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控”不用走远到水口就可饱眼福 水口街道万卢村万年村,江景、菜花、老宅成周末踏青好去处

惠州日报 2017-02-18 10:25

▲老宅的碉楼。

▲壁画保存完好。

春天里,很多市民外出踏青,看看乡间风景。今年冬季比较暖和,不少乡村菜地的菜花盛开,菜花地也成了市民拍照的好去处。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万年村位于东江边,江景、菜花、老宅,成了周末踏青的首选。

菜花盛开,摄友闻花而来

今年冬季比较温暖,加上春节期间有不少菜地的菜来不及采摘,村民房前屋后有不少菜地里的菜长出了菜花。水口街道的万卢村、万年村的村道边,就有不少菜地开满了菜花。菜心花、萝卜花、芥兰花,还有香菜也开出紫色的花。风吹菜花摇曳,让不少到乡村游玩的市民顿时感觉到春天就在身边。赶紧拿出手机,摆个姿势,拍拍拍。

春天的乡村菜地花开,也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村道边的一块菜地,开满了黄澄澄的菜花,几头牛在菜花地觅食,放牛人躺在菜地边的草地上休息,如此诗情画意的画面,吸引多位摄影爱好者一阵忙碌。

站在东江的堤坝上,一览东江河风景:在阳光照射下,河面上波光粼粼,金光点点;河岸,小鸟在树上快乐地鸣叫。从河岸延伸到河中的几道拦河坝,成了垂钓者的最佳位置:找个草丛,摆上椅子,放下鱼钩,就等着河鱼上钩了。“这里风景很好,江面安静,就算钓不上鱼,坐在江边吹吹风,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一位钓鱼爱好者说,他有空时,喜欢来这里钓鱼,图的就是乡村的幽静。

观“大王爷出宫”巡游,看一代富商老宅

乡村自然风景美,乡村的人文气息也很浓厚。

万卢村的卢氏族人,600多年前从韶关珠玑巷迁徙到这里居住,村子里还保留有不少老宅。老宅中,有两座相邻的祠堂最显眼。村民说,万卢村有几座祠堂,因为万卢村的卢氏先祖养育了6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开枝散叶,建起了祠堂。相邻的两座祠堂,就是属于卢氏两兄弟的。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卢氏族人都要举行有500多年历史的“大王爷出宫”民俗活动,抬着村里供奉的土地神 “大王爷”到各个祠堂里巡游,保佑村民平安,五谷丰登。

在与万卢村相邻的万年村,路边一座有4个碉楼的老宅引人瞩目。村民说,这座建筑的主人叫李佛戴,又叫李益三,由于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6,因此被人称为“六戴”。李佛戴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很会做生意。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李佛戴成了惠州名副其实的巨商,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影响东江流域市场农产品的流通。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李佛戴不得不移居香港,并转移资金在香港和越南置业。随着日军侵犯华南和引发太平洋战争,李佛戴在国内和海外的资产损失殆尽。1942年,李佛戴在万年村刚刚建好的豪宅里撒手人寰,享年73岁。

老宅已被文化部门保护起来,正在维修

老宅的外表很壮观,是客家围屋中典型的三堂两横四角碉楼。水磨青砖砌墙,花岗岩的粗大门框、窗框,用料非常考究,房屋各处精美的木雕、石雕,彰显出这座房屋曾经的气派。这座老宅,最吸引人的是墙壁上方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壁画。李白醉酒、白鹅换帖、福禄寿全等,讲述着古老的民间故事。

上厅墙壁上的一块黑板和“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标语,显示出这里曾经被作为一所学校。原来,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这座老宅一直是水口中学的校舍。1995年水口中学在新址重建后,老屋才回到了李氏后人的手中。

村民说,这座老宅已经被当地文化部门保护起来,目前正在做维修工作。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新闻推荐

每天阅读3小时边读书边做笔记 陈雪作品连续3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

大图:倾敬“一坡两明”的陈雪,将这三位的传记、书籍等几乎全都收入麾下。小图:读书时陈雪有个习惯,喜欢在书上随笔做眉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