他们颇有研究。

一街挑两城 水东有百行

5月17日下午,东江边吹着热风,70岁的王宏宇打着一把红伞,再一次踏入水东街,寻找熟悉的建筑。在他眼里,水东街上五颜六色的百货商店招牌,虽然与老式建筑格格不入,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可以接受”。

惠州人说,“一街挑两城”,这个一街,就是水东街。站在水东南路与水东东路、惠新西街交会处,王宏宇指着地面介绍,“府城的城墙原来就在这里。水东街往东,至东江沙,为惠州府城,城墙将水东街与惠新西街隔开;水东街往西,过东新桥,是归善县城。水东街刚好在两个城墙之间,所以有一街挑两城的说法。”

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成书的《惠州府志》记载:归善县有墟市9个,其中惠州城内(包括桥东)就有3个墟市,水东街就是其一。“水东街成型,与明清时期惠州是东江中下游重要的贸易中心、货运中心有着直接关系。”王宏宇介绍,在陆路交通不发达时代,航运成为商品运输主要渠道,位于东江中下游的惠州,两江穿城而过,是商船必经之处,临江的水东街必然成为商品集贸之地。

王宏宇介绍,在其任职惠州博物馆馆长期间,博物馆发现了原安放在水东街包公庙内(今新建路15号)的二块石碑,一块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的《重修孝肃包公庙碑记》,石刻记载了捐修的各类商会、店铺、商号有204间;另一块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重塑神像碑记》,石刻记载了捐修的各类商会、店铺、商号有212间。“民国时期改扩建后,水东街长度为732米,以每一间店铺平均占街面5米长来计算,水东街两侧街面就有店铺约300间。”

“在这条街上,店铺之多、商品品种之完善,简直囊括了所有生活生产之必需。从衣食住行到柴米油盐,从红白喜事到中外用品,这里都可以买到。”王宏宇笑着说,“解放前,水东街还有烟馆、妓院。”我们接道:“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惠州人的生老病死,水东街都给打包了。”

即便无骑楼 水东依旧兴

“如果只认为水东街是惠州仅存的骑楼街,那么真是低估了水东街在惠州历史上的地位。”王宏宇认为,水东街是惠州商业文化的缩影。

“骑楼在南方并不罕见,广州、中山、厦门、海口都有骑楼街,而且规模不小,水东街的骑楼不算特殊。”王宏宇介绍,真正能体现水东街价值的,是他的商贸作用,“这条街的商业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其兴盛时期可以说是惠州水路商贸繁荣的缩影,甚至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水东街仍是惠城居民主要的商业购物场所。”

走在沿江东路,王宏宇描述了一幅百年前的水东街商铺经营场景。“以前这里全是码头,江面起码比现在宽5米。水东街的店铺,都是采取前店后厂、前店后仓的模式,沿江店面的仓库,开着一个后门,直通码头。运货的船到了,卸货的工人扛着货物直接进了店铺仓库。可以想象到,从水门桥东侧到现在的北门直街一带,都是这样的情景,当时是多么热闹。”“非沿江一带店铺的货物怎么送呢?”“货到了码头,店主雇佣挑夫,或者推车的,将货物沿着水东街运到店铺后仓。”百年前的水东街,江边船来船往,货物源源不断上岸,点货验货声音不绝于耳,运货的挑夫与逛街购物行人交织在水东街上……

我们无法找到有关资料记载当年水东街一带,每天从江边卸货、上货的数量、重量有多少。清光绪版的《惠州府志·郡事》记载:(清雍正元年)编查各处商渔船只,惠当广潮之中,艅艘(大船)集处,奉旨编查船只,其船头令油红色,桅杆一半油红,以墨笔大书某号,至各省来粤商船亦按照各省定色一体编列。这说明清康乾时期,惠州航运商贸发达,商船众多,大船需要定色注明商号用于区别。

只是,如今的水东街与沿江路,此情此景已不再,东江上已难觅行船。抬头望去,江岸对面,高楼大厦在耀眼的阳光下反射出一束束光,照映在江面上。

先有世宝堂 后有水东街

中国人爱用“七十二行”来形容各行各业,从明中期到解放前兴盛了400年的水东街,所诞生的商行,即便没有七十二行,也将近一半。

根据何志成所写 《民国时期惠州城镇工商业活动》文章中所列,民国期间水东街商铺归类至少有22行,如收趸行(收囤)、平码行(代购)、布匹行、百货行、米行、药行、烟行、五金行、典当行、首饰行、陶瓷土纸行、海味酱料行、油糖行、山货土产行、杂货副食行、酒家茶楼、饭店饭馆、糖饼糕点行、旅店客栈、理发照相馆、妓院、水运行等等。

没有人能说得出,水东街哪家商行最早诞生。惠州民间有个说法,“先有世宝堂,后有水东街”,似乎描述了水东街曾经最富盛名的药行历史之悠久。世宝堂最早见于记载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重塑神像碑记》,石刻上有“世宝堂”之名,可见这家药店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开张,在民国时期已是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先有世宝堂后有水东街,是一种夸张说法,但足以说明当时水东街老店不少。”王宏宇说。

至民国期间,水东街上有世宝堂、致和堂、恒春堂、广寿堂、广生堂等多家药行,除世宝堂外,广寿堂也是水东街上的大药行。据何志成介绍,广寿堂于民国初在水东街开业,店主魏镜泉是惠州人,雇工20多人,经营生熟药材批发,除销本地外,还销往东西江一带,全年营业额达10多万银元;商店使用面积400多平方米,楼高四层,底层门面摆设商品和业务洽谈,二楼为加工场,三楼仓库,四楼为员工宿舍。

