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太极拳30年 倾囊相授爱好者 黄庚健一腔热血传承推广太极拳运动

惠州日报 2017-04-23 06:21

大图、小图:黄庚健教市民打太极拳,细心纠正每一个动作。

30年前,因身体不好,市民黄庚健练起了太极拳。30年来,他几乎天天练太极拳,到处寻师学拳,买了不少太极拳的录像带、光碟和书来学习、练习,对太极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今65岁的他,满腔热血传承推广这项运动,在多个惠城区太极拳协会活动点,把自己的练拳心得免费传授给市民。

先教学员学会放松,再教一些基本动作

4月是太极拳免费教学月。清晨,在市区河南岸成语公园,伴随着悠扬音乐,几十名市民正在一块空地上练习打太极拳。

“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在队伍前面,惠城区太极拳协会新任会长黄庚健身穿太极拳练功服、神采奕奕,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

示范一番后,黄庚健转过身来,不厌其烦地纠正学员们的动作。“4月是我们协会太极拳免费教学月,有不少市民前来学习。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放松,动作要准确。”黄庚健说,如果全身没有放松,手硬脚硬,会造成气血不通,是很难练好太极拳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太极拳,跟多位老师学习

黄庚健1987年开始练太极拳,当时只有30多岁,但他身体不是很好,朋友建议他练习太极拳。

当时惠州很少人练习太极拳,就是想买一些太极拳的书也不容易。幸好,黄庚健遇到了会打太极拳的老师。“对方姓房,当时在市区一公园做运动时遇到的。”房师傅手把手教黄庚健练了3年。之后,黄庚健还遇到了林师傅,跟着他继续学太极拳。

有一次,黄庚健在广州一家书店,看到了一本太极拳的书,他如获至宝,买回来才发现,这本书是介绍陈氏太极拳,不是自己练的简化24式太极拳。后来他好不容易才买到有关太极拳的录像带,上午去公园跟师傅学,下午在家里跟着录像带练习。

黄庚健的第三个太极拳老师是一位从广州退休的陈先生。陈先生是惠州人,退休后在惠州生活。黄庚健无意中看到了陈先生打太极拳,于是提出向他学习太极拳。

到西安拜师深造,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为了准确、规范地掌握动作要领,黄庚健虚心拜师求教,并买来书、录像带苦心钻研。毅力是练拳的保证,通过持之以恒地锻炼,黄庚健从中尝到了练拳的快乐,身体也逐渐恢复健康。

1999年,黄庚健遇到了他的第四位太极拳老师:从西安来惠州工作的崔鸿培先生。崔鸿培练的是杨氏太极拳。黄庚健觉得杨氏太极拳很适合自己,跟自己原来学的太极拳不一样。他原来练习太极拳偏向练架子,他要转向练太极拳的心法、功法。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到太极拳精髓,2008年,黄庚健专程到西安正式拜师,成为了崔鸿培的徒弟,也成为了杨氏太极拳的第六代传人。

为了对太极拳有更进一步了解,黄庚健还去进修中医。他家里有不少太极拳书和有关中医的书。退休后,他对研究太极拳更加入迷,家里有一个固定座位,边喝茶边看太极拳书,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计划培训骨干队伍,更好地教市民练拳

黄庚健不断寻找高手学习,也有不少人跟着他学习太极拳。

他的第一个学员,是一名中年妇女。他在南苑公园练太极拳时,该妇女觉得黄庚健打太极拳很好看,提出向他学习。后来,该学员在惠州市太极拳协会举办的一次太极拳、剑比赛中,获得太极剑第一名。

黄庚健的妻子也是他的学员之一。看到丈夫练习太极拳能锻炼身体,她也跟着练习。有一次,她的单位要搞“三八”节活动,她和丈夫上台表演了打太极拳。

黄庚健在市区多个公园都练习过太极拳,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市民提出向他学习,他都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

为了能更好地向市民传授太极拳,1997年,黄庚健加入了惠州市太极拳协会,当起了协会太极拳的教练,培养太极拳骨干队伍。当时协会的教练队伍有12个人,他做教练一直做到2016年。

黄庚健表示,现在学太极拳的人不少,要练好太极拳,不仅仅从锻炼身体出发,还要了解太极拳内涵。特别是要提高太极拳教练员队伍的水平,作为教练员,更要了解太极拳文化。

今年1月,惠城区太极拳协会原会长因年纪较大,辞去了会长职位,邀请黄庚健来当会长。当上惠城区太极拳协会会长后,黄庚健忙个不停,“早上的时间都不是自己的。”他计划着,4月免费教学员,5月准备培训协会骨干队伍,提高教练员水平,更好地给市民传授太极拳。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区政府公开征聘咨询专家 组建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报名截止时间:5月15日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记者日前获悉,惠城区决定向社会公开征聘咨询专家,组建惠州市惠城区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拟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