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秀色自天成 千古佳作永流传 古往今来吟咏赞颂惠州西湖的作品数不胜数

惠州日报 2017-02-06 11:10

惠州西湖丰湖书院。 资料图片

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旷邈幽深,秀色自然天成。古往今来,吟咏赞颂惠州西湖的作品数不胜数,许多隽永词句与西湖风光融为一体,留传后世。仅《惠州志·艺文卷》收录统计,历代以来有关惠州西湖的作品多达666篇,作者239人,体裁涉及诗、词、文等,其中以诗词居多。

丰湖因东坡诗句改名西湖

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国最具岭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如此秀美山水自然会吸引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

“重冈复阜,隐映岩谷,长溪带盘,湖光相照。”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开元寺记》中对惠州西湖风景作了描述,这也是惠州西湖风景在文学作品中的最早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寓惠期间,钟情于惠州朴实的民风、秀邃的山水和丰饶的物产,曾写下了587首(篇)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诗句。在“凉天佳月”夜,苏轼“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的佳句。有人说,“此为题品惠湖美景之始”。清代归善学者黄安澜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众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为丰湖。苏轼在其《赠昙秀》一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第一次将丰湖称作西湖。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因此,明代大学者张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唐庚是继苏轼之后,谪居惠州的另一位宋代著名作家,写下《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描写了春游栖禅山暮归时所见的西湖景色风光。

明代涌现大量吟咏惠州西湖作品

据《惠州志·艺文卷》记述,明代惠州人文兴盛,声名鹊起,涌现了大量描述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在现存诗文中至少有200多篇记写惠州西湖的景物和人物。

叶萼、叶春及、李学一、孔少娥、陈运等惠州籍名人吟咏惠州西湖,曾写下《端阳西湖泛棹》、《游黄塘山庄》(二首)、《横槎小隐》、《玄妙观》、《点翠洲》等留世佳作。其中明代惠州举人陈运著有《潇湘草》、《披云草》等诗集,有不少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六桥》诗,分别以西新桥、拱北桥、烟霞桥、迎仙桥、明圣桥、大通桥为题,描述了惠州西湖六座古桥。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至少有91位客籍名人踏足惠州,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孙蕡、祝允明、王守仁等。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南园五先生”之一的孙蕡“与二客自五羊城泛舟游罗浮。道出合江,访东坡白鹤峰遗址。还,舣舟于苏堤下。登栖禅寺,留宿精舍”,写下《朝云百韵》、《白鹤峰》、《夜游栖禅寺》等作品,讲述游宿栖禅寺,梦遇葬于寺旁的王朝云,有感而赋百韵长诗的故事。

西湖棹歌成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清光绪年间,进士梁鼎芬写下《惠州西湖百咏》,成为百咏惠州西湖第一人。民国时期,广东诗人黄佐写下《全湖形胜》、《丰湖渔唱》等有关惠州西湖风景、名迹、人物的七言诗100首,结集成《惠州西湖百咏》。随后余瑞春也著有《惠州西湖新面貌百咏》,收录《西湖酒店》、《月湾茶话》等七言诗99首。

羊城有竹枝词,惠州有西湖棹歌。一首首西湖棹歌,用方言独唱或对唱,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保留了许多民俗、风景,成为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的清代诗人、书法家宋湘家住丰湖书院,日夜与秀丽的湖光山色相对,写下《湖居十首》、《西湖棹歌十首》等田园山水诗,结集成《丰湖漫草》、《丰湖续草》。宋湘以方言入诗,以白描见长,富于广东山歌的情调和韵律,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对惠州诗人的影响也至为深远。后来诗人陈寿祺、吴希仲、江逢辰等都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歌风调的西湖棹歌或丰湖竹枝词。这些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到上世纪80年代,惠州西湖仍然是惠州文坛的重要主题。《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惠州西湖诗集》、《玉塔诗情》、《惠州西湖》、《东坡与惠州西湖》等著作,以及大批诗歌、散文、美术、摄影作品,多以惠州西湖为记述对象。

特别是省文史馆馆员吴仕瑞的《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是一部文化解读惠州西湖的学术专著,对惠州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做了深入系统的评介。书中补全了49首张友仁《惠州西湖志》缺载的西湖诗词,解读历代诗人对西湖的作品,忆录和赏析西湖楹联,研究苏轼、唐庚、宋湘等外地著名诗人在惠州的活动和作品,考证西湖文物书记,记述惠州文人逸事、风土人情等。

数百年里为西湖修志从未间断

自古有关惠州西湖的历史记述从未间断,从明代到当代数百年间,都有人坚持编写惠州西湖志,记录西湖历史人文。

早在明万历年间,陈运就出版了首部《惠州西湖志》。明末清初,惠州人姚子蓉隐居修志,专注乡邦文化的收集整理,重修《惠州西湖志》。清代惠州知府吴骞所著的《惠阳山水纪胜》中有一册为《西湖纪胜》,用6万多字篇幅介绍了惠州西湖山水景点和物产,以及序、记、赋、诗等各类文学作品100多篇(首)。其中收录的《西湖全图》是现存最早的惠州西湖风景图,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惠州名人张友仁学识渊博,文史皆精,终生热心乡邦文化建设,著有《惠州西湖志》、《丰湖文献录》等作品。其中最重要的著作当属《惠州西湖志》,全书13卷约39万字,是描述惠州西湖最为详细、完备的专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980年,黄德芬所著的广东地理丛书《惠州西湖》出版。全书4.3万字,详细介绍了惠州西湖风景以及苏轼与西湖的渊源与故事,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首部全面介绍惠州西湖的著作。

本报记者董智媛

新闻推荐

这位大姐爱拍古村落风情 2004年起每个周末寻访惠州古村落

李运花的作品在市民协举办的灯俗摄影展中展出。今年51岁的退休职工李运花,喜欢户外运动,爱好摄影,尤其喜欢到惠州各个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