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陈奕威同志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所作专题讲话摘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主线,而且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全面把握惠州市经济发展形势,不仅要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而且要全面分析当前供给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不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补”,而且还要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在供给侧发力,而且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力推重点突破,而且要完善改革配套。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而且也考验各级党组织的执政水平。
市委再次以全会的形式,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再研究、再部署,一方面凸显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精准发力,推动惠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新动能。
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适应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主线,而且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
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2016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确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方案,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第二个阶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在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内涵。
第三个阶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全面把握惠州市经济发展形势,不仅要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而且要全面分析当前供给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不足
去年以来,惠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主线,制定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需求侧管理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在供给侧发力,而且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要狠抓项目落地,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要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稳增长”,狠抓项目落地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投资,拉动需求,扩大新的优质供给。加快以“两港三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抢抓省加快“五大干线机场”建设的机遇,按照“新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惠州机场建设。
二要狠抓消费升级,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需求引领供给,供给满足需求。要以扩大消费促进供给增长,以消费升级引导供给质量提升。要深入开展“惠货全国行”“网上行”“全球行”,办好2017年中国手机创新周及第六届云博会。
三要坚持开放合作,进一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稳定拓展欧美传统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中韩 (惠州)产业园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完善改革配套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力推重点突破,而且要完善改革配套
深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重点突破,又要完善相关改革配套,以更好地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效。
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通过新设、增资、收购、挂牌公开转让国有股权等方式,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省部署落实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售电侧改革试点和电力市场建设。
要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要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流程最优、过程最透明的城市;全面推广“首席服务官”制度。
要加快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妥推进资源税改革,落实“营改增”改革,把结构性减税政策真正落到企业身上。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强化金融体系监管,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工作合力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而且也考验各级党组织的执政水平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强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各县(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去降补”,扎实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要创新工作方法。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强化学习培训,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方法,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家里手。
三要凝聚工作合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扯面广,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担当。
更大领域更深层次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补”,而且还要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发力
一是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分类施策,推动五大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去产能方面,全力抓好234家国有关停企业后续人员安置、资债处置等工作,年底实现国有特困企业基本出清。去库存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供地结构和节奏、规划引导、资金流向、市场预期、住房保障等多方入手,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去杠杆方面,积极争取省级贷款额度向惠州倾斜,加大政银企合作对接力度,落实小微企业和 “三农”信贷投放“三个不低于”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成本方面,在严格落实国家、省有关降成本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惠州市降成本新的举措,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补短板方面,加快推进“两港三网”建设,着力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的短板,更好地满足群众交通出行、信息消费等需求。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平台构建计划”,突出抓好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区基础设施和已签约的一大批引领型项目落地,努力打造惠州创新发展“智核”。狠抓重大科技项目和科研机构落地建设,全力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推动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努力成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重要支撑。落实“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和“科技孵化器倍增计划”,加快高校 (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承办好“科交会”。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大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强化创新发展智力支撑。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出台促进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培育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
三是围绕扩规模、提效益,着力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招商选资不放松,围绕培育壮大“2+2+N”现代产业体系,紧盯上市公司、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等,主动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高端产业“外溢”,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引领型产业项目,引进建设一大批制造业项目。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新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继续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整合“惠28条”、新“惠42条”,制订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三农”工作水平。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品种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观光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五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供给,启动实施第三个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高中免费教育。打造卫生强市健康惠州,努力实现“两个相当于”,加快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供给体系,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做好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抓好今年村级换届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三去一降一补
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方面
年底实现国有特困企业基本出清
去库存方面
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房地产去库存力度
去杠杆方面
落实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三个不低于”要求
降成本方面
研究出台惠州市降成本新的举措,打好降成本“组合拳”
补短板方面
加快推进“两港三网”建设,着力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的短板
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平台构建计划”
狠抓重大科技项目和科研机构落地建设
落实“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和“科技孵化器倍增计划”
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
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振兴实体经济
围绕扩规模、提效益,着力振兴发展实体经济
坚持招商选资不放松
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
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
继续实施“企业成长计划”
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
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供给
打造卫生强市健康惠州
完善社会保障供给体系
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
新闻推荐
以强硬措施坚决推进“两违”整治 惠州市召开2017—2019年整治“两违”专项工作动员大会暨2016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部署会议
本报讯(记者曾兴华)昨日下午,惠州市召开2017—2019年整治“两违”专项工作动员大会暨2016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部署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