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偏食家长学学“耍花样” 惠州市一营养机构调查显示,受访200幼儿中不少不爱蔬菜爱零食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家长不妨用食物造型吸引孩子的食欲。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近日,《惠州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刚踏入校园的幼儿,就呈现出许多营养问题,让家长颇为头痛。超过一半的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由于营养不均衡,引发了幼儿便秘、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健康要从娃娃抓起。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小建立起良好的膳食习惯和模式,让他们健康成长呢?
●走访调查
不少孩子偏爱吃肉,不喜欢吃蔬菜
幼儿在饮食上存在什么问题?近日,惠州市一家营养机构针对约200名幼儿发出了一份关于儿童营养健康的调查表。从收回的一叠调查表上,可以看出不少端倪。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孩子都能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有不少孩子三餐还算规律,但胃口时好时坏。偏爱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平时很少吃杂粮、豆制品、菌藻类食物,喜欢吃零食的孩子不少。很多孩子每周运动30分钟以上的次数,只有1~2次。
在一份4岁小男孩的调查表上,家长填写到: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每周运动30分钟以上只有1~2次。另外一份4岁小男孩的调查表上,家长则写到:孩子偏爱吃肉,每天只吃一点点蔬菜,性格多动暴躁。还有一份6岁小女孩的调查表上写着:孩子偏爱吃肉,而且很喜欢吃各种零食,常常出现便秘、感冒的情况。
●存在问题
孩子不爱吃,家长就不做
现实生活中,因为孩子偏食的问题,不少家长束手无策。“我家孩子吃饭时都是吃肉,蔬菜都不喜欢吃。看孩子身体又没有什么毛病,也就随他了。”一位家长说,曾经强迫孩子吃蔬菜,但孩子大哭大闹,加上家里老人又在旁边劝,最后不了了之。她只能在平时多买一些孩子喜欢吃的水果,补充膳食纤维。
采访中记者得知,许多妈妈第一次做某种食物给孩子吃时,孩子吃起来感觉不好,或是对食物的外观不感兴趣,妈妈见孩子不喜欢吃这种食物,下次就不会再做了,这也是导致孩子偏食习惯养成的重要原因。3岁的彤彤有不少不爱吃的食物,这让妈妈刘女士很苦恼。例如对于红薯,彤彤一直是拒绝的。刘女士说,第一次给彤彤吃红薯是在她刚添加辅食不久,那时候刘女士将红薯加入白粥里,做成红薯粥,彤彤不爱吃。后来,彤彤对红薯就一直没有好感,家里煮的红薯端上桌,家里人都觉得味道香甜,可彤彤都只是小嘴碰一碰,然后推开。无论怎么哄,彤彤都不愿意尝试。“做了她也不吃,所以我也很少再给她吃。”
饮食单一,出现便秘
据介绍,挑食、偏食会引起营养不均衡,包括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钙、铁、锌等矿物质缺乏。营养不均衡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造成孩子固执、暴躁,还会导致孩子出现便秘的毛病。
今年4岁的小男孩小华基本上每隔3天才有一次大便。小华的爸爸妈妈忙着上班,孩子由外公、外婆带。小华平时的饮食比较单一,一日三餐主食大多是精米,每天菜的种类也很少。老人家中午经常只做两道菜,一荤一素。中午做好的肉类,没有吃完就留到晚上再吃。到了晚上,把肉热一热,再变换一种青菜炒着吃,一顿饭又解决了。小华长期跟着老人家这么吃,就出现了便秘的情况。因为几天才大便一次,大便比较干,有时会出现肛裂。因为觉得痛,他就不想大便。慢慢地,小华连饭都不愿意吃了,脾气变得很容易烦躁。
不爱蔬果爱零食,常生病
调查中,因缺乏维生素、蛋白质而引起免疫力低下、常感冒的孩子约占四五成。
因为自身免疫力低,3岁的小洋开始上学后,很长一段时间没让妈妈张女士停歇下来。刚开始是发烧,烧了两天后,小洋开始咳嗽。期间,张女士带小洋去看了两次医生,吃了两轮药,咳嗽都还没好。后来,医生建议张女士带小洋到医院抽血化验,确诊小洋原来是支原体感染。
张女士认为,小洋的免疫力低,跟他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小洋平时比较挑食,喜欢吃肉,有不少蔬果不爱吃。他还特别喜欢吃零食,只要在家发现了零食,总是吵着闹着要吃,哭得声嘶力竭,家人只好乖乖依从。“从小饮食习惯就不好,生病也多。”张女士感到很无奈。
●学校做法
让孩子乖乖坐着吃饭,吃完才能离开饭桌
据了解,睡眠、心理、运动、饮食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四者相辅相成。校园内,老师也特别注重将四者融合起来,促进孩子营养健康。
采访中,记者从惠州市一些幼儿教育机构了解到,园内最常见的问题是,许多刚入园的孩子,用餐习惯不良,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老师采取了一些小办法。市区一家幼儿园老师表示,有的孩子在家养成了吃饭时看电视或是家长追着喂饭的习惯,到了学校,孩子没吃几口饭就跑开了。这样一边吃一边玩的习惯,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消化,也影响睡眠,对健康很不利。为此,老师只好将孩子“抓”回来,让他们坐在饭桌边吃饭。规定孩子把饭吃完了,才能离开饭桌去玩。
另外,有的孩子就餐时故意将不爱吃的菜挑到桌子上,老师看见了,不会责备或强迫孩子,而是温和地告诉孩子,桌子是擦干净的,桌子上的菜还是要吃掉。否则,老师就会再添一点。最后,孩子只好乖乖地把菜吃掉。老师坚持原则,孩子也会遵守规矩。
