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就干好一件事 海油炼化板块第一个“全国技术能手”高东斌
高东斌在施工一线。
临近春节,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现场依旧繁忙。每天7时,炼油七部班长高东斌带着34个兄弟准时抵达施工现场,10几个小时泡在施工一线,穿梭在各种塔器、管道、机泵之间,像医生检查病人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装置生产的小“瑕疵”。从去年6月份至现在,高东斌带着兄弟们共排查出问题1045项。
人物简介
高东斌,中海油惠州石化炼油七部班长,曾经在锦州石化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锦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07年,他来到大亚湾成为中海油惠州石化第一位技能专家、广东省岗位技术能手标兵、总公司首届基层标兵,2016年成为海油炼化板块第一个“全国技术能手”。
人到中年面对众人不理解转战大亚湾
2007年,年近40岁的高东斌做了一个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决定———南下广东,加入中国海油第一个炼油项目。
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傻”,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是锦州石化的 “名人”,是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锦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被这些光环笼罩着,如果留下将会“前途一片光明”。
面对各方的挽留,他说他就想亲身经历一次百万吨级规模的重整装置建设、开工、投产。他觉得,那样他的技能才能叫“圆满”。
一来到大亚湾,就赶上了惠炼一期项目进入机械竣工收尾阶段。老高二话不说就加入了生产准备大军,从班长变成了一名普通操作工,每天和一群大学刚毕业的 “新兵蛋子”一起,在不到60厘米高、200多层的塔盘里穿梭,钻进去、爬出来,一层一层检查。反应器里面的温度高达40多度,工作服被汗水浸湿了再沤干,沤干了又浸湿。
那段时间,老高军绿色的工作包里,永远装着3样东西:流程图和沉甸甸的两瓶水。就是这样“傻里傻气”的老高,凭借着过往的一线工作经验,查出了别人观察不到的问题。就拿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汽提塔、脱戊烷塔两个塔底泵来说,老高通过计算装置处理量以及工艺介质情况,发现泵的冷却水回水线太细,如果不改造,投产以后势必会造成泵轴承温度过高,高温会直接影响泵的正常运行。于是他建议将直径20厘米的管线更换成50厘米的。惠炼一期投产前,类似的合理化建议老高提出了20多条。
“平时高师傅话特别少,也没有觉得他有多厉害,但是真的到了开工的时候,我们才见识到他的真功力。”朱长春谈及他师傅高东斌,流露出佩服的神情。“芳烃装置投料试车,有一个阀门就是开不起来,好多人都找不出问题,当大家都急得跳脚的时候,高东斌去了,他到现场一看就找出了问题,原来那个阀门装反了。”从那时候起,同事们就送了高东斌一个雅号——— “活流程”,因为他闭上眼睛也能准确找到控制阀所在的位置。
“在一线倒班的人很多,在一线倒一辈子班的不多,像他这样28年一直在一线倒班,还保持着动力向前进的人,真的不多。”部门经理秦会远这样评价高东斌。
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1300多万元
2010年2月,有一个工艺问题一直困扰着技术人员,预加氢反应系统压降上涨较快,循环压缩机压缩比增大,出口气体温度过高。“当时,老高提出在原有3个注水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注水点。”工艺工程师李江山说,因为高东斌的建议,装置避免了非计划性停工,为公司节约了38万元。
这些年,像这样的合理化建议高东斌提出了30余条,这些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每年为公司节约各类生产成本1300多万元。因为这些一点一滴的努力,高东斌成为炼化公司第一位技能专家、广东省岗位技术能手标兵、总公司首届基层标兵,2016年老高成为了海油炼化板块第一个“全国技术能手”。
眼看着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炼油装置明年就要投产了,老高主动请缨,到了项目施工现场。老高笑着说,一辈子,就干好一件事。这套新的装置里还有跟以前不一样的工艺、设备,能多学一点是一点,就全当他这把老骨头贡献余热了。说话间,老高抬头凝视着吊在半空中一条正准备焊接的工艺管道。
文/图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通讯员刘晶晶
新闻推荐
农行惠州分行现拥有16个信用卡品种。本报采集春节期间,一卡在手,休闲娱乐游玩更自在。哪些信用卡好用呢?据悉,一直以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