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留遗憾今天得补偿 毕业季,勾起往届毕业生万千回忆

惠州日报 2017-05-22 04:49

当年的特色毕业照,是否勾起了您对大学校园的回忆?本报采集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一 幅“最后一课”的手绘图,让许肖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小遗憾。本报采集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一张小小的饭票,充满了谢雨桐与舍友的难忘回忆。 (翻拍)

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日,走进惠州市各大高校,无论是绿荫下、宿舍旁、教室中,还是图书馆里……总会看到身穿毕业礼服的学生,在相机前,摆出各种造型,定格瞬间。

毕业的情绪,不仅让正准备离校的毕业生难离难舍,也让已踏进职场的校友感慨万千,回忆便如滔滔江水,从脑海中翻涌而至。毕业了,有一种生活正在慢慢远去,再也不用害怕没去上课被点名,再也不用担心被宿管阿姨锁在宿舍楼外,再也不用可怜巴巴地央求饭堂阿叔多打一点饭菜……但是,当这些即将成为回忆时,却又开始变得珍贵起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彼时还是青涩的少年,如今已摆脱了稚气在社会中闯荡。对于一些步入社会的往届大学生毕业生来说,“毕业”这个词似乎变得越来越远,记忆中的大学时光也开始模糊。然而,在有些人心里,毕业的句号画得并不那么圆满。有些事,需要列一个清单,或作为一个愿望,在毕业后弥补遗憾。近日,记者采访了惠州市几位大学毕业生,看看他们在毕业后是怎样为大学时代添上完美一笔的。

人物:许肖 年龄:30岁 毕业时间:2010年 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毕业6年后而立之年回校补上“最后一课”

“今天的课你帮我签个到吧!”“老师来了叫一下我,我看会儿小说。”“刚刚老师提的问题是什么?我玩手机呢……”这些话,是曾经许肖大学时经常对舍友或同学说的话。对于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课程,要么偶尔逃课,要么在课堂上搞小动作。“有时候拿本小说,或掏出手机,半节课就过去了。前半节的知识点没听到,后半节课就不想听了。”7年前的许肖,对一些课程不太上心,认为只要考前临阵磨枪不挂科便好。到了大三、大四,心思都在兼职、实习上。如今步入而立之年的许肖已经是个孩子的爸爸了,褪去了青涩,开始怀旧起来。“当初急切地想要积累社会经验,现在想想,能在大学专心地上一堂课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最近,网友“yiaofjeofj”的一幅手绘图“最后一课”让许肖想起了自己大学生活的小遗憾。许肖大四的最后一堂课,刚好和一场面试时间“撞车”。当年,他落下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堂课。他一直以来都觉得,这是他毕业前的一个小遗憾。去年公司年假,许肖回了一趟母校把“最后一课”补上。他联系到曾经的老师,借了相关课本,不刷手机,不带其他杂念上了一堂45分钟的课。此外,他还和师弟师妹做了踏足社会的一些心得交流。

7个春秋过去了,带着妻儿重逛一次大学校园,和师弟再打一场篮球赛,这成为了他今后弥足珍贵的回忆。

人物:小玲 年龄:26岁 毕业时间:2014年 毕业院校:广东培正学院

给老同学写封短信,找回不少联系方式

4年的点点滴滴,您是否都还记得呢?大概每个人毕业的时候,毕业相册上都会附上班级每位同学的电话号码,然而在毕业后真正去拨打号码给对方的人却没有几个,甚至在拨打对方的电话号码后发现早已成了空号。毕业于广东培正学院的小玲说:“我们来自天南海北,一路绝尘,追随梦想于此,相遇,相识,相知,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毕业以后,却很少用电话联系。”小玲的大学生涯里,用社交软件玩得最多的是微博,那里记录着她大学4年的时光,相互关注的人也是大学同学居多。“在同一座城市发展的同学互加了微信,如今我回到了自己家乡发展,其他的同学似乎失去了联系。”小玲在自己未完成的毕业清单中列出了一条要做的事:给一些同班同学写一封短信,而这封信则由微博私信功能发送出去。毕业两年后,她完成了这个清单。“大概给老同学写了他们给我的印象,相互的交际或际遇。字数不多,没有行云流水,只想用我手写最真实的感受。”小玲说,鸿雁长书情万里,路远已是两重重。给老同学道一声珍重,千言万语都在信里,也在心里。

小玲本来认为,这件事情只属于她的一个小情怀。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的用心找回了大部分大学同学的联系方式,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了更多的交流。

人物:黄琳 年龄:33岁 毕业时间:2007年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定制纪念T恤备好旗袍,计划回校园拍“青春纪念手册”

如何度过接下来的端午小长假?有人选择出游,有人选择窝在家里休息、阅读或者看电影追电视剧,而市民黄琳则有一个特别的计划:她即将选择一种被命名为“青春纪念手册”的方式过小长假。

“毕业时,我们几个玩得好的同学随便拍了一些照片留念,现在的毕业照多了好多花样,我们也想回到校园,再重新拍一组有意思的,一方面重温友情,另一方面给青春留个纪念。”黄琳说,毕业后忙于工作和生活,大家已经很久没聚了,刚好今年毕业10年,大家就商量回西安母校看看。“我已经早早订好端午去西安的票了,现在迫不及待想踏上旅程。”黄琳高兴地说。

为了这次特别的纪念,黄琳和同学专门上网定制了印有十年纪念日标志的T恤,还定制了旗袍,打算拍一组有特色的照片放进她们的“青春纪念手册”。“10年,不短的时间,大家变化挺大的,大部分同学都做了妈妈了,身上已没了那股稚气,但渴望留住青春的心没变。”她笑笑说。

人物:谢雨桐 年龄:29岁 毕业时间:2011年 毕业院校: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重回大学饭堂,和舍友再吃一顿饭

毕业季的难离难舍,让已踏进职场的校友感慨万千。谢雨桐2011年从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毕业,至今近6年了,但美好的大学校园时光,对她而言依然历历在目。

“睡我对床的是知心妹妹,虽然是宿舍年龄最小的,却常常语重心长地帮我们解惑;斜对面的是大姐头,有啥事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解决;睡在我邻床的是冰山女王,看似冷冰冰的很少说话,每次却语出惊人。”提起相伴4年的伙伴,谢雨桐笑了。自从毕业后和舍友各奔东西,本说好毕业一年后就一起回学校看看,却因为工作太忙没机会聚到一起。

“学校变化真是太大了,教学楼多了不少,操场也变得更有规模了,树也长高了……”终于在这个月,谢雨桐和舍友相聚了,重回故地再体验了一回大学生活。“我最忘不了的就是饭堂那看似普通、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的杂菜饭,后来离校后一直找不回这味道了。”谢雨桐说,她们几个舍友的感情特别好,每天都相聚去饭堂一起吃饭,然后大家交换各自打的菜一起吃,大家谁也不计较,就像一家人一样。“虽然如今饭堂已经重新装修了,和以前不太一样,吃的东西也变了,打菜阿姨也不同了,但大家坐在一起,端着铁盘,以前的感觉又回来了。”

谢雨桐说,她其实特别想把这些感受分享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学弟妹,让他们好好珍惜剩下这些相处的时光。待大家都工作后,各有各的忙,能聚在一起真的不容易。有些不常玩在一起的同学,也许好几十年都不一定能见上一面。“有矛盾的尽快化解,感情好的就放开来一起嗨,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不留遗憾的句号。”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陈 澄 费 燕

新闻推荐

现代农业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惠州市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惠州市大力推广特色作物品种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这是农技人员到龙门永汉油田村指导农户种植农作物。▲龙门县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