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造更有智慧 让生活更有质量 写在2017年“3·15”之际

惠州日报 2017-03-15 08:46

本报评论员

惠州论坛

今天,2017年3月15日,我们迎来又一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今天,在这个34年前就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确定的,旨在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特定日子里,我们除了需要打假的传统动作之外,置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的语境,2017年“3·15”无疑对我们更有着一个全新的观照视角。

必须看到,通过媒体和网络曝光,职能部门及时跟进查处,对假冒伪劣产品保持“零容忍”和施予重拳打击,这仍是今天我们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方式。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质量时代的今天,通过改革的办法,依靠创新驱动,从生产端入手,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回应老百姓对更好生活品质的强烈期待,更是我们保护消费者权益、造福人民群众的题中要义。

现实是最好的说明。日前,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6-2017)经央视财经频道权威发布,数据显示逾七成受访者在商品购买中,最看重的是质量和耐用性。这一点,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感同身受。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回应,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对于惠州而言,回应质量时代人民期待,就是要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推动“惠州制造”转向“惠州智造”,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物质生活需要。

惠州市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失衡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这意味着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惠州智造高地的道路上,我们还须继续努力,还须啃下更多的“硬骨头”。

制造更有智慧,生活才更有质量。这当是2017年“3·15”对我们的新启示。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舍近求远到国外高价购买马桶盖和电饭煲,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多一些物美质优的耐用品,少一些粗制滥造的生活用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根基。我们勠力同心,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造惠州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未来更有质量、更加美好的生活就可期可待。

新闻推荐

探索建设枢纽型关工组织 惠州市2017年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程秋伊通讯员黄晓华)昨日上午,惠州市2017年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召开,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