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建设加码提速 惠城将今年定为“项目落地攻坚年”,83宗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8亿
第三东江大桥全景效果图。
整治后的青年河水清岸绿。
新春伊始,伴随着气温回暖的脚步,惠城区的各大重点项目工地上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林利育介绍说,今年,惠城区的项目建设主线已划定:推进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把今年定为“项目落地攻坚年”。
在“项目落地攻坚年”内,该区将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码提速:计划安排年度重点建设项目83宗,年度投资98.0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约80宗,总投资金额约2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30宗,总投资约66亿元。
镜头
江南大道计划明年底建成
惠城区江南街道片区,与市行政中心隔江相望,是惠州贯通博罗、仲恺的重要通道。随着惠州市实施“东西延伸”城市发展战略,江南街道土地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等优势逐渐凸显。
比方说,从土地资源优势上,辖区现有开发价值很高的1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拥有200多万平方米的政府统征地,该地块主要分布在东江沿岸,处于未开发状态,地势平坦开阔,涉及拆迁少,开发成本低,且土地较为完整,便于整体规划建设。
在惠州市交通脉络不断向纵深打通的大背景下,江南街道的上述优势有望得到持续“挖潜”。
记者日前在东江沿岸看到,江南大道施工现场加紧施工,部分路段已开始铺设沥青。江南大道东起第三东江大桥,沿东江南岸经惠城下角梅湖地区、博罗江南新区、仲恺潼湖镇,终点接东莞市桥头镇的道路,总长约37.2公里,计划明年年底建成。
除了江南大道,随着惠州市“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江南街道辖区内青年河综合整治、市植物园、惠新大道、梅湖大道及第三东江大桥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纷纷动工建设,这些都为江南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经济发展的信心。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政振认为,江南片区可乘东风实现发展新常态:接下来江南街道将全力构建以下角片区为重点的现代商贸产业、以梅湖片区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七联片区为重点的休闲旅游业“三大经济板块”。
措施
“三个抓手”推进项目建设
2016年,惠城区通过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项目建设晒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记者了解到,去年,该区安排的83宗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57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3.8个百分点。其中,24宗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86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5.5个百分点。
“今年,全区全年经济工作将围绕推进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主线展开,一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确保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林利育说,惠城区将今年定为“项目落地攻坚年”,在落实项目建设上突出“三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是强化督导促落实。去年,惠城区组建“惠城区项目督导工作组”,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为项目建设解难题、排障碍。林利育说,要总结发扬去年成立项目督导工作组助推项目建设的经验做法。“今年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督导,加大跟踪问责力度,严格落实镇街和部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
第二个抓手是力推征拆促落实。去年,惠城区开展“征地拆迁攻坚年”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完成了127宗项目征拆任务。林利育说,今年惠城区将组织开展“征地拆迁加速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征拆效率,统筹抓好全区100多宗征拆项目,特别是抓好小金河大道、金龙大道、西出口等省市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坚决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征拆任务,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扫清障碍。
第三个抓手是优化服务促落实。据悉,去年,惠城区政府走访企业6006家,通过各个渠道收到企业反映问题331宗,已协调解决277宗,跟进处理54宗。今年,惠城区将实行“企业服务月”常态化,全方位帮助项目企业搞好立项、用地、环评等各项工作。“要求区领导、镇街和部门主要领导全面落实挂钩联系和"一把手"责任制,每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亲自协调解决问题。”林利育说,要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对接,全力解决项目各阶段瓶颈问题。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陈美君 冯雪辉
新闻推荐
莞惠城际或上半年全线运营 将与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在东莞望洪站接驳
莞惠城际常平东至小金口段已于去年3月开通运行。这是列车疾驰在仲恺高新区段。本报记者王建桥摄本报讯(记者戴建)记者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