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折翼天使”飞起来 市道德模范李志毅20年如一日坚守特殊教育一线

惠州日报 2017-02-14 10:42

李志毅(左二)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特殊教育课题。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从教近20年,他所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有的从来没有听见过妈妈的声音,有的永远看不到这个世界的色彩,有的永远都“长不大”。由于身体的缺陷,这些孩子就像被折断翅膀的天使,而他,就是给这些孩子们重新插上翅膀的人。

他就是市特殊学校副校长李志毅,也是市2016年道德模范。近20年来,李志毅一直坚守在特殊教育一线,用爱和坚持,把一个个特殊孩子接进校园,又将一个个长大自立的孩子送出校门……

无声的爱

教一个简单的数字要用教具做几十次示范

记者来到市特殊学校时,李志毅正利用假期参加 “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从事教育难,从事特殊教育更难,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才能教好孩子。”李志毅说。让自己更专业,是李志毅一直在做的事。

李志毅算是市特殊学校的“元老”,从1997年建校开始,他就走上了特殊教育的道路。当时,刚建立的特殊学校,只有几位老师,30多个聋哑学生,办学条件颇为艰苦。育人不易,教育特殊儿童更是难上加难。

“我们教学最难的地方在于你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理解你在说什么。”在学校,李志毅主教数学,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懂得老师在讲什么,李志毅在备课和讲课时都要特别费心。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数字,他甚至要用教具做几十次示范。不停地重复、坚持……这是李志毅对学生们无声的爱。

“手语只能是一种沟通的工具,但好多东西手语并不能表达出来。”李志毅说,特殊学校的老师,既要当老师,又要当“演员”,当孩子们不明白的时候,老师们就要通过表演、编排课本剧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

一谈起学生,李志毅就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告诉记者,由于身体方面的残疾和沟通障碍,一些孩子存在行为偏差等问题。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让李志毅深知,对特殊孩子不能仅局限于文化教育,更要重视德育,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在一线工作的基础上,他摸索出了一套转化待进生的方法,即“爱心———真情——— 开导——— 培养”,这一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小徐就是这一教学方法的受益人。2014年,李志毅接下了学校有名的“捣蛋班”的班主任一职。而小徐就是这个班上的“捣蛋大王”,他经常与同学打架,上课的时候跟老师玩“躲猫猫”。在一次晚修集体看电视时,脾气火爆的小徐更因为觉得节目不好看而一拳将电视打坏。

李志毅了解情况后,和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带着小徐一起去商场购买了一台电视,并要求小徐亲自付款。小徐看着一叠百元大钞从自己的手里交出去,看着李志毅打出手语跟他说“男子汉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回到学校后,李志毅经常找小徐聊天谈心,关心他的生活学习。在他的引导下,小徐慢慢摘掉了“捣蛋大王”的帽子。

最大愿望

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自食其力

李志毅还注重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他作为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核心成员,主导制定了启智部教学改革方案、启聪高中部教学改革方案、特殊学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等;2000年至今,李志毅主持了两个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并获奖。

因教育工作表现突出,李志毅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广东省特级教师”“惠州市首席教师”“惠州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惠州市德育工作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在特殊教育事业里不断开拓前行,让这些残缺的花蕾也绽放,为这些“折翼天使”再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李志毅说,孩子们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是他最大的愿望。而多年来,他辛勤培育的学生们,也纷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稳。有的孩子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有的孩子自主创业,有的孩子学会了生活自理……“有的孩子长大后举行婚礼邀请我参加,有的孩子打电话跟我汇报他的近况,看到他们长大、成家、立业,我觉得特别欣慰。”李志毅说。

本报记者龚妍 实习生徐慧敏

新闻推荐

惠州市整治洗浴汗蒸类场所消防安全 消防部门提醒:进入洗浴汗蒸等人员密集场所时须留意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

本报讯(记者杨熠)为深刻吸取“2·5”浙江天台足浴店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加强惠州市火灾防控工作,市公安消防局联合有关部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