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存款总量突破5000亿 一季度惠州市金融运行良好,存贷款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一季度,惠州市金融运行良好,存贷款稳步增长。这是市民在银行办理业务。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日前发布《2017年一季度惠州市金融运行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惠州市金融整体运行良好,存贷款均保持平稳增长。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209.35亿元,同比增长25.03%;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64.45亿元,同比增长30.58%。
存款总量从4000亿到突破5000亿仅用11个月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惠州市各项存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209.35亿元,同比增长25.03%。从整体看,一季度新增存款234.87亿元,同比少增95.35亿元,增速位于珠三角第四,比全省和珠三角的平均增速分别快1.81、2.12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2月末,惠州市各项存款成功突破5000亿元大关,余额达到5035.62亿元,成为继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之后,广东第七个存款总量超5000亿元的城市,也是第五个地级市,在2016年实现超常规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今年一季度能够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实属难得。据悉,从惠州建制立市至2007年1月,全市各项存款余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用了20年;各项存款突破3000亿元和4000亿元,则都用了3年时间;而突破5000亿元仅用了11个月。
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64亿
贷款方面,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64.45亿元,同比增长30.58%。从整体看,一季度新增贷款203.48亿元,同比多增98.74亿元;比年初增长5.88%,比去年同期快2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三。比全省和珠三角的平均增速分别快1.48、1.47个百分点。
住房贷款仍是主要增长点。3月末,全市房地产贷款(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余额1925.51亿元,同比增加676.7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23.03亿元,同比增长54.19%。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2.97亿元,同比下降0.69%;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27.61亿元,同比增长61.10%,当季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88.87亿元,同比增长28.14%。
同时,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企业贷款逐步回升。3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21.79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年初增加41.32亿元,增长2.61%,延续了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增势。
据该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一些信贷投放薄弱环节也有所补强。一是涉农贷款稳定增长,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31.50亿元,比年初增加30.47亿元,增长6.08%。二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加快,3月末,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563.37亿元,比年初增加21.24亿元,增长5.87%。三是民营企业贷款比年初小幅增长,3月末,全市民营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708.71亿元,比年初增长2.39%。
金融机构应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展望2017年全年,该支行有关负责人认为,有两个新特点值得关注,它们可能会影响金融运行走势,相关措施也面临调整。一是房地产限售政策出台后,购房贷款需求面临回落,开发贷背离走高。预计新政将挤出部分投资需求,抑制投机炒作行为,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未来房地产市场总体回归平稳将是大概率事件,销售高位回落将导致个人住房贷款的需求相应减弱,金融机构需及时调整信贷投放节奏和资产配置结构。
二是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体系有待深化。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求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要求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的企业倾斜,有效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比如,当前惠州市科技创新型企业高速发展,但融资渠道有限,特色融资体系仍待完善。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都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金融机构应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应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石化、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升级,完善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及创新领域投融资方式,探索在科技创新制造业聚集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本报记者刘炜炜 通讯员代丹萍
新闻推荐
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防治疟疾知识。本报记者杨熠通讯员陈芊摄本报讯(记者杨熠通讯员陈芊)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