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异国他乡仍致力推介广东汉剧 七旬范梅英出身于广东汉剧世家,曾是惠阳地区汉剧团主要演员

惠州日报 2017-04-16 06:48

在泰国,范梅英也致力宣传中国戏曲。 (翻拍)

一上台气场十足。

范梅英在汉剧《红灯记》中饰李铁梅。(翻拍)

范梅英在汉剧《秦香莲》中饰秦香莲。(翻拍)

范梅英在汉剧《春草闯堂》中饰李伴月。(翻拍)

72岁的范梅英,只有50岁的样子。她着装优雅,气质大方。举手投足间,仍然带有戏曲演员的影子。她曾经是惠阳地区汉剧团的一名主要青衣演员,并任剧团艺术室主任、唱腔设计等工作。她的戏路宽,反串的老旦、彩旦也常大获成功。出身于广东汉剧世家的她,从小梦想成为一名汉剧演员。然而生活多舛,她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却在半路被迫放弃了喜爱的汉剧。她没有怨天尤人,靠着顽强的毅力,再次创造工作的辉煌。退休后,她过上了精彩的生活:热心社会活动、到世界各地旅行、定居在泰国仍然为广东汉剧传承而努力……

舞台上气场十足

阔别舞台30多年,举手投足间仍有戏曲演员影子

“受到了热情邀请,不然我是不敢上台的。我唱的是 《霸王别姬》,我年纪大了,唱得不好,请大家给我掌声鼓励哦。”近日,一身端庄的衣裙,脖子上围着雅致的围巾,72岁的范梅英笑容和蔼地登上了一场民间活动的舞台。

奏乐声响起的瞬间,范梅英立马进入角色,只见她伴着节奏摆头、走步、纤纤细指在身前滑过,“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上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一开口便深知其唱功了得,惹得观众惊呼声一片。

范梅英曾是惠阳地区汉剧团的主要演员。如今虽离开汉剧舞台已30多年,可一上台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气场及韵味十足。即便是与人闲聊,范梅英举手投足间仍然有戏曲演员的影子,她说话声音轻灵、吐字清晰,时不时冒出的兰花指也毫无违和感。

汉剧演员生涯

出身于梅州汉剧世家,父亲是汉剧著名演员

也许这是与生俱来的“戏瘾”。范梅英出生在梅州市大埔县青溪村。她的父亲范思湘是有名的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可以说,她出身在汉剧世家。“我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曾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范梅英说起父辈的光辉岁月,很自豪。她虽在农村长大,却时不时有机会去看戏,看着汉剧舞台上的灵巧身段,听着汉剧的腔韵,小时候暗暗羡慕戏台上的演员。“戏台上的花旦就像仙女一样,让人好向往。”范梅英从小嗓子就好,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一些唱段。

范梅英像个孩童般高兴地回忆道,小时候有外地人到村里的山旮旯伐木,搭木棚而居。工人闲来无事,得知范梅英会唱歌,便鼓动她唱。“我一唱,他们就给我二两糖票,拿去买糠煮粥,足够一家美美吃上顿甜食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唱歌成了范梅英的一大乐事。

为演好老旦角色天天练唱致失声

范梅英正式踏入戏剧殿堂是在13岁时,那时正读初一。才读了半年书,她觉得没什么意思,于是坚持要学汉剧,便步行100多公里到福建龙岩报考汉剧学校。“我有4个哥哥,1个姐姐,学习汉剧的只有我和最小的哥哥范开胜。”当时报考时,范梅英就唱了汉剧《送京娘》两句唱词:家住在山西省平阳府邸,西洛县内有我的家门。没想到就被录取了。

在戏校,范梅英十分刻苦。早起吊嗓子、练功、摸爬滚打、拉顶、下腰、劈叉,一边练一边唱,还要学习剧本里的台词,从台词、对白中积累文化知识。

中专学了3年古装戏,又逢文艺改革,范梅英继而又学了3年现代戏。“到中专毕业的时候,原来的168个学生,只剩下68个了。”范梅英作为唯一一个特等生从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龙岩专区汉剧团。她在剧团中担纲青衣演员,常演 《二度梅》中的陈杏元,《百里奚认妻》里的杜氏,《宇宙锋》中的赵艳容,《春草闯堂》中的李伴月等等。

范梅英对自己有很高要求。有一次,剧团到上海戏剧学院请来4位教授为团里排演《杨门女将》,教授们认真挑选要范梅英担任佘太君一角,而范梅英是唱青衣的,是女高音,要改唱老旦必须是女高音。为了演好老旦角色,她天天练,在苦练中失声,休息一周才重新发声,而她也 “因祸得福”,不仅有了老旦的声音,音域也变得更广了。而由她反串的佘太君一角大获成功,得到福建龙岩观众同行及专家们的首肯。

1971年,范梅英来到惠州,进入了惠阳地区汉剧团。1976年,汉剧《秦香莲》在惠州人民会场连续演43天,演出47场,其中有4场为白天加演。演出现场爆满,观众有54000多人次(不含站票),打破了惠州有史以来一个剧目在一个剧场连续演出的历史记录。那个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的场面可以说百年难得一见了。而范梅英就是秦香莲的扮演者。