水东街上的药店现在已不多。世宝堂原址,成了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全看不出当年的影子。我们唯一能找到的中药店,是位于水东东路66号的康宁药店,店主池庆安已88岁,依旧坚持抓药脉诊。池庆安在1985年来到水东街,当时药店是国营的惠州市桥东中草药店,后来他将药行承包,与两个儿子、儿媳继续经营中草药。当我们问起这家药店的前身,池庆安告诉我们——— 广生堂。广生堂于民国时期已在水东东路营业,至今算起来也将近百年历史,也许这是水东街仅存的一家仍操持旧业的“老店”。

前年家水东 回首夕阳丽

900多年前,客寓惠州的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迁居》,诗中有“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风细雨”。不知诗句中的“水东”,是否就是如今的桥东一带。

翻阅记载水东街商贸资料,各商号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例如有“堂”的,多半是医药行;“运馆”几乎都是水运行业;“当”如其意,押当、典当行;文雅的“兰馆”代表着妓院;“丰”字号的,多半是谷米行;“隆”更多为杂货店、百货店;“楼”则以茶楼、酒楼为多;带“利”字的,全是五金行。列举如下:

运馆:和龙运馆、连平运馆、定南运馆、安龙信运馆;

堂:信和堂、万裕堂、世宝堂、广生堂、文明堂;

当:广昌当、道生当、大和当、骆万当;兰馆:碧兰馆、敬兰馆、瑞兰馆、福兰馆、锦兰馆、杏兰馆;

丰:麦义丰、潘信丰、邱万丰;

隆:彭信隆、薛全隆、彭合隆、李源隆、刘润隆、黄兴隆;

楼:得知楼、东坡楼、一景楼、东江楼、聚畅楼;

利:全利、发利、吉利、永利、财利、天利、生利……

何志成在《民国时期惠州城镇工商业活动》文中介绍,水东街店铺经营者除了多数是惠州本地人外,还有东莞人、揭阳人、梅州人等。

如今,仍保留着明清至民国期间商号名的店铺,在水东街已难寻觅,解放后公私合营,水东街旧商号几乎消失,商号纷纷改名或转行,新的店铺产生——— 如酱料厂、糖果厂、邮政局。就是这些“年轻”的店铺,现在也早已关门或消失,最多留下一个名字与店面。寻觅许久,我们在水东街上看见有家商铺名“永茂丰”,对比名号可能是旧时的米店,但店主吴炳辉告诉我们,家传四代都是打棉胎。王宏宇印象最深的、水东街唯一保留得最完好门面的“镇记号”,曾经经营茶叶。

走完水东街,我们问王宏宇:“水东街的商号,能恢复吗?”他没有回答,只是说:“水东街如今就剩这一段了,最大限度保留水东街的建筑,恢复水东街历史原貌,才能让更多人真正了解惠州的历史。”

思考

水东街再兴还会有多远

要找到水东街曾经有名商号的后人,实在是太难了。王宏宇曾笑着说:“我外婆家曾经很有钱,水东街将近三分之一的店铺是她家的,可惜我外公吸鸦片,败光了家。”即便他研究水东街商业再深入,也难以详细讲述水东街一家百年老店的兴衰过程。

我们多次采访水东街的商铺现在的经营者,无一能说出店铺的历史。似乎,在水东街曾经风云一时的几百家商号,随着东江之水,一去不复返。而在水东街引领着惠州商贸活跃度最高的400年间,水东街至少遭遇了5次巨大的灾难:兵乱、火灾、轰炸,最严重时甚至被毁了三分之二的商号。但是,水东街很快恢复,遭难的商号再次兴起,新的商号不断涌现,其背后推手,是当时惠州作为东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商贸中心与物资中转站。彼时的水东街,可以用“店号林立,夜不闭户”来形容。

在解读《惠州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草案)时,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建筑师游京樊介绍,这个规划草案的设计者,是成都“宽窄巷子”和福州“三坊七巷”的设计团队。这个团队历时一年,对水东街二期改造项目范围内所有的建筑进行了走访、测绘、调研,最终形成了规划方案,提出了改造修缮的建议。“这个团队透露,当年宽窄巷子设计方案从实施到最终完成改造,历时6年。”

宽窄巷子的“重生”,历时6年。水东街的“重生”,要多少年?这个答案,至少现在没人敢回应。就拿位于水东东路66号的康宁药店来说,其前身同样是药店广生堂,因为店铺一直在使用,所以内部结构保留还算完好,但原本流行的前店后仓,前店倒是保留着,后仓早已被切断做成公房出租。踏上二楼仓库,木质的楼面摆放的全是中药药材,二楼半临街仍保留着一间小阁楼,这让我们看到了百年前商号仓库的样子。就算这家药店假若作为新生水东街的商号体验馆,改造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解放前在这条街上,店铺之多、商品品种之完善,简直囊括了所有生活生产之必需。从衣食住行到柴米油盐,从红白喜事到中外用品,这里都可以买到。”

——— 王宏宇

新闻推荐

▲志愿者走进老年护理院送粽子

5月26日下午,“粽情一生,爱永恒”———惠州市红棉慈善会爱永恒志愿服务队欢庆端午、文艺联欢走进江北杏健老年护理院。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