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忙事业周末当农夫 惠阳镇隆井龙村吴添乐点子多,通过网络招纳120名合伙人办生态农场

惠州日报 2017-04-01 07:36

之前种下的桑葚成熟了,股东们体验采摘乐趣。

周末,约上三五知己,当一回农夫。

还记得惠阳区镇隆镇井龙村沙堆村民小组的村民吴添乐吗?去年,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网上发起倡议书,寻找同行者,一起建设生态农场(相关报道详见《惠州日报》2016年7月7日A8版《网上找伙伴共建生态农场》)。他的愿望是:平时大家城里忙工作拼事业,到了周末节假日,带上家人朋友到农场里走走看看,体验“农夫,山泉,一块田”的生活。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吴添乐计划的生态农场已经成型了。他在沙堆村租了约10亩地,通过网络吸纳了120多位“股东”加入,不久前已经撒下了黄豆、茄子、瓜果等各类蔬菜种子。

网上发起倡议书,吸引120名合伙人

“我们考察选择基地的第一个标准是:是否生态,是否有机。”看到吴添乐在网上发出倡议,益邻公社创始人王微感兴趣了,他是一名对绿色农业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他第一次去到吴添乐所说的地方看到,四面环山,凉风徐徐,后山有水渠来水,前面望去满山荔枝树。一块被包围的闲置土地视野开阔,云雾缭绕,非常惬意。等他提取水和土壤的样品回去检测过后决定:达标!就这里了!他们将这块地命名为益邻公社沙堆农场。

“做农业,虽说情怀不能当饭吃,但我还是要满腔情怀。”吴添乐与王微志同道合,他们能达成合作的前提是认同CSA观念。据了解,CSA是社区支持农业的英文缩写,即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这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式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

“一开始,我自己在网上发起倡议书,招募跟我一样的人,我的计划是几十个合伙人。没想到,他们来跟我合作,一下子就解决了人数的问题,来了120名股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吴添乐笑着说,自己也挺欣慰的,一个好的点子、项目是不会被埋没的。

盘活村里闲置土地,吸纳几位村民就业

益邻公社帮吴添乐召集的合伙人都是自东莞某小区的业主,120多人。

据介绍,这些股东每人按照自己参与的时间出了一定的费用,有的签约合作时间是4个月,有的半年,还有的一年、好几年。根据不同的约定,有的选择1个月供给4次蔬菜,即每周可领取一次,还有的是1个月供给8次。“这样的蔬菜我们吃得放心,1个月8次也基本满足了我们3口之家的日常蔬菜需求。”参与其中的股东之一孙先生说,平时土地交给请来耕种的村民打理,一到周末节假日,他们可以带上亲人朋友,走进沙堆农场,拔草、锄地、看蜜蜂采蜜、蝴蝶飞舞,别有一番乐趣。

解决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还帮几位村民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每月至少领取3800元工资,周边的村民纷纷为这样的合作模式点赞。还有人建议吴添乐把生意做大,在农场里开个农家乐,满足游客吃饭问题。“我不赞成在农场里开餐饮,因为这会污染环境。”吴添乐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推荐股东开车出农场往村外走,就有很多农家乐可以吃饭了。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虽然很古老,但现在最应该倡导的生态环保理念,它与追求慢生活的意义是一致的。”王微说,了解到这里的土地已经抛荒了5年,非常贫瘠,团队第一步就是对土地做一些修复,自制了有机菌肥对土壤做转化改造。

前不久,这10亩地上,播种了好多叶菜瓜果的种子。几场春雨过后,幼苗出土,茁壮成长。再过一个月,这些采用原生态种植方法产出的蔬菜瓜果,就可以陆续走向他们的餐桌了。

文/图 本报记者李芳娟

新闻推荐

农技培训到田头农科专家教种田

本报讯(记者罗孝宗通讯员周建妮黄舒琦)“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果蔬品质,要尽量控制药物的使用。农药和肥料并非用得多就好,作用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