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名人精神 成就当代名校 华罗庚中学深挖华罗庚精神内涵 彰显名校本色
华中校园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作为华杯赛总决赛基地,全校所有课室和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
八大节66个社团,华中学子快乐成长。
学生每年自主举行100多场学生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硕果累累,高考成绩连年攀升。
学校微信公共平台二维码
回眸历史,许许多多对人类发展有着卓越贡献的名字,被永久地载入了中国名人榜中。这些人中,有推动社会变革的先行者,有专攻学科研究的科学家。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为更好地传承他们身上的果敢、探索、求真的精神,一批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学校拔地而起,以名人精神引领,实现内涵式发展。
华罗庚中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08年,为更好地承办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以下简称“华杯赛”),更好地弘扬华罗庚“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精神,一所以华罗庚之名命名的崭新校园,矗立在了惠州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
短短九年的时间,华罗庚中学已从最初的 “名人学校”,发展成为人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名校”。追溯背后的根源,一场让名人精神在新时代下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孕育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环境熏陶
华罗庚精神无处不在
步入华罗庚中学,由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题写的“华罗庚中学”校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沿着金坛路、清华路、剑桥路、科学路漫步校园之中,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而驻足在华罗庚广场,映入眼帘的“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八个大字,点睛华罗庚精神,更诠释出学校的办学思想。
在广场的另外一侧,镌刻有华罗庚生平事迹的华罗庚雕像,以无声的语言,彰显探索求知的力量。沿着雕像背后的台阶拾阶而上,便是惠州市唯一一间华罗庚纪念馆的所在地,该场馆分设华罗庚生平事迹展、华杯赛展览馆、校史馆三大部分,更难得地陈设了华罗庚的遗物。
在这些显眼的设施之外,校园内的一物一景、一草一木也几乎都被烙上了明显的“华罗庚印记”。如有感于华罗庚在数学领域方面的探索、建树,学校所有的宣传橱窗,都用了算盘形状;在教学楼走廊连廊悬挂科学家励志语;在华罗庚广场周围和数学长廊,悬挂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陈景润、费马、欧拉、毕达哥拉斯等众多中外著名数学家简介牌匾,处处体现着数学元素。
这些或宏观布景,或细节融入的铺设,让华罗庚精神在整座校园内得以潜移默化的深化、熏陶出来。而在此之外,学校更是将弘扬华罗庚精神,与学校的德育、文化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各异的主题活动,如每年9月,会组织高一新生参观华罗庚纪念馆;开展“弘扬华罗庚精神”主题教育月活动等,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追求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和熏陶。
如今的华罗庚中学,已逐步形成了深刻体现华罗庚精神的特色校园文化,华罗庚精神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激励着莘莘学子奋勇向前。
课程渗透
营造追求真理的氛围
事实上,要真正发挥华罗庚精神的引领带动作用,单纯依赖环境育人,以及德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华罗庚中学意识到了这一点,为实现“弘扬华老精神,创建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还不断深化华罗庚精神在教学研究中的影响,构筑起了完整的课程文化体系,以营造浓厚的探求科学、追寻真理的氛围。
在华罗庚中学,新生入校后,除了常规的学习教材之外,还会领取一本《华罗庚精神读本》。通过该校本教材的使用,广大师生们对华罗庚精神认识更加系统和深刻。
这只是华罗庚中学延伸华罗庚精神内涵的一个缩影。
据悉,为更好传承华罗庚精神,突出华罗庚数学教育特色,华罗庚中学自建校起就设立了数学实验班,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招生,通过数学专科测试并综合中考成绩确定录取名单。为提升数学实验班教学成效,学校还选配了精干教学力量,担任数学班教学工作。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数学工作室,聘请了全国知名数学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罗增儒担任学校数学教育总指导,推动了学校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成长。
2011年,为纪念华罗庚先生,始创于1986年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华杯赛”永久落户惠州。作为“华杯赛”的培训基地和赛事承办单位,华罗庚中学组织并圆满完成了第16届、18届、20届“华杯赛”赛事工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而为保持与发扬华罗庚中学数学特色,学校每年会举办为期一周的“数学节”活动,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趣味性、形象性、竞赛性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秘,也为学校的数学教育提供了新鲜视角,注入新的活力。
“学生有学生的数学社、数学竞赛队、快乐数学报,老师有老师的数学网站、数学大讲堂,两者相互融会贯通,形成了浓厚的共同学习与研究数学的氛围。”校长黄进添介绍。
开花结果
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深入华罗庚中学就会发现,“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华罗庚精神已彰显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如为秉承华罗庚开拓进取精神,学校在管理中大胆创新,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实施“倒金字塔”管理,形成了“管理即服务”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贴心服务,人性管理;根据教育规律与学校实际,围绕“自主高效”目标,探究出一种以生为本、效率为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四式”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学生快乐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课堂,为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构建以华罗庚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学校以特色校园文化教化人,把社团活动纳入系列化校本课程中,进行重点打造……
华罗庚精神,如同一粒火种,在华罗庚中学优质教育、内涵发展的探索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教学质量方面,尤其成果显著。在连年取得高考辉煌之后,2016年的高考华罗庚中学再创佳绩,实现高位突破:重本上线288人,比增137人,增加人数位居全市第一,增幅91%;重本完成率达126.19%,在重本上线200人以上的学校中位居第一;本科上线1061人(不含单考),增加56人;本科上线连续三年稳居千人以上,稳居全市前茅;有300多名学生被浙江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重本院校及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录取。学校连续6年荣获惠州市高中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优异成绩的背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多名学生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田径比赛、电脑编程等多类比赛中荣获大奖。
当名人精神孕育出名校品质,社会对华罗庚中学的各种褒奖接踵而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TI数学与科学跨学科综合实验基地学校等多项殊荣尽收囊中。在“创建一流名校”的征途中,华罗庚中学一步一个脚印,名校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通讯员周淼淼
咨询电话:2325000、2325776
18923603186(解老师)
18923639916(熊老师)
学校网址:www.hzhlgzx.net
微信号:hzhlgzx
新闻推荐
老电子迷教伙伴玩智能手机 义务维修、帮忙摄影……张耀新退休后用自己特长帮助他人
张耀新有副热心肠。64岁的张耀新曾是供电部门的员工。从年轻时开始,他就是一个电器电子迷。“电视、冰箱、风扇、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