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惠共谱产业合作协奏曲 今年前4月惠州市对深招商选资项目78宗投资额逾434亿元
TCL模组整机项目在仲恺启动建设,是深惠两地产业共建的生动实践。本报记者记者黄俊琦 摄
数说亮点
■1~4月,对深招商选资项目共78宗,其中签约、落户项目16宗
■1~4月,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项目18个,总投资额
72亿元
本月初,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以下简称“TCL模组整机项目”)在仲恺高新区启动建设。该项目的落户既为深圳孵化、惠州转化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又是深惠两地产业共建、合作挖潜的一次生动实践。
随着惠州市“海绵行动”的大力实施,深惠两地产业合作向纵深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惠州市对深招商选资项目共78宗,投资额合计434.03亿元。其中,签约、落户项目16宗,投资总额85.03亿元,包括深圳新兰德永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晶威眼镜有限公司2宗在建项目,总投资1.95亿元,已完成投资0.8亿元。
17项措施给力“海绵行动”
作为全省重点项目,TCL模组整机项目用地面积约131万平方米。该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达888亿元,年上缴税金达11.95亿元。
今年以来,围绕“海绵行动”的大力实施,惠州市提出“聚集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共建”等17项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倒逼机制,及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全力推动产业提升方面各项任务落实。
正是“海绵行动”的深入实施,加快推动惠州与深圳两地更好地实现产业共建和互融发展。
“TCL模组整机项目就是典型的电子信息产业"补链"项目。”市经信局局长吴欣说,深圳生产面板,惠州则专注于面板的后端模组制程及终端整机生产,两地形成完整的电视机产业链,实现产业共建。该项目全面建成后,惠州市液晶电视年产量将超过5000万台。
据悉,惠州市不断加强与深圳对接合作,邀请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参加惠州市举办的 “2017探访岭南之春文化之旅”和 “2017经济与文化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大力推介惠州市投资环境;组织安排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代表团来惠考察工作,共同研究探讨合作建立创新孵化基地以及搭建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制造、生物研究等产业对接事宜。
重点引进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据介绍,1~4月,惠州市共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项目18个,总投资额72亿元。全市7个省级以上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74.7亿元,同比增长13.2%;规上工业增加值243.3亿元,同比增长5.3%。
“海绵行动”产业提升专责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市将继续深化深惠产业合作,以深圳转入惠州市的大型骨干企业为突破口,逐步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深圳“东进”产业集群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把准关键核心环节,重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支柱产业。
完善园区设施预留发展空间
产业创新离不开上下游产业的合作,离不开科研机构的支持,更离不开人才和创新管理体系。
今年以来,惠州市先后组织多场次引才引智活动,积极承接深圳等地的人才外溢。比如,举行惠州市2017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会、开展第四批“天鹅惠聚工程”引才活动、组织参加第15届中国(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推荐会、举办招才引智惠州专场招聘会等,先后有50多名博士到惠州面试,达成意向31人。
该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整合市县(区)招商资源,市县联动、县区联动,面向深圳,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建立信息化招商管理模式和项目跟踪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优先推进惠东、博罗、龙门等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进度,按照“以用为先”原则,全面盘整土地资源,完善相关手续,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预留足够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田铁流 通讯员陈红旗
新闻推荐
5月15日上午,中白工业园入园企业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全省共3家企业入驻,惠州市超频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亚一半导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