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山旮旯办腐竹厂 龙门县地派镇田心村廖建成黄玉娴返乡创业相濡以沫
建成、黄玉娴夫妻俩齐心合力创业。
黄玉娴将腐竹挑起来,放到竹竿上。
腐竹,一种客家家常的美味食物。在过去,许多家庭自制腐竹,其豆香浓郁、爽滑易嚼,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菜。如今,自制腐竹的人家已然不多。而在龙门县地派镇田心村,山远地偏之地,80后夫妻廖建成、黄玉娴运好水酿好豆,返乡创业开办腐竹厂,依靠做腐竹撑起一个家。
繁琐劳累
凌晨1时睡下,4时起床开工
黄玉娴爱笑,圆圆的脸上说话都带着一抹笑容。拜常年的太阳光所赐,这个1987年出生的姑娘有着小麦色肌肤。她3岁的女儿坐在小自行车上,由妈妈推着从家里穿过村道,去往他们的腐竹厂。路上碰到邻里亲戚,黄玉娴总会与他们寒暄几句。
外面艳阳高照,腐竹厂内弥漫着豆香,湿度、温度都比外面更高些,锅炉里的柴火正旺。她的丈夫廖建成正从热气腾腾的锅里挑起腐竹挂在竹竿上,看着妻儿来到身边,笑容在他脸上漾开。“到了夏天,腐竹厂的温度有40多度。”黄玉娴说着,走到屋内最里面,那里挂了几竹竿晒好的腐竹。她熟练地拿起透明包装袋,按0.5公斤一袋分别打包装。请来帮忙的一位工人已经就位了,黄玉娴让丈夫回家休息一会儿,他凌晨4点起床已经连续忙了几个小时了。
天气晴朗的季节,凌晨4时廖建成就摸着黑起床。制作腐竹工序繁多漫长,不早早起床就会耽误一天的生产。凌晨万籁寂静,廖建成打着手电穿过村道来到腐竹厂,灯光瞬间把外面的田野都照亮。凌晨1时他睡下前泡的110公斤黄豆已经泡好了,接着要做的是清洗黄豆。洗完几遍,时间到了4时30分,他开启豆浆机打豆浆。打豆浆时,必定是用井水,地派水质好是做好腐竹的必要条件。打好的豆浆会被倒入大锅中煮沸,接着再过滤豆渣,把滤渣后的豆浆一勺勺舀进制作腐竹的平锅中,这才开始拉腐竹的第一步。做完了以上这些步骤,已经是清晨7时许,天色大亮了。
煮浆、拉腐竹,全手工制作
拉腐竹的铁锅是特制的,长方形,长约9米。长长的木柴放进灶口燃烧,不断给长铁锅提供热量。长铁锅被分成几十个小格,每格都倒入豆浆后,灶底不断升腾起热量,豆浆渐渐在表面形成一层浆膜,待浆膜渐渐覆盖满格时,就要靠手工了。廖建成右手拿着一根细竹竿,从格子一侧对角挑起温度达七八十度的浆膜,左手将浆膜打个转,挂在了铁锅上方的竹竿上。这个动作迅速而娴熟,挂在竹竿上的腐竹呈长条形,两侧对折整齐,两端薄厚均匀。升腾的热气逐渐使腐竹凝固,等浆液都滴尽,竹竿也挂满了腐竹时,外头的太阳已高高照耀着大地。廖建成扛起整竹竿的腐竹,出门到屋顶上晾晒,让太阳的能量激发腐竹的鲜美,这是制腐竹的关键工序。少了太阳的自然光照晾晒,腐竹的鲜味减弱,口感也有所不同。因此,遇到阴雨天,他们只能停工。
傍晚时分,屋顶上经过一整天晾晒的腐竹,要进入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焙干。这时,铁锅上的格子全都被收起,炉灶中的火却不能减,从屋顶上搬回的腐竹会再度被架在铁锅上,柴火的热气让腐竹挥发掉最后的水汽,变得干燥,也让豆香紧锁在腐竹中。经过这焙干的程序,腐竹不易长霉能更好地保存。
实际上,一个完整的腐竹制作工序从前一天便已经开始。前一天做腐竹的空隙,便要坐下来挑拣黄豆,把其中掺杂的石头等杂质都挑出来,放入烤箱中焙干,以便更好地脱壳。脱壳这道程序看似无关紧要,却关乎腐竹品质。“黄豆如果不脱壳的话,做出来的腐竹有一股苦味。”为了做出好吃的腐竹,廖建成谨守着每一道工序。
