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驱动“八大抓手”建设 惠州市公布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要点

惠州日报 2017-03-28 07:58

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推动20家特困非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脱困、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60亿元以上、办好第六届“企业服务月”活动……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根据惠州市日前公布的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要点,惠州市将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振兴实体经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着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三去一降一补

今年降低企业税负成本73亿元

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目标在于提质增效升级,这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环节。

今年,惠州市将继续做好234家国有关停企业后续的人员安置、资债处置等工作,推进2016年已审批34家国有特困企业出清方案的落实。2017年全市特困企业基本出清。动态更新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推动20家特困非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脱困。

去库存方面,惠州市将推动惠东、博罗、龙门以及市区郊区等商品房库存量较大的重点区域去库存。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发挥市属国企住房租赁平台作用,收购或长期租赁一批库存商品房。发挥“农民安家贷”等信贷平台作用,支持新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购房。

降成本方面,惠州市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全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11亿元左右。落实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推进国、地联合办税,降低企业“交通成本”;优化办税流程,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强化税收宣传,降低“遵从成本”。全年降低税负成本73亿元左右。

补短板方面,惠州市将全力推进武深、从莞、汕湛、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建设,扎实做好赣深客专、广汕客专惠州段建设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动工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及深惠城际轨道前期工作。

创新驱动发展

完成工业技改投资逾260亿元

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作为惠州创新要素的重要聚集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今年,惠州市将推动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提速,加快推进思科潼湖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完善提升智慧区创新园,继续引进一批引领性创新项目,打造“广东硅谷”。

同时,推进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在成果转化、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大亚湾开发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创新要素聚集能力。

惠州市还将推动创新驱动“八大抓手”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700家。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或研发中心,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2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60亿元以上。

振兴实体经济

继续优化提升两大支柱产业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之基。一座城市要想长期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今年,惠州市将继续优化提升两大支柱产业。全面建成中海油惠炼二期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和华瀛燃料油调和配送项目,大力推进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信利二期、伯恩光学新基地、欣旺达等项目建设。

积极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北斗卫星应用、3D打印、可穿戴设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贯彻落实新“惠42条”,促进惠企政策落实机制和效果上取得新突破。办好第六届“企业服务月”活动,做好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继续做好风险补偿基金的推介和粤财普惠金融(惠州)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的开展,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农业供给侧

新增市级示范社逾15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求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今年,惠州市将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力争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3.5万亩以上,总产56.37万吨以上,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发展壮大惠州市特色水果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以上。

同时,构建完善新型农村经营体制。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示范社15家以上。稳妥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公共服务及改革

探索推进高中免费教育

今年,惠州市将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力争新增学位2.2万个以上。抓好西湖高中建设,探索推进高中免费教育。建立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补助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标准化覆盖率90%以上。

在公共卫生方面,惠州市将办好葛洪中医药研究院,筹建葛洪中医院,加快推进国家级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建设。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巩固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积极发展智慧医疗,建立“互联网+城乡交通创伤智能救助平台”。

惠州市还将加快推进关键性基础性改革,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水投、交投、城投、港投集团等专业平台公司做强做优,提升盈利能力,加快组建铁投公司。

同时,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项目审批提速提质。完善权责清单、服务清单制度,健全项目落地建设的全流程跟进服务机制,抓好“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着力打造高效率服务型政府。

本报记者戴建

新闻推荐

隐形正畸助您悄然变美 惠州口腔医院:隐形正畸还具有5大优势,成年人尤其适用

王臻(右二)、林和平(左二)与隐适美亚太地区总裁和大中华地区总裁合影。林和平在帮患者检查牙齿。近期,《美女与野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