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夜,一头抹香鲸的生死救援 惠州救援行动对成年活体抹香鲸作全球首次听觉测试,开创多项科研成果
潜水员尝试在抹香鲸身上安装仪器对其进行听觉测试。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抹香鲸——— 世界上最大有齿类捕食性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
这种常人难得一见的深海巨鲸,却在大亚湾与人们不期而遇,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拯救大行动。
3月12日,一头抹香鲸在深圳海域受困被救,随后游至惠州大亚湾海域。迷航的抹香鲸虽经惠州、深圳等地4天3夜的全力救援,最终搁浅后不幸死亡。
“世界上还没有在近岸搁浅后抹香鲸成活的案例。”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执行馆长、厦门市水陆生物研究所所长童慎汉坦言,救援行动中惠深等地付出极大努力,抹香鲸整体保持完好,救护措施得力。专家表示,救援行动中,对成年活体抹香鲸进行了全球首次听觉测试,解剖中发现抹香鲸体内有胚胎为世界首例,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抹香鲸虽然不幸死亡,但救援行动中的救援机制、科研科普价值和海洋保护意识等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与启示仍在发酵。
鲸困浅海
救援集结号紧急吹响,数十专家学者云集
●镜头
3月12日9时,一头抹香鲸在深圳大鹏海域被海上渔网所困,情况十分危急。在深圳渔政部门、渔民及海洋专家救援下,鲸鱼成功摆脱渔网后游入惠州大亚湾海域。
抹香鲸是深海大型鲸类,进入浅海就如同龙困浅滩,只有尽快回到深海才有生存可能。当日17时,接到深圳大鹏渔政部门通报后,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立即派出4艘快艇前往救护,并一路跟踪保护。13日,参加救护的船只多达9艘。
“救护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抹香鲸有搁浅危险,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作为此次救援行动的组织者,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邬刚敏锐地意识到仅靠惠深两地政府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亟须调集更多专业人士和社会力量一同参与救援。
一场合力救援抹香鲸的集结号吹响:13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海洋世界多位海洋生物专家组成的救护专家组在现场成立;14日上午,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香港海洋公园、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十名专家学者,陆续抵达现场参与救护指导;惠深两地众多志愿者也参与现场救援……
短短2天时间,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热心人士等力量齐聚大亚湾,一场争分夺秒拯救抹香鲸的战役全面打响。
13日夜间,抹香鲸一直在码头岸边游弋转圈。时而穿越码头栈桥桥墩,时而靠近岸边,甚至一度游入码头油污隔离带。救护人员现场密切观察,留意抹香鲸的呼吸和身体是否失去平衡,并按专家建议将救护船只后退至离抹香鲸30米外,尽量不干扰鲸鱼。
救援期间,抹香鲸健康状况堪忧。有救护人员主动买来鱿鱼喂食,并希望借此引导抹香鲸游向大海深处。还有专家发现鲸鱼全身多处出现溃烂,在经过仔细检测后,对其注射长效抗生素帮助消炎,竭尽全力抢救鲸鱼。
●点评
拯救大型鲸类在国内外并不多见,发生在惠州大亚湾海域的这次鲸鱼紧急救援行动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在地域上,涉及惠深两地;在政府力量上,涉及海洋渔业、渔政、海警、边防等多部门的整合;在专业力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海洋生物专家学者急速“飞抵”现场;在民间力量上,社会船只、企业、志愿者等纷纷加入。这次鲸鱼救援行动是一次各方力量的总动员、总集结。
科学探索
解剖抹香鲸后发现胚胎为世界首例
●镜头
3月13日上午,惠州渔政支队指挥船上气氛紧张。迷航的抹香鲸试图游近浅滩,随时有搁浅的危险。
“我们打算采用声呐仪器测试抹香鲸的听力。”现场负责救援指挥的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陈天水介绍,根据鲸豚专家建议,他们将采用声呐仪器为抹香鲸导航。
