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环卫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 市环卫局局长朱燕含称将建立环卫从娃娃抓起长效机制 “

东江时报 2017-04-24 00:13

▲市环卫局局长朱燕含接受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专访。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摄

“作为环卫部门,我们将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牵头,加强环卫工作的联动监管,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形成一种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市环卫局局长朱燕含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作为环卫部门,我们将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牵头,加强环卫工作的联动监管,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形成一种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环卫局局长朱燕含日前接受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专访时称,今年,该局将着力提升环卫承载力、环卫综合管理水平、美丽乡村工作成效、公众环卫意识等,为推进惠州市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环卫保障。

主动牵头树立大环卫意识

在朱燕含看来,作为环卫部门,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承载力;进一步提升环卫的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洁净环境的保障质量;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的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公众环卫的文明意识。为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环卫规划、环卫设施建设和洁净环境的支撑服务。

朱燕含介绍,环卫部门将加强五项机制的健全。首先是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根据惠州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树立大环卫意识,发现问题后环卫部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加强环卫工作的联动监管,建立快速处理的机制,形成一种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根据情况建立问题处理的长效机制。“很多问题不单单是环卫部门的责任,需要多部门联动,目前我们在牵头做一些事,比如桥下垃圾、非法偷倒垃圾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整治。”

“现在环卫市场化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完善监管机制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依法依规,严把市场准入关,在市场化公司核准、备案等方面加大管理。”朱燕含说,市环卫局会进一步完善环卫市场化考核管理体系,同时探索第三方评价监管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机制,以提升环卫市场化管理水平和服务。

“让社会公众如何参与到环卫监督中来,其实是我们自我加压的思考结果。通过惠州市环卫局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以随时对所在片区环卫状况和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投诉,也可以提建议。”朱燕含说,此举是想通过网络加大环卫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而公众评价信息也将作为市场化考核权重,使得环卫市场化管理更加完善。

编制环卫教育读本进校园

“政府在环卫上投入很大,整个城看上去很干净,但还是会发现不讲卫生的行为出现,包括学生、商户等。如何解决?我们考虑从宣传教育入手。”朱燕含透露,市环卫局正在考虑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入手,编制适合小学和幼儿园孩子阅读的垃圾分类教育读本。也正在策划在一些学校做试点,跟教育部门联动,将环卫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中,形成一种环卫从娃娃抓起的长效工作机制,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这项工作我们已经着手在做,我们希望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

朱燕含表示,城市的发展想要更加文明,各项管理就应有法所依。“环卫不应该停留在以往的环卫工人扫扫地的阶段,而是如何通过法制建设,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社会各团体,各个体对环卫的责任,而不是所有责任都推给政府,大家只丢垃圾不负责。”朱燕含透露,接下来会根据现在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惠州实际的环卫管理规定,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

加大24小时保洁覆盖面

惠州要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朱燕含认为环卫方面的重点工作是要大力推进重点环卫工程的建设,比如,大力推进市生态环境园的建设、市区垃圾填埋场安全维护和环境提升工程、市区建筑垃圾综合组织利用项目建设、市区公厕三年升级改造计划等。

去年,市环卫局开展了示范街、示范路的创建,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朱燕含表示今年将扩大示范的范围,并将其形成展示品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提升市区环卫服务和质量的整体水平。

“去年底,我们在惠城区桥西步行街和环城西实施24小时保洁,现在正在做方案,通过试点不断扩大24小时保洁的区域。”朱燕含说,24小时保洁能让城市更干净,但是这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更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执法,共同管理。

朱燕含介绍,农村垃圾治理方面,省人大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惠州市2015、2016年连续两年取得全省第二的好成绩。“这个成绩非常不易,要知道2014年我们是珠三角倒数第二。”朱燕含说,这几年惠州市大力开展 “美丽乡村·清洁先行”行动,重点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农村垃圾无缝对接收运处理体系,保障村级环卫队伍运行经费,建立常态化环卫保洁体制机制,加大县级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力度,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倾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垃圾分类市民都很关注,全国到各市都在探索垃圾分类。有实际困难,必须有配套设施建设,法治支撑,市民意识。”朱燕含说,根据垃圾分类的现实特点,惠州市将着眼于垃圾分类的基础工作,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统筹推进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分类的末端处理和资源再利用设施的建设。

新闻推荐

“最美惠城”摄影作品赛开始征集作品

东江时报讯记者侯县军为挖掘和发现惠城之美,展示惠城新风貌,让惠城区一个个最美的瞬间在广大市民群众心中留下印记,惠城区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