让孩子们“看到”营养素
其实,孩子出现的营养问题,归根结底源于营养不均衡。在普通人的饮食中,有七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水。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营养素,做到饮食均衡,近日,在惠州市一家幼儿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让孩子们“看到”营养素,认识、了解营养素。
将一把黄豆打成豆浆,煮熟后放进一点内酯,很快,豆浆就成为豆腐花。这神奇的变化,让孩子们“看到”什么是植物蛋白质,也让孩子们了解植物蛋白质是很有营养的食物。这些让孩子们观看整个过程、最后做出来的豆腐花,也成了孩子们的“抢手货”,都给分吃光了。“平时我儿子不肯喝豆浆,也不吃豆腐花,没想到这次他还说好喝,要我买给他喝。”一位家长说。
在一杯水中放点米,之后加一点碘酒,杯中水变成红色。之后,在红色水中添加一片被孩子锤成粉末的维生素C,让孩子们慢慢搅动:红色的水慢慢变成白色。这个试验让孩子们明白了,维生素C的抗氧化性很强,孩子们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就能把身体内的“脏”东西排出去。
一盘花生米,孩子们用压蒜夹将其使劲地压出油:“原来这就是脂肪!”不少小朋友很惊奇。不少家长对这些试验很是赞赏,觉得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营养师支招
在调整、纠正孩子错误的饮食习惯,促进孩子营养健康问题上,家长们该怎么做?广东省营养师协会副会长、营养师骆金铃给家长们支招。
改变烹调方式,用造型吸引孩子的食欲
骆金铃指出,在幼儿还没有完全形成饮食对错观念的时候,幼儿错误的饮食习惯是很容易纠正的。家长可以通过一点小心思来改善孩子挑食的情况。例如很多家庭喜欢用胡萝卜来煲汤,有些孩子就不喜欢吃其中的胡萝卜。想要孩子对胡萝卜感兴趣,可以采用改变烹调方式、做好搭配、造型等方式,如把胡萝卜切成丁,与玉米粒、火腿丁、香菇丁、黄瓜丁等一起炒,这样做出来的菜颜色很漂亮,再用漂亮的盘子装起来,自然会提升孩子食欲。“孩子就是天生的艺术家,看见摆盘、颜色漂亮,开始舀一勺吃,然后一勺接一勺。”
又如有的孩子不爱吃西兰花,家长可以做好炒饭摆盘,将焯好的西兰花摆成圣诞树的形状,上面点缀一点巧克力酱。孩子不吃某种水果,可以将水果打成果汁。不爱吃的蔬菜,就做成蔬菜面。
让孩子跟着家长一起参与食物制作
骆金铃说,孩子对形形色色的食物都会很好奇,孩子自身代谢好,食物不必完全限制。加之质量可靠的食物,其色素、添加剂等都在国家摄入标准以内,适当吃吃没有问题。不过,零食也不能长期吃,否则反式脂肪酸、色素、香精摄入过量,会影响智力和发育。家长不能助长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要从观念上对孩子进行引导。
对于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家长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例如孩子不喜欢吃海带,这时候可以告诉孩子:“鱼儿很喜欢游泳,游得很快。因为海里有很多海带,鱼儿吃了海带后,变得很有力量,就能游得很快了。”
另外,让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参与食物制作。比如,跟孩子一起做馒头,孩子自己捏形状,用各种形状的模具做馒头。在蒸馒头的过程中,孩子会很期待。等到馒头出锅,他们吃自己做的馒头更加津津有味。
预防便秘,别吃得太精细
骆金铃表示,饮食单一的孩子,吃得太精细,加上缺少膳食纤维,很容易发生便秘。对于孩子的便秘,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饮食均衡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在早餐煲粥时,加上一点小米或者燕麦、玉米粒,还可以放一些瘦肉。孩子吃粥时,可以吃一个粗粮馒头或鸡蛋,这样营养就比较全面。午餐和晚餐做菜时,在肉类食物中加一点蔬菜,如蒸排骨或蒸鸡时,加一点香菇。炒菜时,把几种蔬菜一起炒,增加膳食纤维。也可以将煮熟的菠菜拌点芝麻酱,芝麻酱含钙高,有通便功能。菠菜的膳食纤维含量高,孩子吃了能改善通便情况。也可以自己做酸奶给孩子喝,添加一些香蕉粒、苹果粒,孩子喜欢喝,这样就能慢慢调理好便秘情况。
适当吃菌类可以提高免疫力
对于免疫力低下、常感冒的孩子,骆金铃指出,应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制品、鱼肉等,还要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
另外,营养学上有一句话叫:“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一条腿指的是菌类,菌类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多糖、富含氨基酸,营养很全面。适当吃菌类可以提高免疫力。
有的家长觉得想要给孩子补充营养,就给孩子吃保健品。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不过,家长不能过度依赖保健品。食物是最天然的,孩子可通过食疗来改善营养状况,如每天喝牛奶,吃豆制品、虾皮、芝麻酱等。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统筹 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三治三清”提升文明交通水平 惠州市召开文明交通协调会进行再动员
本报讯(记者龚妍通讯员余俊波骆其暖)惠州市日前召开文明交通协调会,介绍迎复检工作要求及当前文明交通工作情况,并对迎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