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完善学生课后服务

惠州日报 2017-03-10 09:07

据3月9日《惠州日报》报道,仲恺高新区各小学16时放学过后至18时,慈卫社工在惠环街道办事处的主导下,承接“惠环街道异地产业工人子女公益学习中心”项目,走进学校开展项目服务。运用“社工+志愿者”模式为异地产业工人子女下午提供 “学业辅导+第二课堂活动”等专业服务,解决了惠环街道异地产业工人家庭放学接孩子存在的难题。

中小学生、幼儿园放学早,大部分下午3时半至4时半就要接孩子。这个接孩子的时间段因与家长工作时间多有冲突,而让一部分家长深感头疼。为此,托管班应运而生,但因鱼龙混杂,也埋下安全隐患。笔者认为,要完善中小学生、幼儿园课后服务体系,政府、学校和社区应多方联动。

政府可投入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教育部门可积极协调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科学选择课后服务内容。

学校可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学生免费提供课后服务。有课后服务能力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课后校内托管。对于无课后服务能力的中小学,一是可以让社工和志愿者进校服务,二是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性托管。而在社区方面,有条件的社区可开展社区托管,无条件的社区可主动与学校和志愿者联系,借助学校进行托管,等等。(向春宇)

新闻推荐

掀植树高潮助力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本报评论员

惠州论坛又一个美好的春天,又一个植树的时节。昨日是我国第39个植树节。于惠州而言,在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开局年的春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