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杠上小篆字 退休老师林水清花5年心血对小篆字形不懈钻研
▲林水清为整理小篆字费了不少心血。
退休老师、76岁的林水清,从2012年秋始,投注了5年心血,对小篆字形钻研,收录了8520个小篆字,对有的书上不规范的小篆体进行了校正。林水清是怎样和小篆字“杠上”的?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在《说文大字典》里发现文字魅力
林水清在惠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惠城区横沥镇和惠东县多祝镇增光做了22年教师,2001年在惠东县地方志办公室退休。
对于研究文字的由来,林水清说应该从1986年他得到了一本《说文大字典》说起。因为是教师,他知道《说文解字》是字典的鼻祖,但当时在惠州的书店难以寻觅。他发现,同样是“?”字结构,秦、春、奉、奏、泰这几个字的“?”,在小篆中的写法却完全不一样。这是什么道理?这让林水清感到十分新奇,想一探究竟。
2009年市诗词楹联学会成立,林水清加入了该学会。有些老会员喜欢写书法,雅聚时将诗联写在宣纸上,林水清就偶尔写写小篆作为补充。林水清发现有些小篆字《康熙字典》里明明有,可是检索方式很难准确查找到,有时候找一个字甚至花一两个小时都找不出来。有没有更方便的小篆检索方法呢?林水清发现很难找到,就想自己来做这件事。
一头扎进字海,有时半夜起来查字典
“刚开始,以为按照部首、笔画、笔顺来排列一下就很快完成了,谁想到一搞就搞了好几年。”林水清发现这件事比想象的艰难许多。
8000多个小篆,其中的辨析有难有易,每一个字皆有出处。他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来推断,辩证《康熙字典》与《说文大字典》的写法的异同,如果以上两本字典都解释不了疑惑,则依次参考段玉裁的 《说文解字注》、《金文编》和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做了力所能及的辨别。这件事开了头,整个人就像着了迷。有时候琢磨一个字,突然想通了,半夜里起来查字典,直到问题解决。
残障女儿助他将8520个小篆字画进电脑
花了整整两年多时间,寒暑往来,林水清终于完成了手稿。可是,要把这些手稿整理出来,又给林水清出了个难题。
自己是个电脑盲,林水清求助他的大女儿林小敏。大女儿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是高位截瘫患者,只有左手能动,右手无法抬起。女儿在惠东办有一个残障人士的电脑培训班,刚好可以帮父亲做打字的工作。
林水清的手稿每一个小篆都是自己一笔一划画出来的,他担心自己写的不够准确而让女儿产生误写,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整本书的每个字用简体字写出来,小篆体则从打印的字典里直接把小篆抠出来贴在简体字旁边,整整8000多个字,林水清全部都抠出来粘贴好。“但是,在剪贴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比较大。”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种办法。
“如果我给每个小篆字按顺序编一个编号,让女儿根据编号去字典上查,这样岂不是准确一点?”于是,他请人把整本《说文大字典》通过扫描的方式存入了电脑中,再在扫描件上给每个小篆字进行编号。这样,女儿可以根据他的书稿上对应的编号直接在《说文大字典》上找到相应的小篆体。最终,女儿一个字一个字将父亲收录的8520个小篆体,用电脑工具画进了电脑中。又花了一年时间父女协作,对小篆字进行了修改和排版。
林水清现在希望以此资料求得汉文字学者的指教。他老而弥坚的学习精神,为市诗联学会的很多人所赞许。
文/图 本报记者黄桃
新闻推荐
“供电蓝”成靓丽风景线 零距离感受惠东供电局3名劳动模范员工风采
工作中的钟惠鹏。刘裕光在抢修线路。郑建平在用红外成像仪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先行官的供电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