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闹小情绪这些法子不妨看看
孩子对幼儿园的群体生活,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幼儿入园对幼儿自己、父母以及幼儿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从熟悉的家庭突然进入陌生环境,幼儿难免会感到不安。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看着孩子放声大哭,父母会感到揪心和不放心。面对哭着闹着找妈妈、拒吃、拒喝、拒玩、拒睡或静坐发呆的孩子,幼儿教师亦难言轻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父母该怎么做?
现象
开学季幼儿小情绪多,父母也担心小孩不适应
“我上幼儿园会想妈妈,妈妈要第一个来接我。”临睡前,5岁小米哭着跟妈妈说。想到第二天要离开妈妈,独自待在幼儿园里,小米很难过。
开学第一天,小米乖乖地上幼儿园了。可看见妈妈转身离开,小米马上就哭了。妈妈曾女士虽然于心不忍,但还是没有回头安慰。曾女士说,小米3岁时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天表现挺好的,没有哭,反而是第二天哭了,第三天就不想去幼儿园了。此后每逢开学季,小米都会有小情绪,在家不时会哭着说“想妈妈”。
宝宝们跟父母分离时会有焦虑,而许多家长在孩子入园问题上,同样很焦虑:担心宝宝哭闹、在幼儿园不吃饭、不睡觉,甚至被欺负等等。“发现我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症,特别是送儿子入园这几天,失眠、心神不宁。”网友“DEE熙熙”说。
原因
环境及人际关系改变等易让幼儿产生不适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人生道路迈出的第一步,但是几乎半数以上的幼儿入园第一周或在更长时间里会产生压抑、恐惧、焦躁、不安、苦恼等心理不适的情况。”惠州市蓝天心理科学普及中心主任刘夏介绍,因为跟亲人分离,易引起孩童的焦虑不安,这种因不适应新环境而出现的情绪问题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刘夏介绍,导致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对于刚开始学习面对逐渐拓展的生活圈与人际关系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压力,觉得要离开父母了,没有安全感。二是不适应陌生环境。因为幼儿园的设备和家里的不太一样,从而容易让幼童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抗拒和排斥。三是生活规律和习惯发生了改变。在家里随意性比较强,但到了幼儿园,就变得比较有规律了,一切都要按照规定来。幼儿一下可能不适应这种有规律的制度,容易产生抗拒和排斥。四是和父母、成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在家里孩子被几代人细心呵护,到了幼儿园,孩子不再是唯一的关注中心了,情感上就会容易出现落差,可能会以哭闹、砸东西等行为来引起大人对他的关注,得到大人爱的回应。五是对独立能力要求的提高。在幼儿园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包括自己吃饭、上厕所等。这些要求可能会让幼儿感觉到一种挑战和压力,产生不适应。
刘夏说,分离焦虑是任何一个健康儿童都可能会有的一个表现,是一个正常过程,这个过程会随着时间和幼儿的适应而慢慢淡化。
减轻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父母可以这样做
提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
刘夏建议,在入园之前,家长可以找一些有趣的、色彩鲜艳的绘本跟孩子一起分享,从与同龄孩子交流玩耍的欢快画面中给孩子引入幼儿园的一个概念。通过温暖的图画减轻孩子内心对去上幼儿园的不安、抗拒和排斥,从而对入学有个心理准备和憧憬。另外,家长可以抽空带幼儿提前熟悉下幼儿园的环境、老师,或者可以找同小区或相熟的小朋友一起去幼儿园玩一下。
幼儿入园前,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独立上厕所、独立穿衣、独立吃饭、独立午睡等,从而减轻幼儿心理负担,使分离焦虑有所缓解。
这些话不要对孩子讲,以免给孩子负面心理暗示
“很多大人在跟孩子讲话时,不注意,会犯一些口头错误。”刘夏介绍,一些家长常会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你再不好好去上学我就要处罚你了”、“你不听话我就把你放到幼儿园”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来接你了”。说这样的话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容易让孩子认为幼儿园是个不好的地方,所以家长在语言方面一定要注意。
“当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时,要耐心、仔细地听听孩子的想法,用沟通和互动让孩子把焦虑和拒绝说出来。”刘夏说,如果当孩子出现了极端厌恶幼儿园的情况,家长应尽量回避跟孩子谈幼儿园的话题,不要总是问孩子“幼儿园好不好”、“老师对你好不好”、“小朋友跟你玩吗”这类问题,这些问题只会加重孩子不愿上学的情绪。
其次,家长可以适当从正面进行心理暗示,鼓励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宝宝你今天好棒哦”、“哇,小脸红扑扑的,一定是很乖,按时吃饭睡觉了是吧”。在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哇,好棒哦,会自己搬凳子了”、“不错不错,都会自己吃饭了”。
幼儿在面对老师的批评和与同伴发生摩擦时,易产生负面抵触情绪。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及时沟通,进行语言的安抚。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分享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或发生的事。
