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惠州市经济开局平稳 全市实现GDP857.75亿元,增长7.1%
一季度惠州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发展质量继续提升。这是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工人在自动化生产车间作业。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本报讯 (记者戴 建 通讯员林艳云)市统计局昨日发布信息,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惠州市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财税收支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速回升
纵观一季度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惠州市部分经济指标对比上年同期增幅有所回升,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发展质量继续提升。
工业生产企稳向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6.37亿元,增长7%,增幅比1~2月提升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子工业增长5.9%、石化工业增长0.2%、汽车工业增长10.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7%。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短板”指标得到补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82.50亿元,增长10.1%;全市基础设施投资64.09亿元,增长73.7%。
财税收支较快增长。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3.43亿元,增长14.9%,比上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国税收入完成168.21亿元,增长25.4%,比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增速回升。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05.49亿元,增长0.3%,比上年同期上升16.8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400.61亿元,增长7.6%,比上年同期上升26.1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金融存贷快速增长
当前,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实体经济仍然比较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保持一个地区经济平稳发展殊为不易。
那么,是哪些因素支撑了一季度惠州市经济发展?
首先,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56.49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5.2:53.2:41.6。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的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全国去产能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去年四季度以来上游工业品出厂价格纷纷回暖,下游价格得到支撑,一季度惠州市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2.4%,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回暖。
其次,市场消费加快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84亿元,增长12%,比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1.46亿元,增长11.1%,商品零售302.38亿元,增长12.0%。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7.2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增长24.9%。
受去年下半年价格上涨、翘尾因素明显以及春节消费拉动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1%。
最后,金融存贷保持快速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09.35亿元,增长25.0%,比上年同期上升13.3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2074.55亿元,增长15.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664.45亿元,增长30.6%,比上年同期上升17.4个百分点。
推进供给侧改革,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6107.61万平方米,增长13.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38.87万平方米,增长12.7%。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57.1万平方米,下降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9.63万平方米,下降31.1%。
市发展和改革局提供的分析材料指出,全市发展动能转换较为滞后。一方面,惠州市新投产工业项目较少,特别是信利一期、伯恩光学永湖和三和基地、博罗欣旺达、旭硝子等项目虽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但目前贡献的工业产值不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强。另一方面,新动能的培育仍处于周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尚处于培育和加快形成阶段,对经济增长支撑力有限。
对此,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上下要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率先跨越,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和实体经济扩能增效,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琳)昨日上午,惠州首部全国院线电影《疯狂的房子》暨百业弘安影视文化基金启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副市长陈高燕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