命运转变

1984年惠阳地区汉剧团解散,她被调到工商系统

范梅英的汉剧演员生涯在1984年戛然而止。那一年,惠阳地区汉剧团撤团解散。那一年,她38岁。汉剧团当年为什么会解散?范梅英说,惠州汉剧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辉煌后,也遭遇了历史潮流的冲击。到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节目丰富起来了,看汉剧的观众逐渐减少了,加上当时汉剧团的经费非常有限,惠阳地区汉剧团一度难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惠阳地区汉剧团遗憾地解散了。

“当时我也面临要去哪里的问题。”一开始,范梅英本来要被安排到群众艺术馆,专门从事辅导群众艺术的工作。这本来也是很对口的工作,但是没到之前,范梅英了解到,群众艺术馆的负责人感觉有些为难。“我理解他的难处,因为那时下到基层辅导群众艺术,都是两个人同行,他是个男的,我是女的,不方便,当时还有不成文的规定,下基层不能男女共同成行。”考虑到这些,范梅英果断放弃了去群众艺术馆。正好,当时工商系统有一个机会,范梅英就调过去了。“工商系统的缉私队需要一个会摄影的,我刚好会摄影,就调过去了。”

角色转换快,成为出色缉私队员多次立功

调到工商系统,有人说:“调一个娇滴滴的汉剧团女演员过来,能干什么?”说起这些往事,范梅英笑着说:“这就是大家对戏剧演员的误解,其实我们都是一路吃苦挨累过来的。”她说,戏剧演员从学习练基本功开始,就非常辛苦,到了舞台上更加辛苦。“我们那时演出都是下乡到各地去,都是自己带着锅碗瓢盆,翻山越岭,推车拉行头,晚上睡舞台、睡桌子,甚至睡地板。”

不过,骨子里的好强以及多年来艰苦戏剧生涯的磨炼,让她十分顽强。她成为了一名工商缉私员,立刻没日没夜地投入工作,查办案件。“那时经常三更半夜外出查案。”因为忘我不计付出的努力,范梅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和同事一起破获了一个很大的文物案、黄金案等,多次立功,还被评为惠阳地区文明先进工作者。“在黄金案里,我还扮演了卧底,深入犯罪分子中,进行接头呢!”说起往事,范梅英觉得生活的演变,和戏剧一样,简直不可思议。

精彩退休日子

热心社会活动,到世界各地旅行,最后定居泰国

范梅英在工商系统勤勤恳恳干了近20年后退休了。对她来说,退休生活并不意味着单调无聊。她非常热心社会活动,先后成为了市客家经济文化促进会、惠州市大埔商会的发起人之一,并任该会监事长。同时,她还担任了市民协顾问。

与此同时,范梅英也在享受着退休生活。好几年前,她跟着小儿子在世界各地旅行。“走过了很多地方,品尝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范梅英说,自己和家人还是最喜欢东南亚一带,那里不会太远,而且饮食习惯、文化氛围也与国内有很多相似之处。“后来旅行到泰国清迈,我们很喜欢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最后决定在那里定居。”4年前,范梅英就过上了中国泰国两地飞、两地跑的生活。“一年有八九个月在泰国,三四个月在国内。”对范梅英来说,没有纠结,喜欢就住下,生活在当下。“我不会泰语,不会英语,不过我不着急,我能融入这里的生活。”范梅英说,清迈也有华侨,她经常和华侨家庭一起活动,生活很充实。

心系广东汉剧,在泰国致力宣传广东汉剧

尽管很多年没有登台,范梅英的退休生活里仍然少不了汉剧,仍然致力于广东汉剧在惠州的传承研究。

61岁那一年,她回到梅州市大埔县,和哥哥范开胜录了一段广东汉剧 《百里奚认妻》。“我哥哥那时得了重病,虽然兄妹俩都唱汉剧,却没有合作过,再不合作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录像也是为了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听说范开胜两兄妹合作,梅州一家音像公司马上找上门来。范开胜演百里奚,范梅英演杜氏,一段珍贵音像在梅州、福建等地发行。

去年6月,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大型原创广东汉剧·汉调音乐剧《梦@时代》在市区西湖大剧院上演。这是时隔多年,惠州再次上演广东汉剧。当时范梅英特地从泰国飞回来看演出,还个人掏钱买了200多张票请亲朋好友来看。

在泰国,她也致力宣传广东汉剧、中国戏曲。在华人圈,她会表演汉剧。范梅英的孙子孙女在清迈一间国际学校读书。在学校的国际日上,范梅英多次上台表演京剧。“因为京剧有伴奏带,汉剧很少有,所以我选择唱京剧。”范梅英第二次在学校登台表演时,还特地带去了戏服和行头,给国际友人展示了中国戏曲,获得了最佳演出奖和最佳着装奖。

相关链接

广东汉剧

对于广东汉剧,老一辈的惠州人很熟悉。当年,惠阳地区行署就有一个汉剧团,在惠州曾经风靡一时。广东汉剧与粤剧、潮剧并列为广东三大剧种,有300多年历史。广东汉剧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以中州音韵辅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因其艺术特点有别于湖北汉剧,所以冠名为“广东汉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陈春惠 统筹 本报记者方莲花

新闻推荐

让优质成为惠阳吉他的标签

据《惠州日报》报道,为期3天的第一届广东省吉他(惠阳)邀请赛暨惠阳吉他文化艺术节日前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群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