帮助孩子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在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里,老师和同学就是代替父母亲人与幼儿产生新的依恋关系的人。父母对老师是否认可,对建立新的依恋关系有很大影响。”刘夏建议,父母带孩子时可以多跟孩子说 “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爱你、帮助你,有困难小朋友也会一起帮助你”、“这个老师好漂亮好温柔哦”、“哇,这个老师唱歌很好听哦”。
另外,很多孩子可能到了幼儿园只会哭,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跟老师沟通,比如告诉孩子想喝水了要大胆说、想尿尿了要举手提出来等等。然后,教会孩子如何与小伙伴快乐地相处,学会分享玩具等。
父母自身要调整好心态
“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当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如果孩子觉察到爸妈的表情是一种动摇的或有点不舍的,那么就会强化了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想法。”刘夏提议,爸爸妈妈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尽量保持一种愉悦、轻松、欢快的语调。另外,家长要调整好自己心态,不要把哭闹看得太严重了。要告诉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迟早是要放手的,要尊重他们,不用呵护太过。
“作为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但在沟通之前不要过多地期望老师会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孩子。因为幼儿园一个班有很多个孩子,老师一般就3个左右,老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细致地照顾到每个孩子。”刘夏表示,其次不管老师反馈出孩子的好或者坏,家长都应该接受。然后再听听孩子的反馈意见,让孩子成为问题的参与者,主动地去解决。
刘夏特别提醒,根据平时接触到的案例来看,很多的童年创伤都跟幼儿园有关。幼儿分离焦虑虽然是很常见的,但幼童这类群体的心理是极为脆弱和没有抵抗力的,父母要重视,必要时,可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给予针对性指导。
做法分享
家长: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幼儿园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3岁的奔奔作为新生,牵着妈妈的手,走进了教室。奔奔有点不太习惯,让妈妈陪着吃完了早餐。看着妈妈走后,奔奔没有哭闹。一整天下来,奔奔对幼儿园适应得挺好的。这还得归功于妈妈燕燕的用心。
“我从去年就开始给儿子做铺垫,让儿子陪着去接送哥哥上下学,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期待心情,然后跟他讲好多好多关于幼儿园小朋友开心的事,给他买新书包,在书包里装上他喜欢的东西,出门的时候告诉他要去学校才有书包背,这些好玩的东西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让他觉得幼儿园是个很快乐的地方。他也天天念着 "我要去上学"。”燕燕说。
燕燕觉得,在幼儿园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这样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不会觉得陌生、害怕,适应起来也快。临近开学,燕燕特意带儿子到几所幼儿园实地考察。这些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方式不一,燕燕让儿子与老师沟通交流,告诉他学校里有什么。燕燕在了解学校环境的同时,也让儿子自己去走走、看看、尽情地玩。最后,燕燕拿了好多学校的宣传单,让儿子挑选他最想去的、最喜欢的地方,尊重儿子的选择。
开学前一天,燕燕还带儿子去学校看他的班级,了解厕所在哪里,和老师先熟悉一下。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安排家长半天陪读
万林湖幼儿园园长廖勤表示,孩子对幼儿园生活有个适应过程。开学前,幼儿园就通过校讯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提醒家长们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有的孩子假期习惯晚睡,到了开学时,早起没睡够就容易发脾气。”
对于幼儿园新生,开学第一天,幼儿园会安排家长半天的陪读,让家长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以前大多幼儿园都不允许家长开学时进入幼儿园,孩子们到幼儿园处于闭关的状态,眼泪鼻涕一起流,这会让孩子感到更焦虑。”同时,幼儿园老师会向孩子们强调,放学了父母一定会来接。“我们会告诉孩子幼儿园的流程,包括晨练、早餐、午餐、午睡、午点、活动等等。教室里有时钟,我们会让孩子知道指针走到哪儿妈妈就会来了,不会骗孩子说妈妈等下就来。”
对于老生,开学时老师则请孩子们通过相片、绘画等形式,分享假期里自己眼中的年味。好让孩子从节日中过渡到正常的幼儿园生活。廖勤说,新年刚过不久,幼儿园还特意让老师打扮成卡通人物,给孩子派发新年礼物,孩子们一下被吸引了,纷纷飞扑过来。老师带着孩子玩,孩子注意力转移,焦虑也减轻了。另外,他们每天都会抱抱孩子,给孩子爱和安全感。
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费燕 陈春惠 统筹 本报记者费燕
新闻推荐
年初,一些职场人士“跳槽”现象增多,有职工疑问,换工作后住房公积金如何办理续存,如果出现公积金停缴会影响房贷吗?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