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特色小镇要做足“特”字文章
中国市长协会2016年度联络工作会议暨 “三融结合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日前在惠州市召开。会上,来自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专家为特色小镇建设出谋划策。专家们表示,新型城镇化是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结合,必须融资融智融商助力特色小镇建设。(12月8日《惠州日报》)
在市党代会上,提出要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着力推动县(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可以积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可以加快地方产业转型,提升地方经济实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金融小镇、智慧小镇、科技小镇等在惠州具备发展条件。可以说,惠州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做大做强特色小镇,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
特色小镇,“会”意渐浓。惠州镇域经济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24个专业镇。纵观国内外,不少地区已形成许多风格独特、氛围浓厚的特色小镇,且颇有盛名,吸引不少创业者、游客、名人投资兴业、参观游览或度假休闲。比如安徽黄山市成功打造起12座特色鲜明、匠心独运的特色小镇,颇受游客青睐;浙江省规划建设一批基金小镇、艺尚小镇、青瓷小镇、酷玩小镇,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事实证明,特色小镇建设,可以补短板,扩影响,增动力。惠州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习俗等资源,具备把创新小镇、大学小镇、康养小镇、旅游小镇、吉他小镇等各具形态的特色小镇做大做强的实力。把“小镇经济”唱红唱响,把“小镇特色”做特做独,把“小镇文章”做深做细,“一镇一主业、一镇一风貌”的格局就呈现在人们眼前。
特色小镇建设不求 “大而全”,但求“特而强”。首先应在“特”字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做出名堂,做出影响,做出特色和亮点。惠州可继续在建筑风格、产品设计、人文塑造等方面打造具备特色和风格的历史文化地标。其次应在“强”字上下功夫,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优势,让传统行业、新兴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结合起来,做强产业,做大经济。另外,应从惠州实际出发,尽快出台特色小镇建设实施相关配套文件,在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力争建成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走出惠民为民利民的发展新路,让更多特色小镇在惠州涌现。总之,特色小镇建设要在形态上“小而美”、在机制上“新而活”、在配套上“全而优”、在产业上“专而强”,让游客和创业者有认同感、归属感。 (巾 明)
新闻推荐
交流团成员在参观学习。本报讯为学习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满足仲恺区企业探寻与溯源德国工业4.0的需求,加大对...