他们的坚守
工序一个不能少,不该加的一样都不加
他们每天加工110公斤黄豆,制出的腐竹大约只有50公斤。产量不高,工序却繁琐耗人力。“最辛苦的是我丈夫!”黄玉娴一边打包腐竹一边说,每个工作日廖建成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到了下半夜,还要每隔一个小时起来查看腐竹的焙干程度。“焙得太干腐竹会断掉,没法卖出去。”卖相不好的腐竹,他们自己吃,也跟邻里亲友分享。
在这对小夫妻看来,腐竹制作得是否好吃,对品质的坚持很关键。腐竹制作不难,但其中亦有讲究。首先挑选黄豆就很重要,黄豆的产地不同品质也有区别。“最好的是老豆,因为老豆蛋白质含量高,拉出的腐竹才好吃。”黄玉娴所说的老豆,并不是说陈年的黄豆,而是生长时间长的黄豆。
其次是工序一点都不能减少。“就像脱壳,如果不脱壳或者脱壳不干净,制作出的腐竹会有苦味。”有的人为了省时间,会减少脱壳程序。为了去除腐竹中的苦味,则会加一些去除苦味的食品添加剂。黄玉娴上网查过,网上有不少制作腐竹的“窍门”,有豆味增香剂,还有去泡剂。原来,煮豆浆时会产生豆泡,拉腐竹时影响外观,廖建成就每拉一次豆皮都要用木板把豆泡挂掉,一个小小的动作要重复成百上千次。当然,如果使用了去泡剂就省掉这些工夫了,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别人吃的,也跟自己吃的一样,不该加的一样都不能加。”110公斤黄豆分3大锅煮,分为头锅、中锅、尾锅。黄玉娴说,这3锅煮出来的腐竹还是有些差别的。“前面煮的豆浆拉出来的腐竹我们叫头竹,后面的叫尾竹。”头竹因为蛋白含量较高,口感滑,有嚼劲。尾竹因为煮的时间长,口感更甜,价格也略高。在外观上,头竹外表油润些,表皮还会渗出一些豆油,尾竹颜色更深些。
当初的创业
2008年返乡,和父亲建起镇上第一家腐竹厂
廖建成夫妻俩的腐竹厂开了3年了。不过算起最初的创业,还是在2008年。那时,两人还不认识,廖建成首先返乡和父亲一起创业。廖建成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家里一直比较困难,母亲生病了10年,后来去世了。外面打工几年后,他不忍父亲一个人在家,决定返回家乡创业。“我祖上是磨豆腐的,但到后来豆腐不好卖。”廖建成考虑,家乡山水好,可以做腐竹。不过,虽然家里有磨豆腐的传统,但廖建成和父亲都没做过腐竹。
为了建起腐竹厂,廖建成和父亲聘请了广西一位腐竹师傅。尽管做腐竹很苦,但廖建成非常有心,跟着师傅学。所有制作程序,廖建成很快就掌握了。不过,其中的关键窍门,师傅却没教多少,廖建成就自己摸索。“开始的一两个月,总是失败,浪费了很多豆浆。”廖建成说,腐竹制作的关键在于调浆。浆调得不好,一是影响口感,二是影响产量。“开始口感调好了,产量总是上不去,只能出3成的腐竹,这样的产量成本都不够。”不断地摸索,廖建成终于掌握了调浆的秘诀,出产的腐竹既能有一定产量,又有好的口感。这样,廖建成和父亲的腐竹厂终于开起来了,成为镇上第一家腐竹厂。两父子齐心合力,渐渐开始有了名声,还带动了一些村民也开起了腐竹厂。为此,廖建成的父亲还获得过惠州市高级技师称号。
两人的爱情
嫁到山旮旯,母亲一度担心和反对
廖建成是地派镇田心村人,黄玉娴是河源市龙川县人。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
“我那时在市区一家推销电话卡的公司工作,打电话向他推销时聊了起来。”刚开始,两人只是朋友,后来聊多了,廖建成空闲时就坐车去市区看黄玉娴。“开始我也没有答应,后来,他经常坐3个小时车过来看我,来回6个小时。”2011年,黄玉娴终于被廖建成打动,两人才确立恋爱关系。
