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棉被,他牵挂了半个世纪 退休教师赖佛生寻找10余年终于找到50年前送棉被的恩人,两家再续前缘
赖佛生和恩人陈妈家的妻子刘娇话往事。
日前,惠东县白盆珠镇横坑村退休教师赖佛生终于了却了一桩牵挂了他半个世纪的心愿,找到了50年前的患难恩人。“那段往事,纵然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赖佛生说,半个世纪过去,岁月蹉跎,人已老,情依旧,令人唏嘘。
结缘
海丰小伙常借住家中,两家情谊渐深
赖佛生家住惠东县最为边远的山村之一——— 白盆珠镇横坑村。该村和海丰县接壤,在物资匮乏的60年前,村里丰富的木材、草药、竹林和茶叶等资源,吸引了不少海丰县人前来谋生,经营山货。当时,有一个叫“陈马加”的海丰年轻人经常住在赖佛生家里。赖佛生依稀记得陈马加是海丰县城老市场人,主要从事木屐生意。“他当年在我家落脚,有时住一两天,有时住好几天,每次都是自己带一些米菜来。”赖佛生说,陈马加的勤劳和善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赖佛生的父母对这位年轻人也非常友善,在生活上悉心照顾他,将他带来的米菜煮好给他吃。两家人虽然非亲非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间感情逐渐加深,倍感亲切。陈马加常常叫赖佛生的父母“阿哥阿嫂”,而老人则称陈马加“老侄”。
患难
寒冬住院无棉被,小伙雪中送炭
50年前,10多岁的赖佛生为帮补家用,早早便开始干活,到山上去采山货。当年年底接近春节的一天,赖佛生上山砍树时膝盖被砍伤,血流不止。随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赖佛生被送到数十公里外的海丰县彭湃医院医治。春节,赖佛生的父母在一片爆竹声中陪伴儿子在医院度过。更为不幸的是,赖佛生的父亲当时患有严重肾炎,接连的灾难使得赖佛生的母亲不堪重负,常常精神恍惚。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医院病床的棉被不够用,在寒风刺骨的冬日里,我们急需找一张棉被。”赖佛生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买棉被又没有钱,又逢大年初二,上哪去找?就在一家人为找棉被犯愁之际,只见陈马加和妻子抱着一张新棉被出现在病房里。“盖这张棉被吧,我们家里还有。”陷入困境的赖佛生的父母顿时感动得眼噙泪花,连声说:“你们太好了,太好了!”
在当时的年月里,许多人都忌讳春节期间到医院去。事后赖佛生的父母得知,陈马加夫妇不仅没有忌讳这些,而且那张棉被是年前新买的。一个多月后,赖佛生康复出院。
失联
生活奔忙城市变迁,两家50年未见面
赖佛生康复出院几年后娶妻生子,肩负起养家重担,并开始从事教育事业,一直在横坑小学教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丰老乡基本上不到横坑村做山货谋生了,陈家也从原来的住处搬到另一条街道,开始了新的生活。时过境迁,双方都没有留下通讯地址,中断了联系。
随着年岁渐长,世事如烟,但赖佛生始终清晰记得当年自己住院收到棉被那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似的。”赖佛生说,他始终记得“海丰县城厅仔街25号陈马加”。“一定要找到恩人!”退休后的赖佛生常常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说。
寻亲
寻找恩人十余载,费尽周折终如愿
赖佛生退休后,更有时间寻找恩人了。他委托海丰的老乡、熟人打听,还多次乘车到海丰县老城区,寻找“海丰县城厅仔街25号陈马加”,但始终未果。
