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首设“海外人才工作站” 3个工作站分别设于美国硅谷、法国巴黎和加拿大多伦多
昨日上午,“诚邀海外英才 助力惠州发展”第八届海外专家南粤行惠州专场活动对接交流座谈会在市区举行。20多名海外专家和惠州市企业代表30多人面对面座谈。专家们结合自身经历谈创新、说创业,为惠州市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引育留用建言献策;企业代表则向专家抛出橄榄枝,现场有部分专家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署协议。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海外人才工作站授牌仪式,惠州市在美国硅谷、法国巴黎和加拿大多伦多设立三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这也是惠州市首次在海外设立人才工作站。
海外专家纷纷点赞惠州人才政策
座谈会上,海外专家们纷纷点赞惠州市人才政策。
惠州市今年初重磅推出了“人才双十行动”。其中,“天鹅聚惠工程”对引进的创新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对引进的领军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专项经费、50万元住房补贴和每月1万元生活津贴;“梧桐引凤工程”对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杰出人才分别奖励别墅和公寓。
专家们结合座谈和考察的内容,认为惠州在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的同时,还构建了大量人才发展平台,让人才有成长进步的空间。惠州大力推进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蓝色引擎”和“绿色引擎”。同时,惠州还充分利用仲恺高新区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包含中韩(惠州)产业园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四区叠加”优势,努力打造创新示范新高地。惠州还加快建设孵化育成体系,积极推进“留创园”等载体建设,打造100万平方米 “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链条。当地的不少人才正是依托这些平台成为国家级人才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今年已成长为 “长江学者”,2名企业负责人也成长为国家 “万人计划”专家。
惠州企业现场踊跃与海外专家“联姻”
座谈会上,部分海外专家代表还结合自身经历与专业进行了自我推介,为惠州市发展建言献策,并与惠州市部分企业、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杜林研究的方向是大气环境科学。在座谈会上,他的课题组与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石化区环境VOCs污染在线控制与治理方面开展合作。
杜林建议,除了引进各类应用型人才外,还应该以更加多元化的姿态招才引智,特别是引进一些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有科研机构等,惠州应该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
对于此次与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的合作,杜林表示,双方首先将联合申报一些项目,接下来将往产业化等方面延伸。
剑桥大学材料系研究员刘颖俊博士的研究方向是材料、能源、陶瓷、高分子、合金。他在对接交流座谈会上进行自我推介后,多名企业代表排着队找其洽谈合作,可以说是相当“抢手”。刘颖俊也在现场与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及项目。
刘颖俊认为,当前惠州对于高层次人才需求度较高,可搭建更多高水平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方便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对接,助力惠州企业引进更多人才。
惠州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授牌
对接交流座谈会上,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向惠州的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授牌,这三个工作站分别位于美国硅谷、法国巴黎和加拿大多伦多。
今后,惠州引进海外人才将更加方便。这3个工作站站长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工作站的情况,他们表示,今后将用好工作站这一平台,为惠州引来更多海外人才,并向有意在国内创业就业的海外人才推介惠州、提供帮助。
“以前,惠州引进海外人才,主要通过参加留交会、海交会等平台。而今,惠州首次在海外设立人才工作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突破,将更加主动地走出国门招才引智。”市人社局副局长谢耀凡告诉记者,工作站设在当地的公司或机构,类似于猎头公司。今后,惠州企业有海外人才需求,可以将需求信息提供给这些工作站,工作站在匹配到合适人选后将情况反馈给企业,还可以安排双方面谈,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胡中胜许春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桃)“2016年,惠州小小说学会佳作迭出、成果累累,会员作品频频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惠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