黄玉娴是山沟沟里出来的孩子,当年两人谈恋爱的时候,她的母亲一度担心和反对。“她说,自己都是从山旮旯出来的,还嫁到更加山旮旯的地方,怕我受苦。”后来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廖建成用真诚打动了黄玉娴的母亲。2013年,两人顺利地结了婚。年初结婚,年底他们的孩子就出生了。由于家婆早早去世,黄玉娴是在娘家坐的月子。
相互支持
夫妻刚办起自己的腐竹厂,父亲车祸被撞成植物人
黄玉娴记得,前几年地派腐竹很好销,当时家里的腐竹厂生意很好。2014年底,廖建成、黄玉娴商量,两夫妻再建一家腐竹厂。但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6月底,她回龙川娘家看女儿,刚进家门就接到了丈夫的电话。55岁的家公在家门口被飞驰的摩托车撞飞,后脑着地,病情危急,已经急救送医院了。这时,他们自己的腐竹厂才开了半年时间,正是创业初期。
听到这个消息,黄玉娴脑海里空白一片。丈夫已经六神无主,她赶紧回了龙门。向来健康的家公躺在ICU中,全家人毫无头绪。她站起来拿定主意:龙门的医疗条件有限,她联系到了市里的医院和专家,果决地将家公转到了市里的医院接受开颅手术。
多年好不容易存下来的一笔积蓄,就这样一下子用光了。几兄弟姐妹东拼西凑,医药费还有一个大缺口。手术挽救了父亲的生命,却没能改变成植物人的命运。
日子过得紧张匆忙,两人相互守护一路坚持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两个年轻人承担了太多。父亲术后回家,日常照料的重任由他们夫妻二人承担。这边父亲需要照料,那头做腐竹的活儿也不能停。后来,因为两夫妻实在分身乏术,廖建成兄弟凑钱请了一个护工专职照顾。廖建成主要负责做腐竹,黄玉娴除了照顾女儿,负责家里的一日三餐外,还要在腐竹厂帮忙。
“我都没想到,我们能承担这么多东西,好在都走过来了。”黄玉娴笑着回忆过往,忆及深处即使红了眼也没有让泪掉下来。家庭的变故带来的种种压力,外人无法衡量,或可佐证的是他们体重的变化。那段时间,他们两人分别都瘦了十几斤。
常年挑豆皮沾水,黄玉娴的双手手指经常爆裂,即使带着手套作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冬天,北风一刮,双手不做事都痛。她却笑着说,这比起刚开始做腐竹的时候好多了。“头一个月,双手换了五六层皮。”常年的劳累身体也吃不消。不过,她的回答很实在:“没有高学历,只能靠手艺。年轻多吃苦,到老就不会太辛苦。”而廖建成对于每日的辛苦劳作,也是毫无怨言。虽然日子过得紧张而匆忙,但两人相互守护、一路坚持着。“广西腐竹师傅说,做腐竹的夫妻,10对有9对常常吵架。像我们夫妻这样的,再劳苦也不争吵,很少。”两夫妻觉得,辛苦不要紧,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 桃 方莲花 统筹 本报记者黄 桃
新闻推荐
龙门誓师“八大整治” 全县环境大整治集中行动昨启动,5000人齐动手扮靓家园
龙门县党员干部职工在清扫卫生死角,美化县容县貌。本报记者黄宇翔特约通讯员黄伟光摄本报讯(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郭文斌吴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