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国杰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带动专科发展屡结硕果
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合影。
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医院创伤急救专题讲座。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在罗浮山为红十字救护员培训。
市第一人民医院外观。
荆国杰在为患者手术中。
▲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急救创伤中心主任、脑病中心主任荆国杰。
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荆国杰作为2016年度全市唯一一位卫生技术人才获此殊荣。
据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评选条件十分苛刻,要求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业绩、成果和贡献突出,且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专业技术高超,业务水平突出,社会各界认可度高;还必须经过市、省、国家层层筛选,最终由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批准。此次申报惠州仅有3人经批准通过,可谓凤毛麟角。然而,在了解荆国杰的人看来,这份荣誉确是实至名归。
这正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力推进人才战略的成果缩影。近年来,该院在完善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遴选机制的同时,还大力构建老中青互相衔接的人才队伍,建院不到十年,现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惠州市拔尖人才3名,惠州市名医5名,南粤最美中医1名。专科主任在省级医学会任常委25人,在市级医学会任主任委员7人。在这支精英人才队伍的推动下,该院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科室,发挥了典型和示范效应,牵引、带动其他专科全面发展。
厚积薄发
三次学习深造影响深远
“您找荆主任吗?那位就是!”如果不是循着护士的指引,记者大概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又平易近人的男士就是荆国杰——— 现任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急救创伤中心主任、脑病中心主任。
“荆主任的体力可不比年轻小伙差,一场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下来,手都不会抖一下,而且结束后还常去冬泳。”看出记者好奇,在场的医务人员忍不住补充道。
随着对荆国杰的深入采访,一位专业、敬业、精业、乐业的名医形象跃然于眼前,一股由衷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采访前,记者便了解到,自毕业起,荆国杰一直专注于神经外科,30余年来,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教研上不遗余力,在管理上经验丰富,2001年起作为学科带头人,先后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两个学科打造成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他个人则先后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惠州市名医、惠州市第六批、第七批市管拔尖人才,曾获惠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奖(科技之星)、惠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等殊荣。
然而,荆国杰回忆说,在读医前,他曾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到湖南省上山下乡,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随后,抱着医学梦的他以全县前三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医学院 (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我格外珍惜每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荆国杰提到,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三次经历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
第一次是到天津医学院总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1年,该科室成立于1952年,由我国神经外科学创始人赵以成教授创建,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曾经为全国各地神经外科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骨干,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工程院王忠诚院士便是在这家医院开始他的神经外科生涯。在那里,身为主治医师的荆国杰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神经外科医师,并练就了扎实的神经外科手术基础。
1992年,荆国杰再次迎来一个深造学习的机会——— 到当时国家最顶级的神经外科基地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在天坛医院,荆国杰和现在被誉为“亚洲第一刀”的张俊廷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这些年张俊廷教授经常会来惠州做手术指导。
2001年初,荆国杰被委派至奥地利接受为期1个月的短期培训学习。在奥地利学习的经历再次开阔了他的视野,也使得他对神经外科学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崭露头角
技术精湛带教不遗余力
逐渐成长起来的荆国杰于2002年开始挑起了大梁,接任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当时的神经外科仅有病床数30张,年服务住院病人数不足200例。”仁心仁术的他十分体恤民众看病难的困窘,因此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荆国杰带领神经外科先后组建起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脑病中心、脑外科协作治疗中心,同时组建、培养了一支业务素质水平过硬、人才梯队配备合理的神经外科医护团队。2009年该院神经外科开放病床数增至90张,年服务住院病人数增至1400人,年开展手术近800台,病人治愈率近95%,为粤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2008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江北院区(现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对外营业,荆国杰作为“拓荒者”之一,率领部分团队在江北院区建立了当时的“神经外科三病区”,逐步建立起现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雏形。2010年底,根据市政府区域卫生规划,荆国杰调任第一人民医院,任神经外科主任兼大外科主任、脑病中心主任和急救创伤中心主任。
他在神经外科的基础上筹建并开设了脑病重症监护病区 (22张床位,当时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神经专科监护病区),并率领团队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了众多新技术,如神经导航下颅内肿瘤切除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循环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急性脑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术等,使惠州市神经外科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他于2002年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并于2007年凭借该项技术获得惠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荆国杰作为主刀医生完成高难度显微手术超过1000例,其中主刀完成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500多例。为粤东地区广大颅脑疾病患者的诊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填补了惠州市神经外科专业领域的多项空白,极大地提高了惠州及周边地区对神经外科疾病的医疗质量。2011年底,该科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2013年7月13日,惠州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荆国杰出任首任所长。这一系列的开拓与创新举措,奠定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惠州乃至粤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荆国杰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因而在团队的传帮带上从不遗余力。2004年,荆国杰还受聘为广东医学院 (现广东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截至目前,他已培养了13名神经外科学硕士。他的学生目前分布在国内多个省市,其中部分学生已然成为医院的业务技术骨干。