前不久,赖佛生带着小孩到达海丰县城,并再次到迁居海丰县城的横坑老乡林乃胜家。林乃胜在海丰县城生活了近40年,从事出租车生意,非常熟悉海丰县城,又会讲海丰话,之前赖佛生也曾经请他帮忙一起寻找过“海丰县城厅仔街25号陈马加”,对寻人的事情大致清楚。
“我很乐意帮你寻找,只是这10多年来你也寻找过多次,都找不到,现在城市变化很大,恐怕找到的机会更渺茫了。”林乃胜摇着头说,他在海丰载客几十年,大街小巷闭上眼睛都可以走,但从没听过有厅仔街,要么是记错了,要么这地方非常偏僻。
“既然来了,还是尽力找找,不然我无法释怀,寝食不安。”赖佛生说。林乃胜被赖佛生的执着打动,便带领赖佛生及家人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到海丰县城很多地方打听,还是没有找到。
午饭后,“寻人团”马不停蹄继续寻人,并在海丰县城老城区逐街逐巷逐户展开地毯式寻找,但当地居民都说没听过“厅仔街”。当天下午5时,一位坐在屋檐下晒太阳的耄耋老人听到他们是从横坑村来的,顿时精神抖擞,用半客家话和林乃胜、赖佛生等人交流。原来,他姓彭,年轻时也到过横坑做山货生意,并说有“厅仔街”这个地方,只是这条街很老很小,那里的原居民基本都搬走了,现在基本没人叫得上这条街的名字,只有像他们这样年纪的人才知道。
随后,林乃胜、赖佛生按照老人的指引,在一条非常不起眼的破旧小巷里的一间没人住的老房子门边,依稀认出“町仔街22”。赖佛生非常兴奋,通过向町仔街原居民询问得知,有陈马加这家人,只是好久都不在这里居住了,听说是搬到深圳,还在不远的大邱田街开有小店。
“去大邱田街寻找!”林乃胜、赖佛生一行立即来到大邱田街,向每一家店铺询问,当他们询问到尽头的一间店铺时,一位叫潘惠虞的中年本地人说他知道有个做木屐的,是开小店,儿子在深圳,只是不在大邱田街,是在不远的一条街上。
潘惠虞非常热心,带着赖佛生等穿街走巷,来到一间小店。但一进门经过简单交流,发现这家人却不是他们要找的,希望再次落空。好在这家店铺主人得知赖佛生的来意时,也非常热心。他说自己叫陈美成,是本地人,虽不认识陈马加,但与陈马加应该是本族或同祠堂的。随后,他拿出《陈氏族谱》,根据赖佛生回忆陈马加的一个儿子名字叫“阿庞”进行寻找,终于在族谱的中间,出现了“世坤公妈家”、儿“美航”等记载。原来陈马加的正确名字是 “陈妈家”,“阿庞”叫陈美航。
如何才能找到陈妈家?在大家迷茫时,店主人说他有一本本姓旧电话本,看能否找到电话号码。店主人在杂货堆压的一个老箱子里找出了一本泛黄的陈氏电话簿,并找到了陈美航的固定电话。潘惠虞立即拨打这个电话,一个老阿婆接了电话。当询问是否陈美航家时,对方说“是”。恩人终于找到!
相见
恩人已去情未逝,两家约定常来往
在潘惠虞的引领下,赖佛生终于到了陈美航的家。原来,陈美航的家就在大邱田街,但不是开小店,具体地址还要从大邱田街再拐进一条小巷。到了巷口,一位老婆婆站在那里等候。赖佛生见到老人后,立马箭步上前,握住老人的双手,“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到了陈家,赖佛生得知,陈妈家老人已于 2015年去世,这位婆婆是陈妈家的老伴刘娇,她已认不出赖佛生。讲到半个世纪前的事情,她大致可回忆部分,老人家说只记得他丈夫有一个横坑姓赖的朋友,有一年过年时还去医院探望过这个朋友,但已不记得送棉被的事了。
在交谈中,赖佛生还得知,陈妈家和刘娇育有3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分别在海丰、深圳等地谋生,家族有近20人,后辈从事设计或经商等工作。
在海丰相聚后几天,陈家人又到惠东回访了赖佛生一家。两家人表示,患难见真情,50年前的经历和真情刻骨难忘,今后要倍加珍惜,常来常往。
文/图 本报记者赖金朗
新闻推荐
清澈的溪水。古井一直没有干枯。在惠东县梁化镇水联村,林间小道、潺潺溪水,未经刻意雕琢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浓浓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