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健康惠城建设卫生强区 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期待接受在岗医师转岗培训。
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进行诊断。
日前,《惠城区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根据《方案》,该区至2018年建立远程医疗平台,让区内群众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力争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至2018年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据了解,该方案围绕“推进健康惠城、建设卫生强区”目标,按照“完善体系、优化格局、补齐短板、均衡发展”的思路,以基层为重点,着力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促均衡,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切实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惠城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体制机制
6月前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还好有医保报销了近一半费用,否则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一下子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家住龙丰新联社区的陈智这几年愁白了头,他的孩子前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这两年在广州儿童医院花了二三十万元。陈智说,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帮了他一家的大忙,他把医疗单据拿到街道社保所,就有工作人员替他申请各项费用报销。
据了解,目前,惠城区已实现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城乡医疗救助保底,符合惠城区实际的统筹城乡、层次多元、惠民高效、公平和谐的新型医疗保险模式。
根据《方案》,未来惠城区将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着力加强管理服务能力,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各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到2018年,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其中,今年6月前将完善区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负担能力的患者实施应急医疗救助;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建立责任共担、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政府各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职责,规范紧急救治标准和程序,提高疾病应急救助能力。
此外,该区还将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创新细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与相关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到2018年,争取全区医疗救助水平接近全市先进水平。
亮点
力争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强基提质、村卫生站公建民营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到2018年,全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2.5名以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人才队伍。
到 2018年,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建设1个公建民营村卫生站,服务人口少于1000人的行政村可与邻村合并调置。
由市第三人民医院、水口人民医院、小金口人民医院与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医联体的形式,探索人员统筹使用,并推进人才区管镇用、镇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今年6月底前建成一个示范点。
基层机构
明年底村卫生站实现公建民营规范化
“我嫁到良井10多年了,孩子感冒发烧还是回到文医生这里看病,开车十多分钟就到了。比起去大医院,来这里方便多了,效果一样好。”马安镇龙塘村的外嫁女文素婷说,村卫生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医治效果好,离家又近,她一家人有什么小病小痛都来卫生站。龙塘村卫生站这两年完成了卫生站改造,新的村卫生站按照诊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离要求建设,还有防保室 (公共卫生室)和值班室,以及开展静脉给药服务项目应设立的观察室。
未来惠城区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方案》提出,惠城区力争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强基提质、村卫生站公建民营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使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18年底前取消非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门诊部、诊所设置条件的纳入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加快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就近看病就医,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其中,推进区镇(街道)一体化管理,由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水口人民医院、小金口人民医院与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医联体的形式,探索人员统筹使用,并推进人才区管镇用、镇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今年6月底前建成一个示范点,从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协作。
实施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建设1个公建民营村卫生站,服务人口少于1000人的行政村可与邻村合并调置;建设规模不低于60平方米,设有相对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
远程医疗
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构建远程医疗平台
“喂,您好。我这里有一个心力衰竭病人没办法确诊,这是病人刚拍出来的X光片,请专家指点。”在惠城区桥东社区卫生站,工作人员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连线,通过视频会话和电子资料传输,最终给患者订出了一个准确的治疗方案。
2016年8月起,桥东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小金口街道卫生院建成区域影像诊断平台,通过互联网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和影像诊断中心连接,将医院的高端医疗资源辐射到镇(街道)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根据《方案》,惠城区将全面铺开二级以上医院远程医疗平台构建工作。到2018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医疗技术,建成远程医疗平台,水口人民医院、小金口人民医院要与有关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平台,使其具备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功能,让区内群众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今年6月前,全区将制订完善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案,实现对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援全覆盖。创新对口支援机制,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以上医院结成技术服务联盟,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交流与提升。
此外,根据《方案》,全区将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力度,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到2018年,全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2.5名以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人才队伍。
其中,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渠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以订单定向方式培养全区本籍基层医务人员的力度。
惠城区还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待遇。通过实施“二持平一鼓励”政策,鼓励医学院校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未来,惠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待遇水平将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实现大体持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人员绩效工资水平与区级医院同级医务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大体持平。
制图:孙培峻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通讯员杨 欢
新闻推荐
羽坛好手们快来打擂台 鹅城羽毛球擂台赛20日报名截止,最高奖金达8万元
本报讯(记者郑国瑞谢菁菁通讯员陈美君)惠城区2017年鹅城羽毛球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昨日举行,即日起,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可报名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