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进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双型”高新区建设

惠州日报 2016-12-01 14:11

陈江街道社溪村环境优美。

信利利用厂房屋顶建光伏发电项目。

陈江街道观田村新建的村级公园。

日前,仲恺高新区环保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建军做客仲恺区恺视网“一把手访谈”,以“积极适应环保工作新常态,打响生态文明攻坚战”为主题,围绕如何在工业产业发展中统筹好环境保护工作、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何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双型”高新区建设

环保工作从“活动”上升为“战役”

为推进 “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的“双型”高新区建设,仲恺高新区如何在工业产业发展中统筹好环境保护工作?

“区委、区管委会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高新区的战略目标,并从2014年起,连续实施了"生态建设年"、"生态提升年"等活动。今年,为进一步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大力改善辖区环境质量,又组织实施了"生态整治战役"活动。”冯建军在交流中介绍说,从“两个年”活动上升到今年“战役”的高度,市民都能看得出仲恺在生态全面建设、环境提升优化、专项集中整治方面的战略性推进,这也是仲恺高新区在工业产业发展中统筹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生态整治战役”活动主要开展四大方面共40项工作任务。“一是铁腕狠抓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二是系统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三是高压严抓工业环境污染整治,严格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四是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军地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冯建军介绍,自2月23日召开战役活动动员会以来,“生态整治战役”活动各项工作任务总体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11条河涌已有7条实施整治

“截至目前,仲恺已完成编制黑臭水体"一河一策"整治方案,11条河涌中,陈江河、甲子河、肋下河(惠河高速以下段)、马过渡河、西坑河及南塘渠、埔仔河等7条河涌已实施整治,组织实施了南塘渠、水围河、甲子河等河涌流域环保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大行动。”冯建军说,目前,仲恺铁腕治水正在全面推进。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河涌整治工作,仲恺区制定了河涌整治总体规划作战图、黑臭水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图和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战图,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不黑不臭”。

据悉,该区已全面树立“河委书记、河长制”责任管理公示牌,明确了工作责任人及治理任务,并建立辖区主要河涌共76个水质监测点位,每月对辖区各河涌水质进行取样监测。

今年来组织11次环保专项整治行动

“今年以来,仲恺组织实施了11次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截至10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8173人次,检查企业1666家次,处理涉及环保信访投诉823宗,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144宗,其中查处违法违规建设管理类项目101宗,依法查封扣押违法企业55家次,移送公安部门处理5家。”冯建军说,这几年来,仲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威力显现,今年更是加强了对“反面典型”的曝光。

据悉,仲恺区在相关网站通告了大元纸箱厂有限公司等7个“反面典型”,持续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

此外,针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该区印发了《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关于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企业的通告》。

“自8月份以来,区相关领导多次带队开展南塘河、水围河、陈江河、金星河、三河涌、埔仔河等河涌流域环境违法违规项目的清理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其中已取缔、关停"两违"项目34家,对辖区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冯建军说。

潼湖养猪场和砖厂清拆是市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地生态环保的重点难题,受到网友们的关注。

冯建军介绍,今年以来,辖区共清拆反弹回潮的非法养猪场86家,清理生猪5700多头,实现了地方辖区内“零养殖”,同时对7家砖厂实施了规范化整改。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仲恺区省考核断面监测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潼湖一号桥COD下降25.9%、氨氮下降40.5%;赤岗桥COD下降26%,氨氮达到考核要求,水质同比去年同期整体有所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

年内每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环保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仲恺区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我区制订了"美丽乡村·清水治污"活动工作方案,并与"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美丽乡村·绿满家园"形成三大行动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真正下大力气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全力为广大群众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冯建军介绍说,仲恺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生态环保就是抓民生民心的理念,积极作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实施。

通过统筹实施“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垃圾收运体系“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清洁先行”实现常态化;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7座,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6.8%以上,年内每村将建成1个污水处理设施,“清水治污”不断深入;全区建成村级公园20个,潼湖观洞森林公园、沥林市级森林公园等已动工建设,“绿满家园”稳步开展。

配备农村保洁员444人垃圾收集点近6000个

冯建军介绍说,在抓好“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方面,近年来,全区共建成6座垃圾中转站,其中仲恺中心区红旗垃圾中转站1座,陈江街道、惠环街道、沥林镇、潼侨镇和潼湖镇各1座,配备农村保洁员444人、垃圾收集点近6000个。

今年,在实现“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原补助农村保洁员经费基础上,对全区444名农村保洁员工资每人每月增补300元,全区农村保洁员工资待遇已达到1800元以上水平。

“进一步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区财政局对镇(街道)实行垃圾分类试点村给予每年补助3万元,从而力争实现城乡"净化、美化、风景化"。”冯建军说。

市民出门500米内有休憩绿地

在“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中,仲恺区大力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建设及各级公园体系建设。目前,潼湖观洞森林公园、沥林市级森林公园已开工建设,陈江、惠环等2个区级公园,沥林、潼侨及潼湖等3个镇级森林公园已明确选址规划,正稳步推进中。

同时,村级公园建设全面开展,在51个建设任务中,2014年度18个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2015年度16个建设任务已完工2个,剩余14个在建;2016年度17个建设任务完成设计方案审核备案5个、设计方案编制12个,基本达到市民出门500米内有休憩绿地的目标。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力争年内达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惠州市将于2017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我区则在2016年力争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准。生态建设是一项需要我们一直坚持做下去的民生和民心工程。”冯建军说。

如何打好生态环境建设这场“持久战”?

冯建军认为,一是坚持以创促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指标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二是坚持生态惠民。结合生态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河涌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着力改善区域水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净化环境卫生、提升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镇村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坚持常态推进。“我们希望借生态创建这个契机,强化各级领导和社会的生态文化教育,并通过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区党政领导责任考核和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定期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建立起一系列环保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我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冯建军介绍,今年仲恺区除了设立专职运作的“治水”办公室外,还将启动生态文明考核机制,明确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干部生态环保工作职责。

据介绍,截至目前,仲恺区共创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和38个市级生态村,已完成生态村100%创建任务。该区还于11月正式获得省级生态区命名,生态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今年,仲恺区正会同惠城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将于近期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资料,各镇(街道)已基本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申报资料编制工作。”冯建军说。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魏怡兰 通讯员邹慧琳本组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李松权

新闻推荐

143宗“两违”项目完成整治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郑国瑞通讯员陈美君)记者日前从惠城区环保分局获悉,目前该区全面完成“两违”项目(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