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投入公益1000余张 市民政局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今年是惠州市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冲刺之年,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掀起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热潮。“文明创建大家谈”活动日前走进市民政局,了解该局充分发挥底线民生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多项保障标准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目前,惠州市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差、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孤儿养育、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水平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今年,惠州市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至每人每月740元;农村五保救助供养标准从不低于每人每月1020元提高至1184元;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500元提高至1620元;孤儿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390元提高至1500元。这4项保障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将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提标和补发工作。”市民政局局长刘巧慧介绍。
在提高民政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颐养居”项目17个、农村幸福院项目160个,城市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惠州市养老床位数达1445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3张。“接下来,我们还要做好补短板工作,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5张"的指标任务,探索全覆盖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年人更具获得感。”刘巧慧说。
计划全市所有乡镇拍地名专辑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城市的细胞。社区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刘巧慧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惠州市1275个村 (社区)公共服务站全部建成,为村(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居民不出社区、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办理33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像一些低保、五保申请、计生、医保、社保办理等事项,都可在公共服务站办理。”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成为丰富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惠州市已建成5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由社工机构入驻社区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刘巧慧表示,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10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站),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三社联动”,服务社区居民。
“全国文明城市惠州欢迎您”,在市区东江大桥北桥头,赫然可见这幅广告牌。市民政局不断加强地名管理,提升文明城市形象,去年累计投入公益广告1000余张,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公益广告700余张,较好地配合了文明城市宣传。
“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有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各个乡镇地名的由来都有一段故事。接下来,计划全市所有乡镇拍一集地名专辑,挖掘每个乡镇固有故事,在媒体上播放,为文明城市加分,也为老百姓留下一份记忆。”刘巧慧说。本报记者马海菊
新闻推荐
早发现早治疗防白斑扩散 惠州173医院引进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助力治疗白癜风
患者在接受308准分子激光治疗。医生与护士们在交流工作心得。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今年50岁的周女士,5年前发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