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压力大 半年瘦了5公斤 心理咨询师:老人要懂得放手学会减负;子女要注意多给老人心灵陪伴
市区一公园里,一位老人背着孩子看下棋。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如今,年轻的夫妻们绝大多数都是双职工,找个保姆不仅经济负担重还不放心,于是带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老人带孩子,除了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以外,还得承受心理上的压力。据报道,有的老人甚至因为压力太大,出现了睡眠障碍。老人带娃有哪些压力?这些压力引发了哪些问题?如何缓解这些压力?近日,《惠州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新闻回放
孙子感冒,奶奶自责导致失眠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老人帮忙带娃是平常事。然而,近日在朋友圈转载的一篇报道却引起了不少人注意。据报道,老家在浙江省浦江县的张阿姨退休在家,两年前孙子出生了,她到金华市区帮儿子儿媳照顾孩子。起初,张阿姨和儿媳妇两人分工合作,直到孩子5个多月大时,儿媳妇结束产假去上班。所有家务活和照顾孩子的任务,一下子落在了张阿姨一个人身上。因为老是起夜照顾孩子,长期下来,张阿姨睡眠严重不足。
有一天早上起来,张阿姨发现孙子感冒了,后来发展成支气管炎。看着孙子咳得难受,张阿姨很自责。半个月后,孙子康复了,可张阿姨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之后,她总是吃不下饭,半年下来,体重轻了约4公斤,时常还会觉得胸闷,动不动就烦躁,想骂人。见老妈胃口不好,儿子就带她去做了胃镜检查。医生说是胃炎,得长期吃药。后来,张阿姨又查出患上了高血压。她觉得自己很没用,孙子没带好,自己反而落得一身病。儿子把老妈的事跟周围有孩子的朋友一说,大家都说,会不会根源出在心理上?一番了解后,张阿姨果然被查出得了焦虑症,幸亏情况还不算严重。
“以前带自己儿子,怎么带都行,现在怎么带孙子会这么累?”张阿姨说,她生怕孩子哪里带得不好,被儿子儿媳妇怪罪。
老人带娃常为哪些问题烦恼?
由于工作的缘故,不少年轻人有了孩子后自然而然地请双方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在记者日前走访的25个家庭中,6成表示孩子3岁前主要是由家里老人照顾看管,8成表示因为工作等原因,孩子由家里老人协助照顾。孩子小,麻烦事多,再加上家务活,老人们吃得消吗?
带娃家务都得兼顾,体力精力跟不上
今年60岁的凤姨家住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今年初女儿生下了小宝宝。由于亲家身体不太好,家住市区的女儿女婿把凤姨接到了家里来照顾宝宝。
“前3个月这孩子真是太折腾了,晚上基本不睡觉,一直要人抱着哄。”凤姨说,女儿因为伤口疼得厉害基本不能下床,女婿工作又很忙,她怕影响孩子们休息,所以宝宝都是她带。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凤姨白天要时时盯着小孩,还要承担家务,半夜又得帮忙喂奶和哄睡。一段时间下来,严重睡眠不足让她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
“虽然生了两个孩子,以前都是自己带大,也没觉得什么。但现在确实年纪来了,没有年轻时的好体力好精力,真是累。”凤姨无奈地说,老伴前年做了心脏手术,长期一个人在家她也不放心。可女儿婆家又不放心保姆照顾孩子,不愿意让女儿请人。现在孩子6个多月了,虽然好带了很多,但凤姨每天陈江、市区来回跑,累得不行。她苦笑说,一直减不下肥的她,这半年瘦了5公斤多,整个人精神状态都差了好多。
离开家乡亲友,心里憋屈没人倾诉分担
与凤姨的苦恼不同,来自北方的萍姨丈夫去世得早,她像候鸟般追随儿子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适应能力没那么好的她,一直不是很习惯。
“起初还有些新鲜感,但慢慢地因为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开始有了小矛盾。”萍姨说,平时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孩子,可儿媳妇很看重孩子,有时不经意说出的一些话让她觉得挺难过。她怕影响儿子夫妻关系,所以很少跟儿子提。“水土不服都算是小事,关键是离开家乡熟悉的亲友,听着难懂的方言,身边也没有几个朋友可以说说话,心里憋屈也没人倾诉、分担。”萍姨坦言,帮孩子做多少事都觉得是值得的,但人年纪大了,也会变得跟孩子一样,有时候也需要孩子们的关怀,不然心里会很孤独,难免多想。
带孙子占用太多时间,打乱原本生活节奏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宝宝找你们咯!”晚上8点,梁姨拨通了儿子的电话。“以往这个时候我都在跳广场舞了,为了带这个小家伙,去年有半年没跳了。现在孩子大了点,希望儿子和儿媳妇多带带孩子,让我也喘口气,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梁姨说,在小孙子出生前,退休在家的她并不空虚,性格外向的她给自己安排了不少活动:早上游泳、买菜,下午约好友聊天或打麻将,晚上跳广场舞。
说到广场舞,梁姨立即提起了兴趣。梁姨是小区广场舞的领舞,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她负责从网上学习,然后教大家跳,对此她特别有成就感。但去年开始,因为要帮忙带孙子,她基本停掉了所有业余爱好。“儿子应酬多,又常出差;儿媳妇单位忙,经常快8点了才下班到家,基本家务活她也干不了多少。”白天带孩子、晚上忙家务的梁姨感觉自己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虽然没有怨言,但她特别希望至少晚上能让她有时间去跳跳舞,释放一下。
育儿方法有冲突,引发家庭矛盾
“我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这么带大的,可到带这个孙女的时候,我却成了没经验似的,做这个也不对,做那个也不对。”家住市区升平苑的王阿姨说,为了照顾小孙女,孩子还没出生时她就常常跟朋友讨教带娃方法。“朋友说镯子会伤到新生宝宝,我就把戴了15年的玉镯取下来了;他们说茶油能防止红屁股,我就到处找好的茶油给宝宝擦……”可王阿姨的用心并没减少她与孩子们之间在育儿上的矛盾。
“孩子一岁多了,不知道哪里听说来的宝宝脾虚不能吃水果,儿子儿媳妇就一点都不让孩子吃。我觉得很不合理,有时会忍不住给宝宝喂些。但儿子儿媳妇看到了特别不高兴,直接就说我怎么这么顽固。”王阿姨说,自己的孩子想怎么带就怎么带,可带孙女却是要格外小心,生怕有什么闪失发生意外。因为在育儿观念上意见不一,王阿姨没少和儿子儿媳妇发生摩擦。时间长了,她愈加感到压力很大,甚至有时觉得自己在这个家显得有些多余。
心理咨询师建议
老人如何调适心理?
