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产业梦想潼湖智慧区起飞 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暨无人机试飞检测中心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启动

惠州日报 2017-01-18 12:00

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无人机展示区。 本报记者张 斐 摄

随着潼湖生态智慧区这一“绿色引擎”加速发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及科研机构先后入驻,并在潼湖生态智慧区结出科研成果。

昨日,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园迎来了首个入驻企业——— 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暨无人机试飞检测中心的启动。该项目的启动,将助力惠州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民用无人机市场面临安全性瓶颈

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 (地区)研制了几百种型号的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高速成长。据统计,2016年民用无人机销售量约90万架,销售额约8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100亿美元。据了解,在无人机制造领域,“中国造”已领先抢占世界市场,形成了以深圳为前沿、各大中心城市为据点,以点带面、竞相发展的格局。

“无人机从遥控引导到航线再规划、从集群协同到分布式控制、从自主飞行到完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普遍应用的无人机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院长毛世鑫表示,全国无人机试飞试验基础平台建设发展缓慢,造成无人机产品在研制、生产、定型和应用时,无人机“黑飞”现象频发,安全隐患严重,直接影响无人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未来,民用无人机市场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爆发性增长,就必须突破安全性这个瓶颈。”

已建成环形风洞等关键检测系统

省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要把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为“广东硅谷”,将来作为广东一个创新的高地。突破无人机安全性这一瓶颈,“广东硅谷”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如何作为?

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审时度势,将目光瞄准并锁定潼湖生态智慧区。

据介绍,无人机飞行试验很受重视,近些年,欧美已经相继建成无人机试飞试验中心,无人机飞行试验能力已成为全球无人机研发新的制高点。目前国内无人机试飞试验中心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为抢占无人机产业这一制高点,研究院依托国内外无人机技术和人才的合作资源优势,重点建设无人机试飞试验基地,构建面向无人机行业企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已经建成环形风洞、步入式恒温恒湿检测、盐雾试验平台、跌落实验平台、增材制造、室内定位系统等关键检测系统,同时将进一步推进试飞基地、大型喷淋系统等试飞检测平台搭建。建设无人机试飞试验检测基地是研究院布局无人机全产业链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2年开始,研究院就先后在珠三角各地考察,并最后选址落户惠州潼湖。”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金铭说,这里将建成无人机试飞试验(国家级)检测基地,服务于无人机全行业创新发展。

构建无人机生态智慧产业区

谈及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杨金铭表示,研究院将以无人机试飞试验基地为基础,努力打造珠三角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面向深莞惠,辐射珠三角,与减灾救灾联合会、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等机构紧密合作,着力开展城市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创新开发与试验、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

同时,紧密联系创新驱动与产业生态发展,构建无人机生态智慧产业圈。充分发挥研究院国际一流的创新资源,聚集国内、欧美、新加坡等航空航天领域大学的产学研创一流人才,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发挥研究院学术、产业、国际化的优势,致力于成为无人机领域产业创新与智慧发展的开放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已分别与深圳市天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君晖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减灾救灾联合会等企业、单位就无人机通航作业技术与运营、无人化系统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创新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广东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将与三航(惠州)国际无人机研究院合作开设无人机检测专业,首期招生30~50人。

“未来这里将聚集更多的无人机企业,更多的无人机将从潼湖生态智慧区起飞,无人机的产业梦想也将从潼湖生态智慧区起飞。”潼湖生态智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梦想也将在这里起飞。

本报记者张斐

新闻推荐

500小演员精彩表演迎新春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指导、惠州关工委等单位主办的惠州市少儿迎春联欢晚会在市区上演。这台主题为“少年梦,中国梦”的惠州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