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医疗旅游完善信息平台 驻惠全国人大代表调研惠州市基层医疗卫生并建议

惠州日报 2017-02-18 10:24

博罗县龙溪镇卫生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最大可容纳210张床位。 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与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卫生强市的重要抓手。惠州市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与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破题?

昨日下午,驻惠全国人大代表先后深入市第二人民医院,博罗县龙溪镇卫生院、罗阳镇廖洞村卫生站、博罗县人民医院等地,就惠州市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与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现场龙溪镇卫生院:按照二级医院标准规划设计

门诊综合大楼、住院楼、预防保健楼、消毒供应室……2015年9月投入使用的博罗县龙溪镇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体检为一体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城镇职工医疗、居民医疗、工伤医疗定点单位。

记者在该院看到,门诊、急诊、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包括公卫)、中医科(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麻醉科、口腔科、医技科(放射、化验、B超)等功能科室一应俱全。据介绍,该院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最大可容纳210张床位,按照二级医院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能基本满足当地群众就医需求。

廖洞村卫生站:基本实现村民看小病不出村

村医张振飞是博罗县罗阳镇廖洞村的一名村医,2006年至今一直在廖洞村卫生站为当地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他介绍,廖洞村卫生站因原有业务用房陈旧,2016年按照市镇村一体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另行选址新建,建筑面积70平方米,设有诊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室等,于当年11月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

“就医环境和设备大大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张振飞说,目前卫生站已铺设光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读卡机等设备,调试成功后,即可实现村民在卫生站看病就能享受医保报销。

■现状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多元办医格局尚未形成

近年来,惠州市紧紧围绕建设健康惠州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大重点,从政策制度、财政投入、人才建设、薪酬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与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45家(含社会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80个,与2010年底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了304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392人,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卫生院医务人员6596人,村卫生站医务人员1796人(其中乡村医生968人、执业(助理)医师587人、执业护士241人)。

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惠州市医疗卫生总体实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全市仅有2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基层医疗资源短缺。此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多元办医格局尚未形成,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融合机制有待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十分短缺,特别是妇产科、中医、检验、影像、公共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务人员仅占全市卫生工作人员的6%。截至2016年,全市73间乡镇卫生院编制人数5485人,执业(助理)医师只有1797名(其中执业医师871名)。

■破题

力争2020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超4人

针对惠州市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与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短板”,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惠州市将以市、县(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基础,建立12个惠州市家庭医生(含村医)培训基地,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适宜卫生人才。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项目,新招收订单定向医学生80名。以市中心人民医院、各县(区)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建设全科(助理)医生培训基地,大力培养引进全科医生,力争到2020年每万人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超4人。

同时,重点推进博罗县杨村镇中心卫生院、惠东县多祝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建设,适时推进其他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瓶颈。重点完善 “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博罗县长宁镇、杨村镇、石湾镇、园洲镇,惠东县白花镇、稔山镇、多祝镇,龙门县永汉镇县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推行乡镇卫生院和辖区村卫生站团队服务模式,全面铺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力争达到60%。

通过大力实施互联网医院建设工程,全面推行预约诊疗、“掌上医院”、“智慧急救”等项目。再造“互联网+优生优育”流程,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互联网+”城乡交通创伤智能救助平台,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试点部署 “创伤接收急救系统”(TRR系统)。

■声音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调研活动中,驻惠全国人大代表纷纷为加强惠州市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与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发声”。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表示,惠州无论从气候还是环境,都非常适合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惠州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好,特别是罗浮山的养生文化底蕴深厚,是发展医疗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希望惠州在这方面深入挖掘并加以推动。”

全国人大代表苑少军认为,惠州应长远、科学规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大数据应用和医疗档案信息的共享。本报记者张 斐 通迅员苏秉成

新闻推荐

文化发展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据《惠州日报》报道,2017年惠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版权暨“扫黄打非”工作会议日前召开,2016年惠州市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