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井冈山 □周后运

惠州日报 2017-01-22 11:46

在雄奇壮美的赣西湘东,山如翠屏,绵延不绝,十分壮美。这茫茫群山之中,有一座山格外地迷人。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去年12月初,在农工党惠州市委会的统一组织下,我和其他39名基层骨干党员,从南粤西湖赶赴井冈山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而我是怀着一颗朝圣的心,踏上井冈山寻求红色信仰洗礼的心路历程。走之前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向着家里悬挂的毛泽东主席像深深地鞠了几躬,并且详细地又查了一遍井冈山的资料。这才知道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同时也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车子在弯穹曲曲的盘山公路上行驶,透过车窗玻璃,看到井冈山漫山红叶在凛冽寒风中仍然精神抖擞,我们也精神倍增。导游告诉我们,这一带曾经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凝望着窗外的山山水水,听着呼啸的寒风,仿佛又听到毛泽东同志领着红军战士,穿行在山谷村庄之间。“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那首曾经让无数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歌谣再次在我耳畔响起,久久不能停下。

车行一路,我渐渐明白了为何走遍名山大川的毛泽东同志对这座山情有独钟,其实他在词作《西江月·井冈山》中也说得很明白。“山下旌旗相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里面有写红军将士们在艰难困苦面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井冈山独特而险峻的地形在武装斗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越到山上,红艳艳的树叶反而越是顽强,它们直面惨淡的冬雨,更不惧怕寒风,小小的红叶就像一星火光,照在井冈山这片雄浑厚重的土地上。正如许多井冈山上视死如归的烈士一样,再一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红军将士们当年在井冈上不但要遭受饥饿劳累,而且随时准备牺牲的烽火岁月。一路之上,潺潺的流水宛若一曲轻盈婉转的晨曲,传唱着古老的传奇。它们汇集在龙潭,瞬间奔入万丈深渊,奏起雄浑的交响乐,气势磅礴,恰如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以迅猛之势瞬间燎原。

随后,我们来到了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旧居后有两棵神奇的常青树。相传,这两棵树是一对结拜姐妹死后在墓地上生长出来的。这两棵常青树就像两位忠实的卫士,感受着红军将士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静静守护着这块革命圣地。这两棵树(一棵是南方红豆衫,另一棵是椤木石楠)非常有灵性,被井冈山人称为“感情树”。它们目睹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见证了井冈山人憧憬着革命的胜利。

回望井冈山,精神一脉传。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我们要“记得住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铸造的井冈山精神,便是中华民族最富有代表性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民族自信,让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新闻推荐

回家过年心里甜

候车间隙照顾小宝贝。吃点东西,补充能量再回家。车票在手,可以回家了。春运拥挤,一票难求,但再难也阻挡不住千千万万游子回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