据了解,声呐仪器导航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救援方法,通过发出鲸鱼同类声音来引导抹香鲸。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科学家曾尝试过对一头幼年抹香鲸进行听觉能力测试。
“这是人类首次尝试对成年活体抹香鲸进行听觉能力测试,以评估其声呐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潜在的噪音影响。”参与营救的中科院深海所专家介绍,此次测试为人类更加了解鲸豚类哺乳动物以及海洋生物,贡献了不可多得、极为难得的科研和科普信息。
声呐引导效果不甚明显。14日下午,始终徘徊迷航的抹香鲸搁浅于大亚湾海域。
“我们在海面设置了防护栏,防止船只进入。”惠州渔政支队44606渔政船指挥长魏远志告诉记者,当晚渔政、边防、海事船艇在海上彻夜值守,岸上公安人员坚持维持秩序,尽可能避免干扰抹香鲸。
现场工作人员尽一切最大可能保护鲸鱼,期盼奇迹的发生。抹香鲸最终还是未能挺过来,于15日凌晨2时许不幸死亡。
当天,抹香鲸尸体被运往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并立即采取了低温防腐措施。经现场测量,该鲸为成年雌性,长10.78米,重14.18吨。专家将对鲸鱼开展生态及病理等方面研究工作,以期为抹香鲸这一濒危种群的保护提供更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数据和理论。
●点评
在长达4天3夜的救援行动中,来自全国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近距离观察抹香鲸,为它体检,制定救援方案,以期拯救这头深海巨鲸。
虽然搁浅抹香鲸已逝去,但它带来的科研价值是巨大的。3月16日,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香港海洋公园等专家团队对死亡抹香鲸进行了解剖。解剖过程中发现其体内有胚胎,为世界首例解剖后发现有胚胎的抹香鲸。
“这一例怀孕抹香鲸解剖案例科研意义非常重大。”童慎汉向媒体表示,该科研成果为日后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了宝贵信息。
不仅如此,对很多科研专家来说,在救援行动中,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一头活体抹香鲸机会十分难得。专家称,此次救援行动,对人类更加了解鲸豚类哺乳动物,特别是对抹香鲸这一濒危物种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经验弥足珍贵。
感悟生命
人与鲸鱼的故事仍将继续
●镜头
3月15日下午,惠州港的塔吊缓缓吊起抹香鲸巨大的躯体。岸边围满了闻讯而来的群众,海上也有数十艘渔民快艇前来,大家悲哀地目送抹香鲸离开大海。
救援期间,惠州、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群众,纷纷自发赶赴大亚湾海岸,为拯救抹香鲸加油鼓劲。“听说抹香鲸受伤回不了家,昨晚又很顽强地游动,我就专程赶来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市民李霄云赶到了现场。可惜的是,她目睹的是抹香鲸被宣告死亡并拖走的场面。
连日来,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纷纷报道此事件。许多人的手机微信朋友圈被相关信息刷屏。“希望它能挺过去,希望奇迹会出现!”网友“风雨中前行”为抹香鲸留言祈福。也有网友评论,救援抹香鲸是一场保护海洋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全民科普,我们要身体力行,从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做起。
奇迹没有发生!但人与鲸鱼的故事仍将继续。抹香鲸及幼体将制成标本留在惠州。半年后,人们将在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的科研基地,看到抹香鲸及幼体标本,通过它们认识鲸鱼、了解海洋、感悟生命。
●点评
搁浅海滩的鲸鱼、4天3夜守护的工作人员、闻讯而至的群众……这样一幅幅关爱救助珍稀海洋生物的画面,引发人们对鲸豚类生物生存状况的关注,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演变成社会公众对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觉醒和行动。本报记者袁 畅 孙晓说
新闻推荐
自主研发已获专利产品300多项 敏华家具发展成为产研销展完整链条大型综合体
敏华家具技术人员在做试验和测试。资料图片从2005年进驻大亚湾区至今,敏华控股旗下的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由一家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