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专访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林利育

惠州日报 2017-04-17 06:44

林利育。《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编者按: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今年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新开局要有新气象,新发展要有新作为,新亮点要有新展示。近期,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策划组织开展了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 “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我们在行动”,深入全市各级各部门,聚焦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主题,采访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单位“一把手”,梳理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新思路、新举措,展现各级各部门的新风貌、新作为,反映基层一线的新实践、新亮点,进一步动员和鼓舞全市广大党员群众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今日起,本次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报道将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惠州日报》、《东江日报》、今日惠州网、《掌中惠州》APP和各大微信公众号陆续同步推出,敬请垂注!

“绿色化”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发展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不仅反映在环境生态的治理,而且更需着眼于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落脚于“三宜”城乡的建设,实现绿色福祉的全面增进。

半城山色,半城湖光;楼宇林立,商厦比肩。惠城区惠州市“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画卷里的中心画幅。

如何将这种附着现代气息的绿色“底气”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林利育日前在接受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中说,惠城区坚持“绿色为先”理念,为市中心区的绿色发展重彩着墨。“"绿色化"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发展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不仅反映在环境生态的治理,而且更需着眼于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落脚于"三宜"城乡的建设,实现绿色福祉的全面增进。”

记者了解到,今年,围绕贯彻市“三会”精神,助力推进惠州市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惠城区将实施“一三六”目标体系,全力推进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和“三宜”城乡首善区建设。

◆绿色生态建设

今年投2亿整治18条河涌及黑臭水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环境改善,治污先行。采访中,林利育为惠城区全力加速推进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示范区建设开篇点题:“"绿色化"直接体现在环境生态的治理。”

目前,惠城区已经形成“一盘棋”生态整治行动,围绕生态创建、污染减排、水环境治理、环境监管等重点工作展开部署,共同守护“天蓝水绿”的生态本质:今年该区将投入2亿元实施大湖溪沥、木沥河、陈塘河支流等18条河涌及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年内整治河道88公里,营造景观面积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洛塘渠综合整治工程;严防非法畜禽养殖反弹,4月底前完成禁养区重新划定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非法养殖场清理;投入1.4亿元实施首批100座PPP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3年内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下一步将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区通过建设“三宜”新农村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带动农村整体提质发展。该区计划用5年时间统筹打造20个“三宜”新农村示范点,今年建成3个,其中投资2700万元的横沥黄沙洞村示范点基本建成,预计5月开园运营。

◆绿色产业发展

高水平打造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

“惠城区绿色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林利育在绿色产业发展挖潜上概算,“1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要至少产生1万元以上的产值。为此,我区新引进的工业企业都有个"硬指标"——— "必须带着研发来"。”

绿色发展既是新理念也是新空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惠城区为此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项目拒之门外,为新兴产业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林利育重点提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即高水平打造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环东江大健康产业带,必将成为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的强大动力。

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惠城区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绿色化升级。具体来讲,惠城区将重点抓好产值达100亿元的区高新科技产业园这一重大平台,将其打造成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抓紧沃尔玛山姆店、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推动2000多家在线运营电商企业提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区电商产业销售额超600亿元;发挥九惠生物医药、顺泰药业和科伦药业等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集生物医药生产加工、疗养养老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绿色福祉增进

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乡首善区

在林利育看来,“绿色化”发展是个动态词汇,必须把绿色化理念贯穿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以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乡首善区为统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城乡,努力构筑绿色屏障,积极培育绿色文化,最终实现群众绿色福祉的不断增进。

“宜居”是市民群众的共同需求。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城区继续将把近半财政支出用于强化教育服务,计划投入12亿元改造提升中小学、新建6所学校。该区还将以“健康惠城”为目标,推进智慧医疗进小区,启动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建设,分两期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芦岚分院,推进区中医医院江北新院、小金口医院新院建设和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围绕社会管理热点,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统筹投入1.1亿元实施134条内街小巷改造升级。

“宜业”环境的提升离不开重大项目加码建设。“近年,惠城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231宗,已完成投资558亿元。这231宗重点项目按计划今明两年将基本竣工。也就是说,我区工业投资带动经济提速的效益将在今明两年显现出来。”林利育告诉记者,这些重点项目完全可以支撑全区新一轮的绿色发展,打造优良的“宜业”环境。

今年春节,200多万人(次)游览西湖灯会让惠城区“宜游”环境彻底火了一把。访谈中,林利育提出,把握好大众旅游时代兴起的契机,将突出发展文旅产业这个绿色产业,加快形成集城市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健康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宿体验游等多元发展的旅游格局。“特别是要加快远望主题公园、生态鹅城等一批投资额超20亿元的大型旅游项目的落户,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一三六”目标体系

“一”指“一个目标”,即高标准建设“三宜”城乡首善区;

“三”指“三大平台”,即高水平打造省级高新科技产业园、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环东江大健康产业带;

“六”指“六城战略”,即高质量实施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活力之城、绿色之城、道德之城、健康之城建设战略。(菁 菁)

本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黎志雄 陈美君

新闻推荐

新装迎接换季 美食犒劳吃货

湖光山色惹人醉。本报记者郭亮平摄红花山庄风光美。本报记者郭亮平摄旺达数码城总部大楼。本报采集小长假里,我们是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