感恩沃土
医院精准规划重点培养
在荆国杰看来,他和团队的成长离不开市第一人民医院这片 “沃土”的培养。正是该院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平台的搭建,才让神经外科等一批特色专科步入发展快车道,并在行业中迅速声名鹊起,医院也在“育名医、树品牌”的战略中不断完善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诊治服务,赢得了市民的信赖与好评。
“医院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核心要素,技术创新和医院发展都离不开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黄林辉介绍说,该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不拘一格引进高级人才,只要能力超群堪当重任,就敢于打破地域、资历、年龄的限制重用;二是自主培养。
黄林辉提到,相比起引进人才,自主培养更有扎根、服务本土的意味,尤其是对医疗技术创新而言,“自我造血”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为此,该院在人才培养上狠下功夫,主要举措包括“请进来”与“走出去”。
据介绍,该院与国内乃至国外优秀同行进行紧密的合作,与国内如北京医院进行名医工作站、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国际一流的医疗机构、组织如与澳门镜湖医院、香港全科医师联盟、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医院等进行长期合作。通过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将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分批派送到合作地交流学习,而对方也定期前来该院在教学、科研对大家进行系统科学的指导,从而把国内外先进的医疗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体系运用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譬如,近期,该院启动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了一钢筋贯穿多脏器重伤患者,将其从濒危中挽回,此事不但引起了省媒、本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影响更传到了海外,受到了国际媒体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
与此同时,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构建老中青互相衔接的人才队伍。对于年轻后备力量的培养,该院制定“明日之星”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定期选拔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通过一系列快车道的培养和考核,造就一批具有竞争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目前已有4名“明日之星”培养成熟提拔为医院的管理者,现共有30名员工入选“明日之星”的培养中。
此外,市第一人民医院还鼓励员工进行科技创新,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每年按业务收入1%作为科教专项经费,用于纵向项目经费配套资助、院级项目经费资助、科技奖励和科技创新等工作,以促进医院人才在技术、教研等全面发展。
百花齐放
仁心仁术引领特色专科
“人才除了要有专业的业务素养,更要有高尚的品行。”值得一提的是,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向倡导“医善在心,医技在手”的价值理念,为此,该院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苦练内功”,打造仁心文化。
比如,该院非常重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滋养员工的身心,迄今为止已开展了四届传统文化学习周活动,受到医患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该院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常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长期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事业等进行义诊、义讲,传播健康知识,普及疾病防治方法。另外,惠州市罗浮山(5A级)、西湖红花湖(4A级)、巽寮(4A级)三个景区为了做好各自服务区域内伤病员院前紧急救护及较远工作,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合作医疗关系,该院医务人员手把手对救援志愿者进行了义务培训,以便为游客提供及时、安全、高效的应急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生命安全。
此外,惠州首个医务社工示范点落户在该院。据了解,该院竭力推广善终服务,患者家属在这里接受死亡教育,接受大善、大孝、大爱教育,能够更快地从离去亲人的阴影走出来,更好地生活工作。此举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省内外专家领导的高度好评。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让全院的职工浸润在一种慈爱的氛围,人人能互相关爱、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勉互励,共同成长。
在精准到位的人才培养规划与医院文化建设中,建院不到十年,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专科建设卓有成效,科研工作成绩斐然,社会各界赞誉有加。现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惠州市拔尖人才3名,惠州市名医5名,南粤最美中医1名。专科主任在省级医学会任常委25人,在市级医学会任主任委员7人。
在这批“领头羊”的引领下,该院多个专科得到长足发展与重点突破:神经外科、麻醉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检验科、皮肤科等6个专科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建设临床专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被评为广东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病理科被评为广东医科大学重点扶持实验室;神经外科、消化内科等27个专科被评为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麻醉科、检验科、内镜中心等9个专科被评为惠州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当前,市第一人民医院正以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老年病的治疗、干部保健、急救创伤为特色,定位高远向省内外乃至国际标杆看齐,紧跟时代步伐,自我更迭,以仁心仁术的人才队伍不断完善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诊疗服务。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 通讯员郑海燕
新闻推荐
理财第一课:区别“消费与投资” 理财师余健:做什么投资和收益率如何对于年轻白领并不是关键
区别消费和理财非常重要。近期,随着多地出台楼市限购令,买房投资也成为惠州街坊们的热门话题。然而,面对水涨船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