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3小时边读书边做笔记 陈雪作品连续3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

惠州日报 2017-02-18 10:24

大图:倾敬“一坡两明”的陈雪,将这三位的传记、书籍等几乎全都收入麾下。

小图:读书时陈雪有个习惯,喜欢在书上随笔做眉批。

《2016中国散文排行榜》2017年1月出版问世,惠州作家陈雪连续3年作品入选此榜行列。2014年,陈雪凭 《我的老师韩石山》首次入选此榜,2015年,他的作品《龙山问禅》再次入选当年的中国散文排行榜,2016年入选的作品则为 《初识王阳明》。据了解,中国散文学会为梳理总结当年的散文创作成果,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公开发表的作品中筛选出版年度选本,入选作品取材广泛,视角独特,既有名家名作亦有散文新锐。

阅读写作是每日的功课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陈雪擅长写本土题材的长篇小说,《东征风云》、《东征!东征!》、《七女湖枪声》等都给惠州人留下过深刻印象。根据《东征风云》改编的电影《浴血东征》是全国首部以东征为题材的电影。这部在惠州拍摄的电影,进入新农村数字院线采购名录后颇受欢迎,点播率还很高;《东征!东征!》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陈雪自称客家佬,客家人的勤奋在其身上可见一斑,他除了创作大部头小说之外,也钟情散文。目前他已出版了5部散文集,有《梦中图腾》、《感悟》、《走读山河》、《恒河余音》,最新的则是2016年出版的《时光印格》。作为惠城区文联专职干部,又兼市作协的常务副主席,日常的繁琐杂事肯定会影响他的创作,在创作时间被大大缩减的情况下,陈雪去年仍在各级文学报刊发表近10万字。除此之外还要为《东江文学》、《鹅城》、《惠城文史》等专栏撰稿。

笔耕不辍的同时,陈雪常年保持着大量的阅读。进入他的工作室,首先吸引人的便是他的藏书。倾敬“一坡两明”的他,将这三位的传记、书籍等几乎全都收入麾下。由于常年伏案写作,他颈椎严重劳损,医生建议他更改作息时间,如今他早睡早起。每日6点到9点,是他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在读书时,他有个习惯,除了做笔记,还喜欢在书上随笔做眉批,无论是莫言、王蒙、贾平凹、梁晓声的赠书都一样。

近年来着重写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陈雪近年的写作方向之一。去年,陈雪出版了《时光印格》散文集,书中收录近年陆续发表的45篇散文,时间跨度将近10年。在这本文集中,就有不少历史散文:《佗城越王井》、《文笔塔与丰湖书院》、《七女湖起义与象头山》、《塞上征夫袁崇焕》、《九龙潭边忆东坡》、《陈炯明在香港的最后时日》。不少历史散文的内容,都与惠州有关。从陈雪的散文中,可以看到其渊博的历史知识。陈雪在后记上写道:历史散文是融进了自己对历史的探究和思考,是自己在写作上作出的尝试和努力。

陈雪说他对 “一坡两明”特感兴趣。一坡即为苏东坡,“两明”即王阳明、陈炯明。这三人都与惠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王阳明,当初南下剿匪平定的和平县,当时是由惠州府管辖。而苏东坡寓惠更是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越深入了解,感情越深。对于常年研读苏东坡寓惠诗文的陈雪来说,就是如此。苏东坡的才情令人折服,而他那种百姓的情怀更令人敬佩。“比如说他在来惠州的路上途经湖北看到秧马,就想到能不能在惠州推广,并特地停下来学习如何操作,还画了图样带来。还比如他写给程正辅的诸多信函中总是提及减轻农民税赋,建设惠州军营、路桥等民生大事,却从未提过自己的生活困窘。”陈雪认为,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着非同一般的苍生情怀,但当下对于苏东坡的研究挖掘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几月,他匍匐在书桌上,除了编选校注《东坡寓惠诗文选》外,还从苏东坡的诗文切入,创作历史散文《百姓的苏东坡》,目前已写到第八篇。《东坡寓惠诗文选》和《百姓的苏东坡》都有望在年内出版。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黄 桃

新闻推荐

打好本地牌 楼市更稳健 惠城仲恺市场:今年来本地置业者约占九成

水口楼市一景。本报记者郭亮平摄说起2016年的惠州楼市,“深圳客”无疑是其中一个关键词。众多业界专家都指出,去年之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