惠州市蓝天心理科学普及中心主任刘夏说,现在常提到隔代教育,确实在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上,老人和年轻人会有区别、代沟和隔阂。有时候老人很用心去带小孩,但由于达不到年轻人的要求而变得吃力不讨好,甚至会遭到子女嫌弃。面对老人带娃压力大这个问题,她建议,老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
减轻他负:不想带孩子,应和子女沟通
首先,老人要学会减轻他负,即他人给予的负担。如子女将孩子硬塞给老人带,觉得放心,比请保姆安心。老人可以不去主动承担代照顾子孙的责任,而是鼓励子女主动承担带孩子的责任,并表明在有需要的时候如子女外出公干、旅游等情况下,可以给予帮助。有时候如果老人把照顾小孩的事情全部揽下来了,不仅没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做得不符年轻人想法的时候,还容易导致吃力不讨好。另外,老人如果因为身体状况等其他原因不能带孩子的,要向子女明确提出来,让子女知道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可以通过沟通适当地去减轻他人给予自己的负担,不要将带孩子这件事变成一种道德绑架。
“有些老人情感空虚,利用子孙填补自己的情感空间。但小孩子也会一天天长大,然后可能会离开老人,去读书、工作,这样老人又会感到情感空虚。”刘夏指出,这都需要老人去调整自己的心理。
减轻自负:把后辈的事情留给后辈做
其次,学会减轻自负,不要自己给自己加重负担。有些老人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同时喜欢“管事”,本来可以不管的事情,偏要去管,甚至动怒,导致伤身体。“建议老人有时候要做到"难得糊涂",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把后辈的事情留给后辈做,懂得放手,减轻自己的烦恼。”她建议,老人在帮忙照顾孙辈时也要注意一个尺度问题,让自己的身心承受达到平衡,并学会自我减压、减负。
子女该怎么做?
刘夏表示,子女将小孩交给家里老人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一天24小时中,不能抽出一点点时间吗?其次,是考虑自己父母身体状况如何,如果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还让老人带孩子,实属不孝。再一个就是,要考虑父母是否真的愿意带小孩。如果父母不是出于自愿的话,无形中将带小孩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
多体谅父母,给老人更多精神上的关心
“年轻人要多体谅父母,因为父母确实年老了,尽量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刘夏建议,做子女的平时应尽量减少父母带孩子的时间,能自己带的时候自己带。下班回到家要主动承担家务,比如洗碗、给孩子洗澡、带孩子散步等,有意识地去减轻老人白天操劳的压力。在周末或节假日里,多带孩子和父母一起出去走一走、喝喝茶,避免老人有心理落差的同时,还能尽孝。因为老人不仅需要孙辈陪伴,也需要子女的陪伴。多鼓励和给予老人一定的时间参加社会活动。
“现在很多子女只关心孩子的成长,忽略了老人的心理健康,最后老人很多身体上的疾病都是由心理疾病演化过来的。”刘夏表示,平时要多关心老人的心理问题,发现问题时还要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切勿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年轻父母才是带孩子的主力
“有的儿女不够独立,不但需要老人帮忙还要拿老人的退休金补贴家用,这就是变相啃老。”在刘夏看来,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妥当,做子女的不应该把老人帮忙带孙辈看做理所应当的事,以此道德绑架父母。
“真正让老人轻松带小孩的根本是子女将主要担子自己扛回去,同时要及时体谅、理解、感谢老人对于一切的牺牲与付出。”刘夏建议,现在很多年轻人确实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难道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吗?有些年轻人确实是因为工作忙碌没时间带的,就把孩子交给老人;但也有些年轻人晚上下班后出去玩、和朋友聚会、聊天,把孩子丢给老人带。这部分人只考虑到自己压力大,却没有体谅老人带孩子的艰辛。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给予的爱和照顾是无人能取代的。”她表示,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尽量不要全盘托付给老人,实在没时间的可以请老人协助,自己还是应当做主力。做子女的通过自己带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才能真正去理解和了解自己的父母。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费 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闻推荐
示范区首季电池出口量升质稳 惠州市首个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正向创建国家级冲刺
本报讯(记者杨熠通讯员刘森吕蓉)自惠州市首个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仲恺高新区电池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以来,电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